30岁,我还在做着发财梦
前几天看到一个网友写《30岁,我放弃了一夜暴富的想法》,哈哈哈,30岁的我,恰恰相反,还执迷不悟地在做着发财梦。我时常一个人天马行空的想象,自己捡到几百万上千万或者中彩票,一夜坐拥巨额财富,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不过我的发财梦其实特淳朴,每当在梦里畅游时,都是想着如何把金钱分配给父母、亲人,不动声色地让他们和我共同富裕。想给一笔钱给父母,让他们衣食无忧体面地老去,并为有这个女儿而骄傲,想着给哥哥姐姐钱,希望他们因为我财富积累更上一个台阶,每每还计算着给舅舅、姨妈还有各种亲戚,而发财后的我自己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却从来没有想过,锦衣玉食、香车宝马这些我完全没概念。
当然,2018年过去了,我并没有发财,也没有中彩票这类的好事发生,但这个梦注定还要继续做下去。
看着各种2018年的总结,回看自己的,似乎值得记录的事情并不多,生活不咸不淡地过着,大部分时间都被工作和孩子占据,我独享的只有每天上班通勤的路上和孩子睡后的深夜。这一年看了一些书,电影少得忽略不计,只有一部完整的《我不是药神》,因为工作缘故去了上海、杭州,足迹寥寥。
看了下读书软件统计,今年我的阅读时间约260个小时,不算多。我看的书没有深度的理论,都是比较轻松的书籍,记忆比较深的书目有《万物既伟大又渺小》《查令十字街84号》《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杀死一只知更鸟》《小鲍庄》《偷影子的人》《云边有个小卖部》《陈年旧事》《送你一颗子弹》《万水千山走遍》《最后一个渔佬儿》《如何阅读一本书》《多田便利屋》《步履不停》《东京塔》《压榨式提问》《遥远的向日葵地》,还有好多看了开头还未继续的。
这里面强推的是《万物》系列,真的把小人物的生活写得既诙谐又生动,笑中带泪的作品,我常常被书里的细节逗乐,忍不住在地铁里笑起来,又感动于底层人物的善良本分,知恩图报。说到底,是作者的人格魅力,只有内心足够强大和自带搞笑因子的人,才能把乡村的工作和生活写得如此动人。
以前看过一个作者写,读一些浅显易懂的小说书,一般都还停留在读书的第一阶段,而想要思想得到升华、修为更为精进,必然要读一些深度理论书,进而才能形成自己的体系,影响到深层的价值观。我很赞同这个观点,我的读书软件里其实躺着太多这样的难读之书,每每翻阅,都觉得需要一番力气。
2019,希望自己更多地去啃一些读不下去的书,一些需要沉下来思考的书。范围包括:
新闻传播类、理财类、历史类、心理学、艺术类

说到2018的电影,简直不堪入目,真的只有可怜的1个,还是在家里电视上看的。自从有了小家伙,自我时间被挤压得鸡零狗碎,也再无外出看电影的欲望。也许我就是常常被现代独立女性讨伐的“有了孩子没生活”的那类妈妈,可是,我却毫不在乎,生命中什么对自己是重要的什么是暂且可以搁置的,本来对每个人来说,分量都是有轻重的,我选择陪伴孩子,那是我在意的天平一头,选择也甘之如饴。
这一头是缺失的,希望在其他的地方补充。2019希望自己更充分地学习、吸引新事物,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内涵、高趣味的妈妈,能更好地向孩子输出和并与之互动吧。

2018外出很少,因了工作的关系去了两个城市,加之我本来就不是个热爱旅游的人,但长期囿于一处,视野的确狭窄。2019,希望带着我的小胖子和老张,到处走走停停,吃吃喝喝,让脚步更远一些,再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