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在三岔路口吹冷风
一不留神,我站在职场的三岔路口也有半年了。按理说,在路口——并且是三岔路口——站这么久,是不应该的,因为会被车撞死。但是凭着不同于奋进精英们的奇葩精神,我就是硬生生把博后出站拖到了现在,出站后的去向至今没有着落。
继上周莫名其妙上了新产品研发的贼船之后,工作日一大早,L老师打电话给我,让我把算法再给细化细化。还能怎么细化?流程图都画了,输入输出也列了,推导过程也有了,再细化就是让我把产品的核心给实现了呗。Why? 我因为人事关系在别处的缘故,薪酬待遇都不在子公司的财政预算之中。换言之,我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也三年了。
不过也不能全说是操着卖白粉的心,操心当然是有的,但是因为人事与职务荒诞地隔离着的缘故,我在时间上非常自由,这当然是工作上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但也给了我很多的时间照看小孩,以及,在豆瓣上写日志,以及,看书。
这些年,博士毕业后的这些年,我做了很多尝试,以side project的形式。有些是浅尝辄止,有些颇有些投入,这在我去年的日志中有过总结。我的结论是,必须承认自己有着传统行业的基因,自媒体人我显然是做不了的,知识付费对我也没有半分钱红利,副业一共给我带来了几千块钱的收入吧,注意,不是每月,是一共,而且有一半以上的打赏来自我妈和她的姐妹团。
今年的目标之一既然是提升收入,那么我不得不认认真真把正式岗位的事情定下来。接完L老师电话,我面对着三个电脑屏幕发呆,然后下意识刷着手机。忽然,C总的声音在办公室门口响起。我连忙站起来,他走进办公室示意我坐下。
C总:去北京的会开得怎么样?
我:还不错,集中做了一天的方案,从跟科管部汇报的结果来看,目前咱们的提案有微弱优势。
C总:那就继续努力,我们这回就靠你了。
我:靠我?其实,我觉得吧,这次的新产品项目跟我的博后没啥关系啊。
C总:你不能把眼光只局限在新产品上,你要看到这是全线智能化的一部分。
我:您这个方向确实把握得挺好,果然领导就是高瞻远瞩。接下来您可以留意一下,多招一些机器学习啊、人工智能方向的技术人员进来。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这方面的人才越来越成熟了....
C总:诶,我不招,我没必要舍近求远啊,你就是专业人才,你留下来就可以了。
我:这个....我觉得信息并不是公司的主业,只是一个辅助性的工具,感觉我跟公司有些专业不对口。
C总:信息中心主任这个职位就跟你的专业很对口啊,另外,你不用担心是不是会把你调到X市(子公司园区)去坐班,你一个月偶尔去开几次会就可以了。
我:....
C总:我向来相信一句话:“贵人不贱用”。你就是我们公司的贵人,你放心,我们需要你留下来坐镇信息化的布局规划,具体的软件硬件编程,不会让你去做,你负责把主线把握住,把队伍带出来。
我:感谢领导厚爱,我再考虑考虑吧。
几乎每次见到C总,与以上对话类似的内容都会重复一次。在我的职场三条路中,第一条路那个养老型科研机构,我是不喜欢的,直觉上不喜欢,怎么说呢?你想想这个机构过去几年的科研成果之一是为集团公司做出了一批打卡考勤机,就知道这个选项有多么荒谬。第二条路在我主动联系接洽之后领导允诺我从事与我博士研究内容相关的工作,这也是我始终无法下定决心选择上面C总提供的第三条路的原因。我非常想选第二条路,但是鉴于第二条路其实并不想选择我,因为我作为其专业方向上的博士,来集团工作这么久,它没有对我表现出一丝一毫的兴趣,客观上来说,它其实根本不需要我,甚至,厌恶我。强扭的瓜不甜,我想我十年前硕士转硕博连读的经历已经足以说明这条道理了。从直觉上,我又向第三条路靠近了一些。算了,我还是认真把L老师要的内容整理出来吧。
© 本文版权归 JoyceCheng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