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霖灿先生《中国美术史》笔记8
读《山水画的白银时代 2》
南宋四大家:刘李马夏。
马远:山水画,小斧劈皴发展成大斧劈皴,构图上,由中轴线而中分线,又由中分线而进步为对角线。这是从一而二、从二而四的进步章法。二的时候是边,四的时候是角。夏圭:夏半边。马远:马一角。
马远的章法又叫角隅法,一幅图只有一个中心,却有两个边缘,更有四个角隅。章法由一而二而四,即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李先生认为:南宋国势衰微,故其所画者皆为残山剩水之说毫无根据。
马远的《雪滩双鹭图》,这幅小轴真是“雪里江村雾里滩”,画溪口寒凝之情,白鹭双双鹄立芦苇丛中,流水、苍崖、梅树都用笔战掣苍老,且把拖枝马远的特征表达得很充沛,一片黄昏苍凉景色,充满了诗情画意得感受,形成了南宋时代的一种图文密切结合的特色。
在构图方面,这是将萧照的二分法又推进了一步改为四分法,这是中国山水画的有机生长,历五代、北宋到南宋才完成,若用这种系列来看画史的演变,充满了生机活泼和映照抉发之乐。
《雪滩双鹭图》不仅笔墨苍老,意境苍凉,而且在左下角的石头上有马远的二字签名,证实这幅画的可靠。同样,这块岩石永的是大斧劈皴法:由雨点皴的中锋到小斧劈皴的侧锋,由斧凿痕到大块面的笔墨渍染,是一种由笔到墨到水的有机生长。画法上云:得笔法易,得墨法难;得墨法易,得水法难。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写柳宗元的江雪诗意,俱见功力。
日本静嘉堂,马远的《风雨山水图》,画高松挺秀,雨中摇曳于山寺琳宇之旁,灵秀之气,扑人眉睫,是一幅好画,但没有马氏的签名。
马麟:马远之子。捉刀。但李先生认为,二人的风格并不相同,雏凤清于老凤声,马麟在诗情画意的浓郁程度上,比马远更为深入。
日本东京根津美术馆,马麟的《夕阳山水图》,小轴,画面虽小,却把夕阳无限好的意境表现得真如身临其境。一抹胭脂,只在远山群峰间轻轻擦过,江面上几只燕子,正在江面往来低飞,益增暮色苍茫、晚霞四垂之色。画幅之上,宋理宗题字:山含秋色近,燕渡夕阳迟。夕阳的表现方法:一抹残霞,很像是说,你晚到了五分钟,明霞万道的灿烂只可以于想象中得知了。中国人的哲学,一切都不愿意过分满足,所谓的日中则昃,否极泰来。
台北故宫博物院,马麟的《芳春雨霁》,册页,宋宁宗之后杨妹子题字:芳春雨霁。画上的翠竹、蒌蒿,和鸭队溯流而上,处处都是画,都是诗,用“密切配合”来形容其诗情画意恰到好处,正和了东坡的诗。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小册页,马麟写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台北故宫博物院,马麟的《坐石看云》,画两位高士在瀑水下踞石看白云蔚起,说是李唐,但无名款,算南宋的常见面目,所谓诗情画意浓郁不分者是也。
台北故宫博物院,马麟的《秉烛夜游图》,见于《故宫书画录》卷六纨扇画册第二开,画一士人烧烛看海棠花图,画长廊上灯光温暖,有马麟签名。这也是写东坡《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马麟的《橙黄橘绿图》,团扇,写东坡诗意: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锦绣芳华追剧手记551篇内容 · 42.2万次浏览
- 夏日限定的绿色美学1303篇内容 · 42.5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748.4万次浏览
- 抬头看看,这个刚诞生的夏天389篇内容 · 67.6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545篇内容 · 737.2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245篇内容 · 487.7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终不似,少年游”的经历?3672篇内容 · 136.9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766篇内容 · 168.2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