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13》(李玩篇)

李玩的青春就是不断失去以及不断获得的一个过程

13岁的李玩的父母离异,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生活中充满了孤独,父母的角色是缺失的,而爷爷奶奶小心翼翼的陪伴终究也无法替代,因此其实并不喜欢狗的她一开始遇到爱因斯坦的时候,小狗的不安、脆弱瞬间打动了她,她慢慢的接受的爱因斯坦,开始了彼此的陪伴。

在李玩和爱因斯坦习惯了彼此的存在之后,因为爷爷的疏忽,爱因斯坦走丢了,与其说李玩的崩溃和爆发是丢失了爱因斯坦,倒不如说是对家人事后的不作为、冷漠的抗诉,她再次感受到了自己经历过的被忽视和被冷落此时发生在了爱因斯坦身上,因此,她不管不顾、马不停蹄的寻找爱因斯坦其实是对成人世界的冷漠的控诉,她用奔跑的脚步和对爱因斯坦声嘶力竭的呼喊告诉身边的大人:我不要变得和你们一样!我需要鲜活的情感!我需要陪伴!我需要爱!

家人经过集体商量,以爱的名义给李玩“找回”了爱因斯坦,共同营造了“楚门的世界”,可惜李玩不愿意为了配合这个世界而像她的堂姐一样变成楚门。
可是这个不配合带来的是更大的灾难,奶奶离开多少年没出的家门外出寻找李玩,李玩一生中第一次开始喝酒,父亲终于抑制不住的爆发,对李玩拳打脚踢,事后又懊悔不已的要求李玩原谅。

此时的李玩一定希望存在平行宇宙,在这个宇宙中感受到的青春的疼痛、无可奈何的妥协在另一个宇宙中一定能得到修正和安抚。

李玩决定不做楚门,打算丢弃被“找回”的爱因斯坦,却因为一只不小心飞进教室而被英语老师打死的蝙蝠重新引发了对生命、情感的重新思考,从此刻开始,李玩准备真正的接受爱因斯坦。

生活在妥协和奋进中继续,父女之间的关系恢复如初,父亲带李玩去天文馆观看《宇宙的奥秘》,却发现开馆时间在一周以后。同时父亲还告诉李玩她有一个3岁的弟弟,在亲朋好友为弟弟庆生的宴会中,李玩在宴会旁边感受着不属于自己的热闹,还有陌生以及不知所措。

父亲承诺的观看天文展览却因为父亲的业务宴请而一再拖延,同时,为了给领导突出印象,父亲让李玩敬酒,最后,当李玩自己跑向天文馆的时候,展览刚好闭幕。

因为弟弟的骄横跋扈惹恼了爱因斯坦而被咬,父亲 在继母的要求下不得不把狗送走,李玩声嘶力竭的请求父亲:一定不能送去狗肉店。最后,李玩沿着街边的一家家狗肉店寻找,希望能给爱因斯坦另一个选择,可其实她自己知道,就连她自己也没有多的选择,她唯一的选择就是不断的妥协,一定要“听话”“懂事”。

幸运 的是,李玩因为失去而得到成熟,因为孤独而得到独立,因为挫折而得到奋进的动力,她拿到了物理 竞赛 一等奖 ,得到了直送高中的唯一名额,父亲说要满足她的一切愿望时,她问父亲:我只想知道,爱因斯坦送去哪家饭馆了?是的,不管如何成熟、独立、向上,她 内心深处依旧保持着对生命、对情感的信仰般的执着!

李玩渐渐的开始懂得社会化,开始懂得和成人进行合作,渐渐的放下和面对那些没有得到的东西,她问父亲:爸爸,你和妈妈是怎么开始的?话音未落,父亲已经泣不成声、泪流满面。这其中有对过去岁月的追忆缅怀,有对女儿的愧疚和感谢,父亲知道:过去的时光真的回不来了,女儿真的长大了,听话了,懂事了!

影片的 结尾 ,李玩碰到 了她心心念念的真正的爱因斯坦,可是,在堂姐催促她呼唤爱因斯坦的时候,她只是和爱因斯坦的现主人说了句:对不起。然而,转过身,在看到街边还张贴着的她当初义无反顾寻找爱因斯坦时的《寻狗启事》时,却忍不住泪流满面,因为她知道,过去的回不来了,她无法给爱因斯坦提供一种和现主人不一样的选择,她必须向前看,朝前走,带着对生命和情感的追求勇往直前!
毫无疑问,导演对李玩这个角色的 刻画是仁慈的,李玩最终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学会了现实生活的规则并融入其中,而在当今社会的实际生活中,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却充满了无数的陷阱和灾难,一不小心,就会踏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我们身边的问题孩子,网瘾、抽烟、酗酒、滥交、自杀。。。。。。该如何和13岁的孩子或者说青春期的孩子共处 ?该如何陪伴孩子经历青春期的阵痛?该如何引导孩子找到人生的出路?我想这是每一个父母面临的一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