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朴珺:技术上的完美无法弥补逻辑的苍白
最近被田小姐的星空演讲刷屏了,有遇亲在活动群要求点评。
虽然大家还在讨论:“为什么她明明占了便宜还要卖乖,明明依靠了男人还要说从此不依靠男人。”
我觉得这事儿比较复杂,可能是一种心理缺陷,我们不是心理医生不能诊断。
星空演讲那天我幸运到了现场,也幸运地见到了“老公”王凯,王凯真帅啊,王凯的演讲居然也很深沉很智慧,智慧得性感……
为什么不让我点评王凯呢(小编妹说,因为我们是一个女性励志平台,他是男性)
要不点评黄渤也可以……黄渤虽然演讲有点走偏,像Talkshow, 但是他很生动啊,很幽默很性感……为什么不让我点评黄渤呢(小编妹说,因为他是男性)
这是种性别偏见……这样不好
要不点评邹市明,邹市明有一种唯美的英雄主义,这在他的演讲中淋漓尽致,他的偶像是拳王阿里,他把在媒体没有说过的眼疾的秘密也透露了,异常的感性,感人至深……我点评邹市明吧。等等,他也是男性……
于是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男性有4位,而女性只有2位,这在比例上政治不正确。
但是遇亲们说,跑题了,点评一下田小姐的演讲。

好吧,作为一个女性励志演讲平台创始人,7年Toastmaster Club会员,看过100多集TEDTalks的爱好者,遇言不止演讲的每位嘉宾的演讲稿都是经过我亲自修改,平均修改为3次(有一位嘉宾足足改了5遍)的演讲达人……我来点评一下吧。
我绝不告诉你,我还在“在行”讲课,评分是9.7分。
田小姐的演讲稿很专业,说明她的团队非常深刻地研究过TED的演讲。
第一是和场上观众的互动。
一开场田朴珺就问大家“在座有很多女孩,我想问一下,在你们小的时候有没有听过这么一句话?‘要是有个男孩就好了’”,然后她让听到过这句话的女生举手。
这一点和很多TEDTalks一样,比如莱温斯基的演讲《羞辱的代价》中,她问大家“谁没有在21岁做过错事?请举手”,还有很多嘉宾也用过这个请举手的方法,效果都十分好。
但是,第一问题实际起到的效果很差,在场举手的寥寥无几,大概是我们这一代听到过“要是有个男孩就好了”的人比较少,它并不能带来同感。
虽然田小姐还是站在那里说:“好像有不少人。”
第二个问题,如果你是“你看看那个老谁家的小谁,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这个问题效果好了不少,前排有一些人举手。
说明,即使是互动的设定,也要找到大家的共情点,否则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第二点,是讲故事的艺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
田朴珺说她十岁时,有一次不小心听到了她的父亲说“我做梦都想要个儿子”,听到这句话,小田在楼下一个角落哭了很久,然后默默发誓:“我跟自己说,我发誓这辈子不要依靠男人,我发誓这辈子要比男人强。”
这个技巧也是TEDTalks中比较常用的,从小时候的故事说起,把小时候的梦想、小时候的阴影全部用在对现实行为的解释上。
这一技巧对西方认知非常有效,一般申请一个MBA的名校也都是要以小时候的一个梦想,或者一个伤痕说起。
2012年TED嘉宾人权律师布莱恩.史蒂文森的演讲是从他祖母要他发的一个誓言开始,他的祖母当时告诉他,他是她最喜爱的孙子,希望他发誓保护自己的母亲,发誓不要饮酒。
后来,布莱恩发现,祖母其实和每一个孙子孙女都是这样讲的,并且让他们每个人都答应自己。
现场观众为这个“心机”祖母哄堂大笑。
但是布莱恩.史蒂文森说,“我今年50岁,而且至今滴酒不沾。”
观众们愣了一下,然后全场报以掌声。
布莱恩的演讲由三个故事组成,这三个故事可能是TED史上最贵的故事,因为演讲结束,现场他就收到一张一百万美金的捐款支票。
好的故事值万金,但是田朴珺的童年故事肯定打折。
因为其中的逻辑牵强,一个10岁的孩子听到爸爸说想要一个男孩,很可能首先想到,是不是他们想要个弟弟?
当然在当时的中国可能不可行,但是,这个思路直接递进到“这辈子不依靠男人,比男人强”简直莫名其妙。
讲故事,当然是因为故事能够更真诚更深刻地表达主题,影响到听众。
那么一个并没有说服力的故事,虽然在技术上完成了这个形式,但是并没有真正打动人心,就算白讲了。

第三点,田小姐为打破偏见做的三件事情,是以下这三件。
第一,不模仿别人,坚持做你自己。
第二,我觉得就是要树立你的职业自信。
第三,永远不要为“伪命题”辩解。
演讲中出现给年轻人的建议,和对事件的重点分析也是一个非常聪明和经典的做法。
尤其是主体的意思已经表达完之后,在结尾三分之一处提出实践可性的建议,改进方法,和自我总结对整体的演讲结构有一个非常好的提升。
而且田小姐和她的团队非常好地掌握了“三”法则--成年人能够很好地记住三项信息,如果再增加信息,效果会大大减弱。
这是写作和传播中最有用的概念之一。
而且,田小姐的辅助故事也相对贴切合理。
虽然我很不耐烦还有人跟我说“每天只睡4个小时”(看链接:一本正经的睡够八小时,再来谈成功。),一定还要用睡觉来装X, 但是这部分技术活儿好,只能满分。
其它的方面,田小姐做得也不错,比如幽默。
我很喜欢,她在“强吻巴乔”故事后,提到那个记者打电话说“再炒作”一回,那个记者,或者田小姐好幽默。
我总是说演讲一定要做到郑秀文的那句歌词,“用尽所有力气不是为我,那是为你才这么做”。
我们平时说的演讲,全称应该是“公共演讲”,既然是公共演讲就要对公共事务、公众起到影响。
田小姐的演讲,至少在标题上是为了打击偏见,同时也呼吁女性独立、自强、不依靠男性。

但是,一场演讲最能打动和影响到别人的灵魂还是在于真诚。
所有以故事为主题做的陈述,必须亲近人心、紧贴人性。
所以一个结构和技术上没有失误的演讲,好与不好,还要看它是否在人心种下光亮。
这篇演讲让人失望的地方是,田小姐还是没有逃脱她一直在辩护的那个“小我”——那个她心中勾勒千遍,已经信以为真的顶天立地的大女人。
这个大女人,请笨笨吃过好几次饭,甚至比笨总还有钱;从小就立志此生不依靠男人,和那些成功男性都是闺蜜关系,所有的事业都是自己打拼而成。
这种过于强烈的自白,和表演意识,和那些苍白的故事无法匹配。

用“强吻巴乔”事件证明自己在和王石的红烧肉事件之前就已经红过了;用“10岁发誓不依靠男人”来表现自己一生志向高远……
可是,从来没有人说,不依靠男人就更加成功。
在这点上,我其实非常同意大家的贾永莉老师的(田小姐,对帮过自己的人说声感谢到底有多难)感激帮助过你的人。
我觉得真正的男女平等是,当男人可以站在奥斯卡讲台上感激女人的付出时,女人也可以非常诚恳地感谢自己身后或者身边的男人。
你心无旁贷,帮到了就帮到了,没有就是没有,谁也不能遗世独立,无论男人还是女人。
互相帮助,真诚就好。
这个当然和演讲的点评无关了。
我必须说,田小姐的演讲底子非常好,但是如果非要给一片松散的肌肉注上几针强化剂,让她笑起来饱满甜蜜……它总是有点肉不敷骨,僵硬失真。
我是说演讲,不要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