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 狗十三 依旧很忧伤(整个悲观主义者)

2018年12月7日,狗13在经历了五年的封存之后,在各大影院正式上映。 被狗13中折射出来的中国式教育所震惊,一切都太过真实。我一直觉得文艺片他是从边缘人物,底层人物展开故事的。 ‘’我是为你好,等你长大之后就明白了‘’。这句话几乎在每个中国家庭中都可以听得到。当李玩内心并不想去培训班的时候,父亲擅自做主,将李玩拖向了他自己认为的那条应该走的路。李玩气冲冲冲出教室门,父亲一句‘‘我是为你好,等你长大之后就明白了’’。这句话显得尤为刺耳。父母总是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却从来没有从孩子本身去考虑。我想大声喊出来‘’我不喜欢、也不想要这样子的对我好‘’,可是我不敢,也不能这样子做,我只能逐渐接受强加给我的要求。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性格敏感,叛逆,然而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中,大部分人都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学会了向生活妥协,向父母妥协。 ’’棍棒底下出孝子‘’,典型的中国教育。影片中爸爸的教育模式,先打一顿再给个糖吃。在人的世界中,公事和私事总是不能分的明确,父亲在李玩这个导火线的引发下,情绪终于崩溃,伸手打了李玩,纵然不是李玩事先犯的错。但在父母眼中,做错的永远是孩子。 我不否认父亲是爱李玩的。他们以为已经为李玩做了很多事情,将新的爱因斯坦带回家是他们为爱因斯坦的丢失所做的弥补。家人们都不理解爱因斯坦对于李玩的意义是什么。他是陪伴,是李玩在孤独的青春世界中,一个最最美好的记忆,她不想让这个记忆消逝,所以努力去寻找走失的爱因斯坦。 李玩妥协了,她开始接触新来的小家伙,但当新的爱因斯坦逐渐与自己的关系靠近的同时,弟弟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平衡。当狗咬伤弟弟时,新的爱因斯坦也注定会远离李玩的生活。李玩的生活再次回归了孤独。

我不知道也记不清我家的狗到底陪伴了我多长时间,但我记得时间很长很长。因为家庭情况复杂的原因,父母分居而住,而狗狗留在了爷爷奶奶这里,母亲和我会时不时去回家看看狗,陪她玩。但是因为一次特殊的情况,终归原因是我,因为我的事情,妈妈连续好几天都耽误了,没有回家去看狗狗。狗狗就自己踏上了寻找主人的道路,因为有时候我们也会把她带到母亲居住的地方,所以她也认识那条路。可是,就是这次,她离开了我们,我连她的最后一面也没有来得及看。她在路上的时候,被车撞死了。尤其在我知道,她当时还怀着宝宝的时候,我内心真心感觉好伤心,就像这部电影中说的‘‘狗怂’’,是个不听话的孩子。已经过了好多年,仍旧没有从这段阴影当中走出来。但是我也很庆幸我妈妈不会将狗狗送去流浪狗收容所。 电影海报中,狗13极像狗逼,也奠定了这部影片的略带悲情的结局。我们都在不断的长大,逐渐适应成年世界的规则,青春的结局是充满血与泪的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