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自己什么样子,看别人就是什么样子

自己是什么样子,看别人就是什么样子。
美国心理学家罗斯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来进行研究。随机选取80名大学生参与实验并对征求他们的意见,询问他们是否愿意背着一块大牌子走在校园里。结果有48个人愿意背,其他人不愿意背。
48个愿意背的人觉得大部分人都会愿意做这个事情,而不愿意背的人则认为,只有极少数人会愿意做这个事情。

我们自己怎么看待这件事情就认为别人也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我们把自己的想法隐射到了别人身上,以己度人。
在心理学中,“投射效应”指的是将自我的特点归因到他人身上的倾向。在认知以及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同样具备与自己相似特性的现象,把自我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对方人身上并且强加于人,是一种推己及人的认知障碍。

我们会以自己的好恶来推测别人的好恶,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对方。你的长辈一定对你说过这句话,“我觉得这个很好吃,你快尝尝”然后硬塞给你非要你尝尝。这就是以己之心,度对方人之腹。
我们的认知会缺乏客观性,认为自己喜欢的人或事都是美好的,自己讨厌的人或事都是丑恶的。并且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这些人或事上。你的闺蜜或者朋友可能做过这件事,“我觉得这件衣服真的超好看,你快试试!”然后就开始往你身上套衣服,尽管此时的你脸色并不好看。

人会对自己喜欢的东西加以赞美,对自己讨厌的东西加以丑化。如果你的朋友讨厌某个人并告诉你他哪哪哪不好,你的心里会叮咚一下,与他接触的时候就会带着来自朋友的“有色眼镜“。
投射效应让我们失去了人际沟通认知的客观性,导致主观臆断而陷入偏见的泥潭。这给我们的人际交往带来了很多障碍。
我们因自己的一些心理特征(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在心底种下一些种子,任由他生根发芽,并把它归属到别人身上。

在人际交往中询问对方的喜好比你自以为是的硬塞好很多。不道听途说眼见为实的交往你才知道对方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客观的对待别人,客观的交友,如果你戴着“有色眼镜”去交友,你会失去很多有趣的朋友和沿途的风景。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