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最喜欢厦门,现在最爱布拉格
你说不清哪里好,却总是让我想起你--布拉格

初到布拉格印象其实不是很好的,有点昏暗嘈杂的旧式火车站,乌央乌央的人群,暧昧不清的指示牌,当然这些都不算什么,最可气的是捷克居然不通用欧元(其实也可以接收,但是相当于去澳门用人民币,按照1:1的汇率给你算)。
当然也怪我,攻略不好好做就来到了布拉格,于是和车站人员沟通了一下,找到了兑换处,用一个还蛮坑爹的汇率换了接下来三天的捷克币(其实叫捷克克朗,这名字也是拗口),然后奔向下一个大坑,找酒店之旅。
不得不说布拉格酒店还是蛮便宜的,比如我住的这间才三百多一晚,但下了地铁去酒店的路上居然。。。

对,你没看错,布拉格市区草地居然有兔子,我差点以为我来了荒郊野外,看看谷歌地图,emm,没错,这还是市区。

继续穿过草地,走啊走,发现这个酒店还不错的样子,居然还带个小人工湖,颇有点度假村mini的味道(自我安慰中)。兜兜转转终于在酒店check in,想着天还没黑,要不要出去转转,但是想着去车站还得经过一个池塘和一片草地,决定还是早早洗洗睡。

第二天一早先去的高堡,出了地铁站,嗯,又是一个好天气。







高堡(Vyšehrad)是布拉格城市的发祥地,有着高贵的公主与英俊的农夫相爱的美丽传说故事。高堡在15世纪初期被毁,现存建筑有圣保罗教堂和圣马丁园楼,但最有名的是高堡墓地,全捷克最有身份地位的名人家族都长眠于此。高堡踞于山崖之上,居高临下,一向是俯瞰布拉格全城美景的观景台。
总之高堡其实也不算很高,不用像爬山那么费力,而且可以俯瞰整个布拉格还是很不错的,几乎可以远远瞧见接下来两天要去的全部地方。



下一站跳舞的房子,建于1996年,其扭曲“舞动”的造型早已成了伏尔塔瓦河畔一道亮丽的风景,灵感来自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踢踏舞明星弗莱德和金格。这幢楼其实是荷兰人寿保险的办公场所,跳舞楼已经成为继布拉格的中世纪建筑之后最吸引摄影爱好者的热点,底层有咖啡厅,顶层是个别致的球形餐厅。房子的晚间景色比白天会好看很多,在顶层餐厅用餐的话还可以俯瞰整个城区的美景。
从高堡下来步行就可以过来了,很火的打卡点,粗略逛了下一楼的纪念品店,emmm很贵(小声bb),还不如吃顿好的。



说吃就吃,进了这家非常“庄重”的餐厅,还好价格不是特别贵,人均三百多rmb




菜品还是很丰富的,点的一个套餐大概是brunch套餐,从温水-咖啡-餐前酒-果汁-正餐-餐后甜点,因为是吃完才会上下一道的,所以没有拍齐,总体来说性价比还可以,最主要非常有仪式感,当然还是要吐槽一下欧洲的甜点都齁甜齁甜。




饱餐后继续闲逛,竟然偶遇欧洲旅行团。






下一站是火药塔(Powder Tower),布拉格老城的一座哥特式城门,该市的地标性建筑物之一,修建于1475年,是依照查理大桥旧城桥塔为模型而设计建造的,布拉格的13座城门中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座。最初兴建时,它是当时市议会送给国王的加冕礼物,它通过小桥连接皇宫。尚未完工,在1485年,国王 VladislavJagellonský就将他的住处迁到了布拉格城堡。但是,火药塔对于君主们仍然重要,直到1836年之前,他们都要通过此门前往圣维特主教座堂加冕。随着城市在老城墙之外的增长,火药塔的重要性降低(除了君主加冕的罕见情况)。
当然,火药塔反正是上不去的,还是前面的bubble man比较吸引我。





火药塔继续往前,就到了最有名的布拉格广场








布拉格广场又叫老城广场,是11至12世纪中欧贸易最重要的集市之一,位于瓦茨拉夫广场和查理大桥之间,已有900年的历史。周边建筑的风格多种多样,包括哥德式建筑泰恩教堂、巴洛克风格的圣尼古拉教堂,还有天文钟。广场上竖立着捷克著名的宗教改革家胡斯塑像,为纪念捷克宗教改革的精神领袖胡斯逝世500周年而立。
当然这里是可以登顶的,只是想着view也比不过高堡,我就省下这笔钱了。
另外,需要说的一点是布拉格广场前是没有许愿池的,不要被歌词骗了。



gogogo,下一站理查大桥,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站。
查理大桥始建于14世纪,是捷克历代国王加冕游行的必经之路,常有人说“走过这座桥才算来过布拉格”。
查理大桥长516米,宽10米。被誉为“欧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术馆”。桥上两侧装饰着各种雕塑和浮雕,出自捷克17-18世纪巴洛克艺术大师的杰作。
大桥上有三十尊圣者雕像,据说每尊雕像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据说只要用心触摸石雕像,便会带给此人一生的幸福。
在查理大桥的两端伫立着两座桥塔——老城桥塔和小城桥塔。可以登上桥塔,俯瞰查理大桥及布拉格城市风景,傍晚夕阳西下时更为美丽。
周杰伦和昆凌有张婚纱照便是以这座桥为背景拍摄的,拍摄地点在查理大桥南岸Most Legií桥下方的Střelecký ostrov小岛。








走过理查大桥,就可以走进布拉格城堡

像是个神秘的拱门,穿过之后便回到了几个世纪之前。





去城堡前逛了下列侬墙, 这里原本是一面普通的墙,1980年代起人们开始在这面墙上涂写约翰·列侬风格的涂鸦以及披头士乐队歌词的片段。1988年,列侬墙成为捷克群众发泄对于胡萨克共产主义政体愤怒的源头。这面原本普普通通的墙可以说算得上是历史悠久;现在许多文艺青年或者愤青青年抒发情绪的一堵墙。在当代,列侬墙已经成为表达青年理想——比如爱与和平——的一个象征性符号。
但当然,在我看来就是顺路打卡的一个景点吧,也没啥非去不可的。



逛街太辛苦还是喝杯星爸爸




城堡外面是酱婶的




里面就是花花绿绿的玻璃窗





再来就是参观一下以前皇室的生活场所,见识一下真正的“欧式顶级土豪”装修风格





这条是著名的黄金巷,在圣乔治教堂与玩具博物馆之间,拐进一条小巷后到了这个小屋林立的黄金巷,宛如童话故事内的小巧房舍,是布拉格最诗情画意的街道,黄金巷原本是仆人工匠居住之处,后来因为聚集不少为国王炼金的术士,因而有此名称,然而在19世纪之后,逐渐变成贫民窟, 20世纪中期重新规划,将原本的房舍改为小店家,现在每家商店内可看到不同种类的纪念品和手工艺品,例如16号的木制玩具、20号的锡制布拉格小士兵、21号的手绘衣服,19号的外观最有看头,是花木扶疏的可爱花园小屋。 黄金巷之所以会引起如此名声,还是名作家卡夫卡曾居住于此的缘故,1916年时捷克著名的文学家、当时只是一位银行小行员的卡夫卡(Franz Kafka),喜欢这里的环境,以每月20克朗租了这里门牌为22号的房子作为工作室,并在此默默完成了当时不为人知的作品《乡村医生》和《致科学院的报告》;而门牌12号住的则是历史小说家玛兰纳。
期望多大失望就多大的一个景点,就是短短一条巷子卖工艺品,人还贼多,不过好在我也买了几个锡兵工艺品(当然我不会说有一个在回国的飞机上矛折了)。




走出城堡,可以在门口等着看看哨兵的换岗仪式



然后还能逛逛皇家花园(也没啥特别的,小声bb)




终于逛完整个布拉格城堡,在最高处自拍一个开始“走下坡路”






TripAdvisor上找的一家餐厅,山羊奶油餐厅和蘑菇饭,点餐的时候没有英文菜单,看见有goat就点了,结果居然上来一盘草我也是醉




市区逛了家超大的玩具店,给小朋友买了些礼物



还有个值得纪念的是酒店前面的“最美”KFC,因为看到一整道完整的彩虹(关键是还没下什么雨),所以一想到这一幕就觉得布拉格是个非常能给人带来幸运的地方。



最后让酒店的前台大爷出镜一下,最初check in的时候以为他是个不友好的老头儿,后来三天住下来才发现他只是英文不好而已,后面还热心帮忙订车票什么的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