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琴手记】钢基1《土耳其进行曲》(贝多芬)
教材:钢基1
曲目:土耳其进行曲(贝多芬)
原谱
原版为降B大调,钢基改编版C大调。



目前短短一年学琴生涯中,对我这个学渣来说最难的曲子。之前的勃拉姆斯《圆舞曲》,一天练下来一句话,我以为够难了。好嘛,这首曲子我用了两周才勉勉强强把前两句话弹下来。实在是太笨了(捂脸跑)。
1、结构
这首曲子比我之前弹的篇幅都长,所以第一件是就是搞清楚段落结构。就像我们小时候语文课文划分段落一样,乐曲也有段落之间,从最最基础来说,有不同的力度层次、奏法,表情的处理;拿这首曲子来说,旋律走向可能很相似但又有微妙的变奏。彻底搞明白结构,曲子在头脑中就会有一个完整的全貌。
曲子划分为三个大段落。
(1)第一大段
又可分为A段和B段,A段为C大调,B段为变调(a和声小调)。开头力度较弱,随着旋律的上升力度逐渐到f,并在几段变奏之间f和p的力度来回切换,最后渐强并过渡到第二大段的ff力度。

(2)第二大段
旋律和第一大段完全一样,还是A段和B段。力度层次到了整首曲子的最强ff,气势磅礴。注意有两处奏法稍稍有点变化。但是即使是一个大段落中,中间也有好几个层次,不能全都卯这劲儿弹成ff或f。例如,主题由气势磅礴的ff,突弱到经过句,一下子变得非常神秘,再一点点渐强,再弱下来。。。

(3)第三大段
分为A段和C段。力度层次一点点由ff渐弱下来,直到最后pp。

2、奏法
(1)右手大量的跳音,要干净利落,下键果断,也就是钢琴老师常说的“颗粒性”。既要清楚还要兼顾力度层次,不能为了做出力度就拖拖拉拉糊成一片,也不能一跳起来就疯狂砸琴(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
(2)左手算是半断奏。不能连奏,但是也不能跟着右手一起跳。
(3)在第一大段和第二大段中,有两句重复的旋律,但是在几个音的奏法处理上有小小的不同,需要格外注意,也是易错的地方。在下面细节中会提到。
3、指法
严格按照标注指法弹奏。
严格按照标注指法弹奏。
严格按照标注指法弹奏。
尤其注意多处同音换指的指法。如果一开始不注意练错了,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改过来。(也不要问我为什么)。
注意转指时手臂和手肘不要向外拐。
4、力度层次
节奏和层次是曲子的骨架,尤其是这首曲子是层层递进,一定要把层次感处理到位,否则会听起来平平的很无聊。
虽然钢基改编的版本并不长,但是层次依然很丰富,只能一段一段分析来说了。郎朗的网络课程《跟郎朗学钢琴》,有一节课提到对于几位音乐大师的作品,在处理力度层次和逻辑上的不同。贝多芬的作品逻辑非常严谨,层层递进。很久以前看过这课,无感。弹完这首曲子再回头来重看,各种感慨。一是大郎总的建议抓住了关键,很实用。二是,他随手一弹就能用同样的旋律做出这么多丰富的层次和变化。贝多芬是怎么弹贝多芬的,假装肖邦在弹贝多芬,假装李斯特在弹贝多芬。还在讲舒伯特的课里假装贝多芬弹舒伯特,假装莫扎特弹舒伯特......玩得好嗨皮。
5、想象
曲目出自贝多芬为歌剧《雅典的废墟》配乐的几段音乐中最著名的一段。原曲降B大调,钢基改编版本为C大调。巴斯蒂安配套教材《可爱的钢琴古典名曲》也对这首曲子进行了简化改编,C大调,比这个版本要简单得多。
弹奏的时候,想象是军队从远方迈着整齐的步伐走来,一开头离得很远,隐隐约约听到脚步的声音,很神秘;逐渐走近,军队磅礴的气势愈发震撼人心;随着队伍又渐渐走远,曲子也走向尾声。
接下来分段抠细节。
1、第一大段
(1)A段第一句话
进入的时候弱一点,有一点从远处来的神秘感。触键的时候可以收一点、贴一点。
按照四二拍处理为强-弱。除此之外,这句话里的最高音mi,是这句话的点睛之笔,突出一点。带重音记号的sol,也突出一点。
但是这句话整体的力度是p,要控制在这个框架内。
左手半连奏,不能太连,但也不能跟着右手一起跳。

(2)A段第二句话
想象军队由远及近,力度稍稍强一个层次。整体力度控制在mp。
同样,突出最高音mi,和带重音记号的sol。

(3)A段第三句话
这句话可以分成四个小短句,力度层次是一点点递进的,由p到mf。注意强拍要相对突出一点。
二音连线的第二个音,不要拖,可以弹成半跳音。
跳音,要轻巧、利落。

(4)A段第四句话
进入第一个小高潮,力度要明显有层次递进,强拍的力度控制在f。句末的do要做出磅礴的气势。

(5)A段第五句话
力度突然弱下来,和上一句形成鲜明对比。直到后半句渐强之前,都控制在p的范围内。和前面一样,强拍要相对突出一点。
需要格外注意同音换指的指法,严格按照要求来。
后半句的模进,力度是由p一点点渐强,直到f。

(6)B段
变调,a和声小调。
力度再次突弱,鲜明对比。是上一句话模进的旋律,突出的音,同音换指等需要注意的地方相同。

2、第二大段
进入辉煌的第二章节,旋律和分段与第一个章节完全相同,整个章节的力度再次明显递进一个层次,ff。
有两句话的奏法根据谱面略有不同,需要单独注意,严格按照谱面弹奏。
与第一章节相同,层次和强弱对比要明显。

3、第三大段
进入结尾,力度由ff一点点渐弱,直到pp。
(1)A段第一句
重复旋律,注意点相同。力度在这句,仍保持在ff。

(2)A段第二句
从这里开始从ff渐弱。
指法没有标注,考虑到下一句旋律和之前不同,指法需要好好编排一下。我之前排的指法不合适,弹下一句手腕得拧一下,很别扭。老师帮我改了一种指法。

(3)C段第一句
这句左手也是跳音,但是要轻一点,不要盖住了右手。

注意四二拍强、弱拍。力度一点点渐弱下去,做出变化。
(4)C段第二句
到这里即将曲终人散,军队渐行渐远,力度由p逐渐渐弱,力度变化明显一点。渐慢不必太早开始,否则会显拖拉。
最后两小节,注意左右手一定对整齐,不要有先有后。

对于初学者来说,格外要注意手的落提。弹完之后不要慌慌张张把手移开,做一个自然放松的落提,轻轻把手放在腿上。
钢琴版
基辛演奏的版本非常有画面感,完美地诠释了这种磅礴的气势。剪辑师也很内行,配合结尾渐弱消失的感觉,慢慢将镜头拉远,天衣无缝。
在钢琴上完美模仿了交响乐版本弦乐的感觉。
七钢琴版
七架钢琴,七位老艺术家合奏,气势汹汹哒!
交响乐版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Thomas Beecham/Beecham Choral Society《"The Ruins of Athens" Incidental Music, Op. 113 - IV. Turkish March (“雅典废墟” 伴唱,作品113 - 第四乐章 土耳其进行曲)》http://url.cn/5wD0Ll9 @QQ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