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散的回忆——我的2017到2018
记录最后一次浙江十一月选考 看到现在,还是感觉去年的一切一切历历在目。 2017年7月14日——暑假 备考 每一天都是满满的,是最充实的一个暑假 6:40 a.m. 起床读英语 7:30 a.m. 出发,是化学和英语课(那个暑假,是我唯一一段把数学放一放的时间,几乎没怎么做数学) 12:00 a.m 回家吃饭,那年,天气预报显示连续近十天都是四十度,就这样骑车四十分钟回家。现在想来都佩服我自己。 1:30 p.m. 骑车去车站,18路公交车,骆家塘下,上张妈妈的课,还是很快乐的,学到了很多,超级喜欢张老师,如果以后我真的成为一名教师,我想做像她一样可爱的人。 5:00p.m. 回家 7:00 p.m. BRT到陈辉家,说实话,历史,我没有怎么听,这样的文科,个人认为补课也没啥用,上课纯粹是为了暑假激励自己别忘了还有背书 9:00 p.m. 回家 还有学校的暑假作业,还有每天补课的作业,还有背书…… 2017年8月13日——开学了 就是每一天都很忙,计划排的很满,也很充实 9月 不知道为什么,历史的主观题开始拿低分,然后次次周考如是,慌张…… 买卷子,每天做,九点四十晚自习结束,去辉哥办公室,拿着答案问评分标准,问答题模式,每次都拖到寝室熄灯才离开学校(好在高三办了通校);每次周考过后,借卷子(感谢领导和我亲爱的同桌的慷慨相助)对比答题方式,但是那时候真的搞不懂,明明答的是一样的呀,怎么分数会这样。过了很久,大概到十月中旬,渐渐有了起色,也在辉哥的强调下,学会分点标注①②③。那段时间真的,很崩溃,就不知道为什么,以前也这么答题,为什么突然就拿不到分了,好在后面回来了。真的真的很感谢陈老师,那段时间麻烦了他很多,除了知识上的,有时候也带着情绪上的抑郁,所以我第一次从陈老师那里听到了顶峰效应,就是一个人的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再上去就会遇到很长的平台期,甚至还会下降,等克服过这个时期,就能进步了。这个理论在当时确实安慰到我了,比那些“没关系,还有时间”此类贫乏的安慰有效得多。之后也想过如果历史考了满分就写明信片好好感谢一下老师,可是最终历史只考了97,后悔的是后面回校远远地看到陈老师了我却没有打招呼,好像还被看到了😭,真的对不起老师!(补充;陈老师的课也很好,他举的那些例子,比如用放牛来解释国家的起源,还有屁股决定脑袋这句话,也是第一次从他那儿听说的,就是因为有这些老师,我好像突然对教师这个职业又抱有希望了,可是要成为这样好难) 10月 越来越近 感触最深的是那一天,LF的杯子被摔碎了,是所有不顺心的事情都撞到了一起,好像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这样,在食堂里,两个人背对着人群坐着哭,现在想来这画面真的是凄惨。 11月 很快啊 考试!第一天第一门,历史,怕热着中暑,衣服穿太少了,结果考得手冰凉,从考场里走出来,全身抖的不行,我并没有觉得简单或是难,但是回班路上好多人说简单啊,心里一阵阵慌 第二天,是我的18岁生日,居然在高考考场度过,而且还考得很拉垮,就这天考得最垃圾。三门课,化学考到想哭,不过那次分了主攻,在心里是准备化学来年再战。然后是语数的学考补考5:10p.m. 语文考完,赴英语考场试音,两篇听力,结束天都黑了,晚饭也没吃,那天,抱怨学校没有为我们补考的考虑。我还记得回去是张妈妈坐班,复习生物。结果头很晕,本来找张老师借了电话,结果刚准备拨号没电关机了(我居然到现在都记得手机烫烫的那个感觉)然后找不到班主任,就去最近的隔壁办公室找刘东升借了电话,提早回家,是中暑了。当晚刮完痧以后还是正常复习到十一点半。 第三天,生物和英语 很巧,两门课,有初中同学坐在我边上,还是曾经的同桌。是在芙外考的两门课,考完放秋假在学校正门还遇到了张老师,黑色的老款的汽车。 11月的下一个阶段,是萎靡和颓废,班里的气氛一下子,从紧绷着的突然松了弦。(还记得考前几天整个班都像上紧了弦一样,空气中都有那种紧张的味道,那几天中午JJX为了适应技术考试时间,午睡后半程刷刷地做题,然后写字声音太吵了,JJM就直接骂了,结果突然吵起来,DYL坐在讲台上吼了一句别吵,就马上镇住了,从安静到突然爆发再到安静,嗯……真的很有魄力,这里有被帅到)11月是萎靡的一个月,终极目标就是等成绩出来,老师也没好好上课,我们也没好好听课。 11月25日 出成绩的那一天 前一天FZY还搞笑的放着《凉凉》,这一天,《好运来》循环播放,《好日子》《奇迹再现》各种喜庆的歌曲像是在过年。晚上六点就在教室里故作镇定,我手里捏了一张纸,全湿了。在张妈妈的电脑上查的成绩,没什么感觉,和估分差不多,遗憾的是历史生物,明明再仔细一点,可以再高一点。记得那是还很纠结,要不要生物停课,最后还是停了。 十二月经历了学校举办的成人礼,到次年四月,是只有化学的日子。刚开始还没有从十一月的迷茫颓废中恢复过来,真正开始意识到要认真学习化学的是寒假回来,刷完了金考卷的蓝绿红三套,还有五三试卷,天利,翘掉体育课在文清办公室呆着,我尽力把不懂的弄懂,把漏缺的不上,某些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化学没有问题了,某些时候,又担心得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2018年4月10日 时间好快好快 考的时候,李雪监考,天气有点冷,她就坐在我面前,搓手。那一声声有节奏的声音,在做不来题目的我耳畔回响,真的是很烦,很慌……选择题做了半个小时,那次的选择题真的挺难,做完一点底都没有,匆匆去做大题,时间越来越紧,无机推断明明元素和比例全出来了,怎么也想不到那是六水氯化镁,做到学考最后一题,学考结束的铃声响了。时间是肯定来不及了,在做学考和选考交界的这俩题目时,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那慌张的程度,学考部分做题时间超过五十分钟,我知道我自己完蛋了,做不完了,反应原理在乱写,试验也是拼命赶时间,有机同分异构体数了好几遍一直在数错碳的个数……下考场的时候简直是走在云端的不真实感,然后我刚到教室就去隔壁15班找吴老师了,就站在他们班讲台上,听他们班几个同学说答案,因为没及时回班没及时上交准考证好像还被班主任骂了。 到月末出成绩的时候,多希望还能多三分,现在看来,这三分是决定命运的三分呐! 化学,还是那么几分,感觉自己弱爆了。从此,考什么大学也差不多定了,除非语数超常。 20180608 最后的最后 对高考无感了,就是语文作文题有点恶心,数学的数列的导数大题互换也是杭州早就传来的消息。完全不紧张,就是像去考着玩玩一样,从小到大没有这么好的心态过。 6月9日,英语高考,续写没写完。考完语数实际上已经在摆烂了,而且很多不考英语的同学都回家了,就没有全班一起备考的感觉了,而且我自己这期间十一月有保底分以后,就是上上课,写写作业,没有这么重视英语,果然就浪费了半年时光 11日 何老师在QQ里发了日记,分析了数学卷子,每一题,“这道题竞赛班的同学应该记得,还讲过……”好吧,看到这里我是崩溃的,完全记不起讲过,我就是没做出来啊,当晚看到这篇文章还是很感动,有说不出的感觉,因为已经是最后了所以对答案毫无意义,所以很抵触对答案或者可以说是害怕,因此只是草草地扫了一眼,这样的试卷分析再也与我们无关了,但还是觉得这是一个好老师,何老师真好! 回家,不想听到和考试,成绩有关的东西,脾气暴躁,心里烦闷,爸爸还总叫我对答案对答案,家里说,出门逛街说……那天直接在大街上吵起来。无奈之下还是对了答案,估分是639,比事实少了三分,没想到的是今年的一段线整整比去年高了十一分。 两本填志愿的参考书翻到起毛边,填志愿的那几天,天天吵架,天天哭,做了不下十次的修改,几十次的检查校对。提前批那时还在纠结要不要填浙大农学,那时还抱着哪怕去浙大学种田也比别的学校好的想法,最后还是没有填,好吧,就算填了分数也不够,三分…… 理想终究是理想,只不过是心底的美梦,高一选课选了生化,就是为了临床医学专业,高三在班里的志愿墙上写的是中南大学医学院,随便填的,那时还不知道中南在湖南,以为是武汉。志愿表里前十五个全是临床医学,从上海交大到南方医科,甚至还报了北京中医药和上海中医药。除了第一志愿是乱填的(那时真的想填个清华玩玩的嘻)其余,从第二到被录取的第三十六,只不过是六分的差距,如果不是化学 如果化学无机推断写出来了,如果再多四分,赋分就是六分了吧,那一切都不一样了吧……不过终究是幻想和意淫罢了。
2018年11月回忆录
2022年6月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