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会重来,失去的也不一定就是失去
我昨天看了《蝴蝶效应》和《黑镜:潘达斯奈基》,两部电影好像都在告诉人们:倘若我们可以在人生中重来一次,事情也很有可能不会变得好一点。
最近我经常会在睡前想,如果我去年没有签下那个offer,如果我没有退出Ruby的纪录片课,如果我能在报社做得更卖力,如果我可以在离开香港前更主动一点,现在的我会不会有更好的机会?以后的我会不会有更好的发展?
有些事情经不起这样翻来覆去地想,因为每一个失去的机会在之后的回顾里都甜美地像天上掉下的馅饼,让人越想越觉得痛苦,越觉得现在的生活不如那些另外的选择。
后来我发现,我这一年所有的决定,好像都是在想办法弥补或找齐此前的决定,不能让我果断地迈出步子来解决现实问题。我之所以没能做出所谓正确的决定,是我对自己的目标不够坚定,总沉缅于过去,因此没能把目光放在前面。
电影里的主人公都意识到他们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来改写自己曾经的决定,涂涂改改,尽管命运会因此发生变化,但得失之间,总不能让人心满意足。于是他们好像被束缚在了无尽的轮回里,不停地推翻,不停地陷落,看似拥有重来的自由,却把自己变成西西弗斯一样的傀儡。
其实,最大的自由度就在前面,未来就是我们能握在手里的自由度。我们不能改写过去,但还可以改变以后啊。
未来已在来的路上,未知也略有所知,它仿佛与过去的我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却又和过去相隔甚远。那个决定未来会不会好的按钮,其实只藏在当下的我们手上,如果现在你想要改变,就转过身面对着未来去做选择。
不管曾经错过的可能有多美,现在它们都纷纷避开,闪出一条我正在走的路,我所能做的,是把这条路走到最好,让它变成比之前我错过的那些机会更好的机会。
即使不会重来,失去的也不一定就是失去。
2018对我来说,是充满选择、思考、放弃和重塑的一年。这一年我的节奏很慢,但最终有所开悟。我知道今后我得到的机会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争取的力度和决心,而不再是我的天赋和机遇。
我知道我最想去的还是心里的那个地方,从现在开始的每一天,我都会一步一步走近它。
2019,我会努力把你变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