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花心56:海内无双玉蕊花
唐代有一批文人,围绕“唐昌观玉蕊花”主题作诗,包括刘禹锡、白居易、杨凝、杨巨源、武元衡等等。今人无法确定他们看见的究竟是什么花,一说白檀,一说琼花,一说是日本人所言之金刀木……莫衷一是。
刘禹锡在《和严给事闻唐昌观玉蕊花下有游仙二绝》中描述道:“攀枝弄雪时回顾”;“雪蕊琼丝满院春”。可见玉蕊花为白色。白居易在《酬严给事(闻玉蕊花下有游仙绝句)》中说,“嬴女偷乘凤去时,洞中潜歇弄琼枝”。可见玉蕊花有仙气。“唐昌观”是道士修炼场所,其中玉蕊花传为唐玄宗女儿唐昌公主手植。据宋代《长安志》等书记载,唐代元和年间,有人遇见仙人来道观赏花,还折了几枝,然后升天而去。这些说法虽然增加了玉蕊花的分量,却模糊了它的真实身份。宋太宗曾作《逍遥咏》,大谈炼丹修仙之事,道,“玉蕊花开真可爱,红炉鼎内境幽闲”!这就更不是人间花朵了,而似“孙悟空”的变身啦!

回到白居易。他在《白牡丹(和钱学士作)》中叹息,世人不将白牡丹当牡丹花欣赏,唯有钱学士是它的知音,然后不无批判味地指出——
唐昌玉蕊花,攀玩众所争……
可见玉蕊花当时虽然美丽而高贵,却很大众化,就像今日的演艺明星。因为“惜玉蕊花”,白居易“有怀集贤王校书起”,在诗中说“集贤雠校无闲日,落尽瑶花君不知”。可见皇帝身边很多场所都有玉蕊花生长。这在当时算都城一大风俗、风景。唐代宰相李德裕早年在江苏镇江任职时,看到南郊招隐山的玉蕊树,情不自禁地“戏书即事奉寄江西沈大夫阁老”——
玉蕊天中树,金闺昔共窥。
落英闲舞雪,密叶乍低帷。
旧赏烟霄远,前欢岁月移。
今来想颜色,还似忆琼枝。
——这位阁老即书法家沈传师,也曾是皇帝身边大臣。他阅后,写了一首《和李德裕观玉蕊花见怀之作》——
曾对金銮直,同依玉树阴。
雪英飞舞近,烟叶动摇深。
素萼年年密,衰容日日侵。
劳君想华发,近欲不胜簪。
作为两人年轻时的共同记忆,玉蕊树及其花朵,十分亲切,在其心目中是如此鲜活、芬芳。如今回忆,不甚惆怅。它是不应该“失传”的。宋末元初的仇远也在镇江待过,有一次,他赞美《程公明家玉蕊花》说,“招隐山中有此花,仙人曾住七香车。可怜一架开如雪,冷落西门处士家”。至少那时代的人们,还能确认究竟啥是玉蕊花。那么,今天我们去镇江招隐山,若看到茂盛的白色花朵,就不能根据大量古代资料,仔细辨别、考证一下么?
当然,有些事物若保持神秘感,或许更有味道。宋代刘敞的《琼花》说,“海内无双玉蕊花,异时来自八仙家”,这就让人怀疑:琼花≈玉蕊花≈八仙花。在今人眼中,这可能是三种美貌相似而品种不同的花儿,共同点是仙气袅绕,延续了“唐昌观”里的色彩。那么,就不要强行将其拉回红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