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伤悲所以慈悲
28/11/2018

刚刚看完了上周末的这集奇葩说。
一路看过来,被他们打动的时刻有很多,都只是睁着眼睛眼泪默默掉。但这集把我整个人哭得不成样子,需要按暂停让自己缓一缓深呼吸慢慢停下抽泣。
我一直不喜欢黄执中,尽管观众对他评价很高,略猥琐的气质和油腻的外表总让我在他发言时走神,煽情时也只感到用力过猛。但这集他讲到他的朋友的故事时我看到马薇薇的表情,眼泪瞬间开了闸。一直到后面马的上场以及在开杠环节时执中心疼地抱着薇薇一起哭,我完全失控。
这一季从第一期开始,马薇薇明显没有了以往的气场,胖了,总是耸着肩坐在那里,丝毫没有战斗力。每一集都看到弹幕里大家说她的不在状态,连马东也开玩笑说你现在知道单身容易被人欺负了吧。
谁能欺负得了她呢。她是整个台上的女王,犀利,强大,无坚不摧。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她近三年的抑郁症,很多人同情,更多人嘲笑。
揭露自己的脆弱是件无意义的事情,因为“病症,无非是让亲者痛,仇者快。”可这本身是勇敢的,在表达的同时也是放下。当我们不再需要隐藏时,恐慌和不安就不再强烈。我相信那些讥讽丝毫不会影响她将黑狗斩于马下,继续快意人生。
马薇薇在最后说,“如果没有泪水组成的海洋,人与人之间会活成孤岛。所谓情感,它包括快乐,可是最深处,是冰冷的泪水”。
No man is an island.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吗?不是的,很多人都是孤岛。
我在十几岁的时候很依赖我的朋友们,可能他们并不知道,但我非常、非常地依赖他们。那段单薄的年少时光里,他们几乎是我生命里全部的温暖和力量。我知道这话出自一个不再文艺也不再少年的人的口中是件多别扭的事情,可我找不到其他形容。整个Teenage阶段我都时常悲观沮丧,但我有一群他们。我还记得在立交桥的上坡LB拉着我的胳膊说放心吧我们带你走。那个时候我觉得我不是孤岛。上大学的时候我去隔壁城市去看X,她对我说我们肯定会是那种一辈子在一起的朋友,那个时候我觉得我不是孤岛。
可当时间过去,迷失的迷失了,相逢的也不必再相逢。我们又成了一座座孤岛。
好几年的时间里我都过得很好很快乐,但后来有将近两年,是我目前人生里最低落的阶段。从那时开始,我终日低沉抑郁,开始了整晚整晚的失眠。我知道生活的路还很长,我有很多想要得到的东西,可再仔细想一想,就什么都不想要了。
墨尔本的冬天太冷了,冷得让我看不到光。我缩在被子里,把脚贴近电暖,听钟表滴滴答答,从夜深人静一直到凌晨四五点窗外开始有鸟鸣。失眠让我更加躁郁,我无法接受失望是人生的常态,于是疯狂地寻找出口。我似乎觉得自己在好起来,可也似乎永远也不会好。
我在新年夜的凌晨边开车边对LB大声指责,不停地控诉着我的不满。其实那不是我对他们的不满,是对自己和生活的不满。彭彭后来安慰我说,失望不是常态,游走在希望和失望边缘的无常才是人生的常态。可那时我并不懂,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快乐,是平静。
我甚至有次把自己的情况稍微透露给了我妈,有点像临终前的交代。我妈说,你不能在那边出事啊,我还得过去给你处理,你知道我又不会英语。我顿时破涕为笑。
现在回忆起这些,真的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奇葩说看完了,我也哭完了。去洗脸,看到眼睛已经肿的不行了,才想到糟了明天还有meeting。难怪大家说,成年人,安排好了时间才敢让自己情绪崩溃。
我回想起高中的时候去教堂,学着像那些人一样祷告。那几年信仰给我最大的影响就是懂得感恩,感恩上帝,感恩生活,父母和朋友。但在我最低落的时光里,我从没有祈祷过。我像是忘了有信仰这回事,我不跟任何人去倾诉和发泄我的难过,然后慢慢地,忧郁停止了,我开始更多的思考,最后在所有的伤悲里感受到了生命的慈悲。
最近看到朋友圈有好几个人分享文章《如果我抑郁了,请这样陪伴我》。我知道看似平静的日常下我们之间总会有人间歇性地抑郁,但我认为这种病症只需要静观和善待自己。我抑郁的时候没有任何陪伴也不需要陪伴。我们都知道的,理解这种东西只是说说而已,哪会有人真的感同身受。到现在我还是会时不时失眠,但我内心时常很平静,我觉得失眠是和自己独处的最佳时间。哪怕身边有再多朋友,我们都还是一座座孤岛,但那又怎么样呢。踽踽独行就一定是不快乐的吗。
我不感谢上帝,我只感谢自己。
感谢自己是一座孤岛,一座拥有群岛的孤岛。
E
28/11/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