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茶论道】第六期 茶品:大红袍
寒风瑟瑟的冬天,在家里泡一壶大红袍,高昂清冽的茶香瞬间飘扬在房间四周,充满了汩汩暖意,思绪便在时空中穿梭…… 这款大红袍,是我从武夷山下梅村的邹家大院带回来的。初见是在2014年,在去德国轮岗之前,独自请了年假走进武夷山,寻访了几位茶农,拜见了万里茶路的起点-下梅村,以及当年知名晋商乔致庸的最大供应商-邹家大院。
随后,这款茶又随我漂洋过海到了德国,给我的德语老师和来自各国的同事都展示过,获得大家一致惊艳的反馈。 在八千公里以外的宿舍里,我第一次做了简易的焙火,给简单的日子增添了不少的色彩。
回国后,常常在独饮时,会非常满意。
就如卢仝的《七碗茶歌》描述的: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本周末,欢迎来一起品这款乔老板钟意的茶。当然,这不是14年的屯茶😁
茶的制作过程,也如我们出生后的信念系统的形成过程。
预知详情?请来一探究竟吧。

随我漂洋过海的家当

武夷山,大红袍6棵母株

武夷山下梅村,万里茶路的起点

武夷山天心禅寺

武夷山随街可见的手工检茶
预知活动详情,请见互动吧:

互动吧活动介绍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