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何尝不是一种选择

元旦假期,我接到了结婚请帖,同样,也接到了相亲简讯。
“18岁的时候可以随便的挑选别人,28岁的时候就要被别人挑”。这不是什么至理名言,只是家长级别对你还不婚的不满。
在2019年的第一天,菲也要订婚了。
5年的时间,她最骄傲的事情是把男朋友“调教”好了,一切尘埃落定。而我,准备参加婚礼的同时,要去第四次相亲,人们还都说“事不过三”,但在这事上,多少个“三”都不算事。
昨晚的火锅算是我们今年最后一顿晚饭,再见面就明年了。对于相亲,更多时候,我们都避讳,都绝口不提,期间,菲问我,你为什么会不想相亲?
为什么不想相亲?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总会觉得这是一件“丢人”的事。对于“相亲角”大家都知道,而面对这样的情况,着急的大多数都是父母,他们想的远没有我们多,像是遵循自然规律,能够以后和正常的大多数一样结婚生子,稍微没有按照既定的程序走,就会觉得不正常,这是一类人。还有一类人——“被安排”总会被排斥,本不相干的两个人,甚至是好几个人硬凑在一起,难免会尴尬和格格不入,会觉得不好意思,更会觉得整个过程谈的是后来的生活和钱,与感受无关。而我,似乎算是这一类。
菲说你为什么会不想相亲?因为你身边没有这样成功的案例。包括我,还有你的朋友们都没有走到相亲这一步,你去相亲,你会和熟悉的大家不一样,才会尽力的推脱和不愿意。
之所以会对相亲这件事反感,在我们这里,本身对“相亲”有着不同的诠释。因为我们一直把“相亲”当作“找不到对象才会做”的标准。而“相亲”作为中国传统婚礼礼节之一,“一眼判断”的直觉驱使,会更能够确定心意。
其实,“相亲”本身给了爱情这种复杂的情感划开了一个通道,短时间的接触里,多一分钟的相处,都是一次机会,毕竟还有很多人都坚信“一见钟情”,坚信能够用一次会面换得永久的幸福,坚信能够在以后的以后,能够牵手有选择的出国旅游、定居,而且能够有人陪着一起在明良挑选以后的生活条件。
一次不期而遇,一次意外的邂逅,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领悟。浪漫的、偶遇的爱情,谁都曾憧憬,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当你姗姗来迟时,与其一个人苦等和寻觅,不如借着“相亲”的传统,演绎着现代的爱情,谁又会确定这样的结缘会一定不美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