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爸妈当年懂这些,你就是个富二代!
工作之后,最伤感的事情就是从领压岁钱的人变成了发压岁钱的人。更悲伤的是,想起小时候被老妈A掉的那些压岁钱:我先帮你收着,等你长大了我再给你。现在我都几十岁了,可是我的压岁钱呢,我的压岁钱呢?如果当年我妈能够把钱拿来帮小投投资,我也是个妥妥的小富婆了~
一个春节下来,数一数孩子的钱袋,鼓鼓囊囊的,还真是不少压岁钱。孩子尚小,家长还可以先帮寄存着,但当孩子渐渐长大懂事,不妨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和管理压岁钱,通过“压岁钱”理财来培养孩子的“财商”。
那该如何做呢,长投学堂邀请了香港儿童财商教育专家卫裕峰做了一场关于压岁钱的分享,贴心的小投帮你们送上这场分享的精华部分。

1、引导孩子正视压岁钱——“花钱容易挣钱难”
现如今的孩子,生活条件好了,又大多是独生子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压岁钱更是一笔意外之财,这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钱来得很容易"的想法。许多孩子花钱时从不心疼,想买什么父母要是不答应就乱发脾气,这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家长要引导孩子正视压岁钱:
•压岁钱是“压祟”的钱。长辈给你压岁钱,是为了表达对你的祝福和奖励,是希望这笔钱能够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一定的帮助。
•每一笔钱都是辛苦劳动所得。虽然只是几张轻飘飘的纸钞,但每一分钱都是长辈们通过辛苦工作换来的,要让孩子了解这几张纸钞背后的价值。
通过这样的教育,让孩子懂得“花钱容易挣钱难”的道理,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让他理解金钱和劳动之间的关系,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引导孩子管好压岁钱——从小培养“财商”
很多家长喜欢帮孩子代管压岁钱,且看得非常紧,相较之下,把压岁钱交给孩子自己管理,和孩子一起进行理财规划,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 带上孩子一起去存钱
一般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还不会有金钱意识,这时家长可以先帮其把压岁钱存起来。但当孩子上了小学之后,家长就应该要和孩子商量,可以先问孩子打算如何处理这笔钱,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并且给予一些指导。这会让他觉得自己长大了,父母愿意和他讨论大人的事了。
- 让孩子懂得“必需”和“想要”
当孩子上了三四年级时,对金钱的意识就会慢慢变浓,会想要买一些大件、昂贵的东西。这时在压岁钱的使用上,家长应该引导两个概念“必需”和“想要”。如当孩子要买东西时,先让他做一个列表,引导他思考哪些东西必须买,哪些东西可以后买,这能让孩子学会对金钱使用有度。

- 将金钱和孩子成长联系起来
当孩子再大些,快要上初中时,建议父母引导孩子把压岁钱存起来,作为孩子以后的暑期旅游、兴趣班等未来活动的资金。这样,孩子就可以把金钱和自己的成长、梦想联系起来。这也是锻炼孩子自控能力和责任感很重要的一部分。
- 让孩子学会“储蓄”和“计划”
等孩子上了初中时,应该慢慢培养孩子的主动储蓄意识,教会孩子在花钱时,能够学会计划,并且按照计划来实施。这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将压岁钱分成不同的部分,至于如何分配,如何使用,让孩子自己来决定。

3、和孩子一起,把钱放进三个储蓄罐
第一个名叫“需要”:日常开销,如公交车费、餐费、书费等;
第一个罐子建议用透明的,让孩子看得到里面的钱,这罐子里的钱,就是生活中常用的如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压岁钱额度也较大的,还可建议用自己的钱去交学费,这样既可以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孩子也可学会自力更生,对自己负责。甚至,当家里出现一些经济困难,或者需要购买大件物品时,让孩子也出一部分钱,这不但合理使用了孩子的压岁钱,而且可以增加孩子的家庭观念,提高孩子的责任感。

第二个名叫“梦想目标”:想要而不是需要的东西,零食、玩具等;
起初时可设置得偏低一点,如孩子想要的游戏机玩具等;这部分金额可占压岁钱总数的50%以上,可以存进银行,当然,账户是孩子的。
家长带孩子一起去银行,单独设立一个银行账户。这样能让孩子从小意识到理财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帮助其树立理财责任感,形成积累财富的良好习惯,从而有益于孩子成年后的家庭理财。
另外,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教导他们制定消费计划、记录开支情况,培养良好的消费管理习惯。

第三个名叫“储蓄”:投资账户。
这部分的钱可以再分为两部分:一是存进银行,二是请父母代购理财产品。例如买股票、基金、少儿保险等,这个罐子里的钱是用来生钱的,也就是要想办法投资,让钱越来越多。父母最好不要轻易挪用这笔钱,保证孩子的知情权。
建议父母开一个家庭银行,让孩子把钱存在大人那里,做一个自制存折,存了多少,花了多少都记录在存折上,孩子自己保存,账面的存款情况孩子自己能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