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风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时任帝国海军第五航空舰队司令长官的宇垣缠中将,在九州岛的大分飞行基地指挥部内,收听了昭和天皇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的「玉音放送」。在此以前,宇垣已经命令驻大分基地的701海军航空队召集起还能行动的11架「彗星」舰载轰炸机,而现在,是用上它们的时候了。
「给我准备5架『彗星』。」宇垣向他的部下,中津留达雄大尉下达了指令。
「所有飞机都可以出动,」中津留回答道,「如果军令不变更的话,就算违抗军令也请让我们一同出征吧。」此刻,基地指挥部门外已经整列好了701航空队的22名飞行员。他们即将和宇垣一同发起对美军最后的特攻。
临行前,宇垣摘下了自己的中将肩章和绶带。后勤端上了烧酒和简单的下酒菜,收到宇垣召集令的部下们此刻也聚集在指挥部内和宇垣作最后道别。第十二航空战队司令官城岛高次少将和参谋长横井俊之少将劝道:「司令官一心赴死,可战争结束以后皇国的责任又由谁来背负呢?」宇垣坚定的摇了摇头:「给我一个作为军人战死沙场的机会。」城岛和横井只得作罢,闷声把杯中烧酒饮尽。
宇垣看着面前的两人,突然想起去年秋天,为阻止美军登陆菲律宾而实行的「捷一号作战」发动前,在临行宴会上,从来不苟言笑但那次却对着自己频频敬酒的西村祥治中将。几天之后的一个深夜里,西村带着他的第一游击部队第三部队,一头撞进了美国海军第77特遣舰队第2群的火力网之中。在苏里高海峡,在美军6艘战列舰、4艘重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26艘驱逐舰、39艘鱼雷艇和教科书般完美的T型阵列前,在那个注定要被炮火照亮的不眠之夜,西村和他的舰队被撕得粉碎。那次宴会之后,时任第二舰队参谋长的小柳富次少将就对宇垣缠说过:「西村摆明就是去求死的。」西村祥治的长子西村祯治大尉在太平洋开战时就战死在菲律宾,而当帝国海军走到它的末路时,西村也默然接受了不能「国破军舰在」的宿命,带领他的舰队向同一个埋骨地前进。
下午四点,在离开指挥部之前,宇垣在他的战地日记《战藻录》里记下了最后一句话:「余决计以楠公精神备永久之大敌。一六零零幕僚集合,然意见相左。」合上书页,宇垣挎上四个月前战死在坊之岬的好友伊藤整一中将的御赐军刀,登上汽车,载着最后的特攻队员们驶向机场跑道。
自「捷一号作战」于莱特湾惨败后,帝国海军已几近无可用之军舰。四个月前,时任整编后的第一游击部队司令长官的伊藤整一,亲自指挥曾是帝国海军的荣耀,现在却要充当「一亿特攻总先锋」的「大和」号战列舰,以海军最后一次战略行动「天一号作战」的名义,在莱特湾战后残存的几艘驱逐舰的护卫下前往冲绳方向支援陆上的防御战。尽管于事无补,宇垣缠仍然下令战斗机起飞为舰队护航,而伊藤整一的长子伊藤叡中尉就在护航编队中,虽然舰上的伊藤整一并不知道这一点。毫无疑问,早已失去制空权的帝国海军只有被美国海军航空兵集中轰炸的份。「大和」号战列舰和第一游击部队的残部甚至没能看到冲绳群岛的轮廓,就在九州岛以南的坊之岬被等候多时的美国海军第58特遣舰队击沉。在空中目睹「大和」舰倾覆沉没的伊藤叡,也在随后的菊水特攻中战死。
大分基地的跑道上,早已整齐停好11架「彗星」轰炸机。在起飞前的最后准备时刻里,城岛和横井也来到了跑道边,但宇垣并没有给他们多说什么的机会。突然,参谋长横井喊道:「司令官,还是留下点什么做个纪念吧。」——他在出发前带上了照相机。宇垣在「彗星」机腹下方站得笔直,手持军刀,随着横井手中的镁光灯「咔嚓」一响,宇垣特攻前最后一张照片就这样留存了下来。
宇垣登上中津留的「彗星」,却发现双座轰炸机上的后座已经坐上了飞行曹长远藤秋章。「下去,换我上。」远藤一言不发,却丝毫没有下机的意思。在军中号称「黄金假面」的宇垣难得的笑了笑,握紧手上好友的军刀,登上后座就和远藤挤在同一个座位上。西村、伊藤,都以特攻的方式战死在波涛万里的太平洋上,现在轮到宇垣他自己了。尽管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战争已经结束。
十七点整,11架「彗星」轰炸机和22名特攻队员,在宇垣的带领下向着冲绳方向起飞了。在东中国海上空,宇垣的座机向联合舰队和军令部发出诀别电报:
「过去半年中,麾下各部英勇奋战,然未能完成击碎骄敌以护持皇国之大任,此皆本职指挥无方所致。本职确信皇国与天无穷,航空特攻部队精神昂扬,部下队员如樱花散落向冲绳进攻,发挥皇国武人本领,突入击沉骄敌美舰。麾下各部体谅本职之意,克服万难,重建精强之皇军,愿皇国万世无穷。」
二十点左右,除了三架因机械故障而返航的「彗星」以外,八架特攻机出现在冲绳以北的伊平屋岛上空。该岛在冲绳战役结束后便成了盟军的驻地,此刻灯火通明,对于他们来说是绝佳的特攻目标。在中津留的操纵下,宇垣的座机朝着地平线开足马力俯冲,从岛上庆祝战争结束的美军官兵的头顶呼啸而过。毫无防备的美军顿时乱作一团,但并没有人对空开火——盟军也已经下达了对日停火的命令。也许是宇垣下令,也许是中津留自作主张,701航空队的长机最后并没有朝着岛上的美军撞上去,而是一头扎进了夜幕中的大海。其余的特攻机见状,知晓天皇御诏不可违逆,于是在盟军舰队上空徘徊一阵后,也纷纷追随他们的司令官自沉于冲绳海面上。
一天以后,8月16日上午,当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小泽治三郎中将和航空参谋渊田美津雄大佐碰面时,小泽十分不满的对渊田抱怨道:「皇军的指挥统率,怎么能以个人私情随心所欲的操纵?终战诏书下达之后,宇垣就算要特攻也应该他一个人自己去做。」
当日下午,特别攻击队的创建者,时任军令部次长的大西泷治郎中将在东京涉谷区的官邸里留下亲笔遗书后,以短刀十字切的方式切腹。大西的军医试图劝阻,被他断然拒绝:「确保别让我活下来就可以了。」大西并没有为他自己指定介错人——他决定以这种方式向特别攻击队的牺牲者谢罪。而就在终战前几天的御前会议上,大西甚至还向天皇提出了「两千万特攻论」:「如果我们全体国民能派出两千万特攻队员的话,就一定能挽回战局!」
海军次官多田武雄中将和极右翼国会议员儿玉誉士夫听闻消息赶来,并告知大西他们刚刚得知厚木飞行基地的302海军航空队决定不顾天皇御诏负隅顽抗,大西长叹一声,「我明明已经告诉过小园安名(302航空队司令官),让他不要轻举妄动。」
儿玉望着刺入大西腹部的那把短刀,轻声道:「那是我送给阁下的短刀。皇国到了这个地步,不如我也追随阁下而去。」
大西见状,挣扎着起身骂道:「混蛋,白白送死有什么用?年轻人只有活下来,活下来才能建立一个新日本。」儿玉愣了一会儿,还想再张口说些什么,大西只是颤抖着指向桌上的遗书:「我该说的都已经写在那里面了。」
大西顿了顿,继续道,「那里面有一份,你拿着去控制住厚木基地那帮轻举妄动的家伙。我说了,年轻人不应该白白送死。你也一样。」
数小时后的夜晚,当饱受战火摧残的东京涉谷区残存的几家灯火堪堪亮起的时候,大西泷治郎终于因失血过多而死去。在他的几封遗书中,表达了对特攻队员遗族的歉意,并且希望战后日本的年轻一代能够致力于重建日本和对世界和平的建设。此外,在交给军令部第一部长富冈定俊少将的手稿中,大西总结了太平洋战争以来的经验得失,他在最后写道:「如果要给青年将校一份指导的话,那就用它好了。」
「就大西的特攻战术而论,他是个哪怕日本打赢了也要切腹谢罪的男人。」大西泷治郎在帝国海军的同僚事后曾这样评论道。
此后不久,最后一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小泽治三郎,在作为联合舰队司令部的庆应大学教学楼地下室内召集了他的部下们。其时人心惶惶,不少军官企图效仿宇垣和大西在日本战败之时自尽,或者像小园安名一样率领部队「彻底抗战」。小泽怎么可能看不出部下的心思,于是厉声训斥道:「你们不能死!大西泷治郎切腹,宇垣缠飞进冲绳的海里,大家都这么乱来,那谁来负起战争的责任?」
在号称「天一号作战」的菊水特攻发动之前,由于所率第一机动舰队覆灭于莱特湾而转任军令部次长的小泽,得知联合舰队决意以海上特攻的方式为帝国海军送葬后,立即和军令部的同僚富冈定俊一同前去劝说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丰田副武大将:「积极作战是好事,但这样的计划已经不能称之为作战了。」但是丰田并没有做出任何回应,或者说大家其实都已经心知肚明,和当初西村祥治义无反顾的战死在苏里高海峡一样,帝国海军的将领们不能接受「国破军舰在」的结局。
「天一号作战」毫无悬念的惨败于占尽优势的美国海军面前。讽刺的是,亲手埋葬了帝国海军最后的大型水上军舰的丰田副武大将,在此战后升任事实上已无军舰可用的海军总司令长官。而在终战前三个月,小泽拒绝升海军大将衔,以中将衔就任最后一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
在大西切腹后第五天的8月21日,小泽亲自带队逮捕了小园安名大佐,镇压了302航空队的叛乱。两个月后,小泽转入预备役。在他的战后生活里,除了接受美国战略轰炸调查团(USSBS)的询问以外,小泽从来不愿意回忆起战时的作战记录,因为已经有太多部下由于他的指挥而战死。
1945年12月,海军省改组为第二复员省,负责海军军人复员事务。1947年5月,战后内阁在驻日盟军总司令部(GHQ)的指导下颁布《日本国宪法》,帝国海军随之解散。
「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日本国宪法》第九条
时间回到1944年10月25日的莱特湾海战,当指挥充当诱饵部队的第一机动舰队参加「捷一号作战」的小泽治三郎,在恩加诺角以四艘航空母舰(瑞鹤,千岁,千代田,瑞凤)战沉为代价,为第二舰队引开由小威廉·哈尔西率领的美国海军第34特遣舰队的时候,大概并没有机会亲眼目睹,就在同一天,大西泷治郎组建的第一支特别攻击队已经取得了击沉美国海军「圣洛」号(USS St. Lo CVE-63)护航航空母舰的战绩。也是在那一天,小泽的好友,第二舰队司令官栗田健男中将不顾宇垣缠劝阻,命令全舰调头而放弃了「捷一号作战」的目标,从而被宇垣在当天的《战藻录》中愤怒的斥责为胆小鬼。而就在前一天夜里,早已抱定必死决心的西村祥治,和他率领的第一游击部队第三部队,在苏里高海峡全军覆没。
由是,帝国海军丧失了最后的理性,紧抓不放「一人,一机,一弹换一舰」这最后一根稻草,深信特攻战术能够如同掀翻蒙古战舰的神风一样护佑皇国永存。从空中到海上再到陆上,无数特攻队员在落日的余晖中燃烧着帝国最后的疯狂,一直到「大和」舰在菊水特攻中倾覆、广岛和长崎的上空腾起蘑菇云、苏联红军的坦克集群碾过满洲的黑土地、最后,宇垣缠和他的追随者带着满腔的不甘和愤懑一头栽进冲绳海面。
实际上,无论后世的海军爱好者如何假设莱特湾海战的不同结局,帝国海军,连带着整个旧日本帝国的命运,其实早在1941年12月7日清晨,当时还是海军少佐的渊田美津雄的座机向珍珠港投下第一颗炸弹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在世界上体量最大的工业国和它全力运转的战争机器面前,无论如何掩饰,帝国海军只能像樱花一般四散凋零,虽然美丽,但是脆弱得不堪一击。悲壮的使命感背后,是葬送了整个国家的野心。试图打破所谓「ABCD包围网」、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黄粱一梦,终于在落日神风的烈火中幻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