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
绿皮火车发出轰隆隆的声响。夜晚漫长而躁动,车厢横七竖八塞满人,坐着躺着,昏黄灯光迷蒙黯淡,混杂着难闻的汗味,空气沉闷。
西娅眼睛几乎无法睁开,睡眠和疲惫从每一寸毛孔入侵。她买到的是站票,只好垫本书在地上。
十四个小时后,清晨六点,火车抵达陕西安康。
人生第一次,完全彻底的独自出行,她来到全然陌生的城市。
眼前一片黑暗,些许路灯,十月的空气寒冷。
与陌生女孩拼一辆出租,请开车的女司机送她去价格适宜的旅店。
停在一条稍显破败的巷子,一排楼房,走到里面亮灯的一家。50元一天,押金50。
那时候是2013年。在火车上,西娅的手机从浅浅的衣服口袋滑进了马桶里,她忍着恶心捡起来擦干。在旅店的房间用电扇吹,还是不能用。借老板的手机给父母发了短信。那时候她多傻,没有打电话,立刻把手机还给了老板。更傻的是,她还带着一个电信办宽带送的手机,在接下来的旅程中,她都没有去买一张电话卡。活在了某种与过去、与父母失联,偶有联系的状态。
那是一趟出于对日常生活无法忍受,而不得不出发的旅程,带着不多的钱,和年轻的孤独。那一年,西娅大学三年级。迫切的想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自己去发现的世界。
在房间洗澡,洗头,睡一觉,醒来,已是中午。那一觉够沉,够安稳,有某种欣喜,欢乐,混杂着不安。
西娅顺着街道行走,在小饭店点一晚番茄青菜面条,和老板夫妇闲谈。吃完后站在十字路口。这是一座小小的城市,因为卡在湖北和陕西的交界处,这也是她临时出发能买到的票,靠西安近的城市,大概风景不错。
现在,她站在十字路口,街边是叫卖售卖商品的当地人,中午的阳光很好,她远远的看见前方屋顶的塔楼,金绿镶边。凭着直觉,走过去。
她不会意识到,这小小的举动,从过去,到现在,以及将来会发生的,慢慢的扭转了她人生的轨道。
在那条街上,还未走到塔楼,她到了一座清真寺。
见惯了楼房和大红金黄的寺院,偶尔还有教堂的十字。西娅走进还在修葺的一座清真寺,门前雕刻着植物,尤其是花卉的水果。前堂种着石榴树,她一步步,沿着门和墙走,墙上的彩色砖雕,清新闲适,木门上的木雕,亦是斑斓。
在那些清寂的石头、树木、雕刻中,她感到一种寂静的美。
出了寺,她继续朝塔楼而去。后来,她知道,那是邦克楼。
那是一座非常老的清真寺,大概八百年了。
在武汉生活的时候,她从来没有见过足够古老的建筑和痕迹。一切都是被篡改和粉饰的。
那寺庙美不可言,它在风中久经凋蚀的六角塔楼,破旧的楼梯,栏杆上几百年洗刷而出的质朴痕迹,午后的阳光在寺中洒下的阴影,有穿堂的风,吹动屋顶摇曳的野草。
她静静地坐在寺中,和看守的人搭话。
后来,她又看了多个寺。原来这座小城,有许多寺。而那一座让她感动不已的,是最老的一座。那日,她未见他人。
第三日,西娅坐车离开这座城市。这三日,她走过小城的河流,沿着河道的柳树。她上小城附近的离岛,看掉毛的孔雀,乘船从湖面飘过。在休憩的草坡,有个少年的笑靥,使她记得。有个卖自家绿皮甘蔗的小女孩,粉色外套,在她手机中留下笑颜。有一个金发的外国人,也看鸟。
西娅曾在小城的河边石滩上,看戏水的大人和小孩,感到快乐和孤独。她行走在自己的寂寞里。
她没有去修自己的手机。晚上在网吧查询和计划行程。哥哥对她感到生气。因为手机坏了,妈妈非常担心她的安危。
这三日,她在孤独中,去过清真寺多次,临走时遇到一个在研读碑文的女孩,是西安某大学的研究生。西娅帮她辨识文言文。临走时,女孩买了橘子,送她上大巴。
大巴一路迤逦,在城与城间穿过,在陕西的国道上,在树与树间穿过。入夜时,西娅到了一个名为凤凰的小镇,离西安更近一步。
西娅在古镇住了一夜,早晨旅店的天台上,有枝叶繁茂的盆栽。清晨的阳光和着露水,倾洒而下,背面是青山。那个早晨,有种静谧的美。
吃过早饭,踱步在粗糙的石板路上,低矮的屋子,老旧的木门,长着青苔的里弄。街旁售卖的小贩,各种吃食,小玩意儿。那时的西娅都觉得新鲜。
她买了一串青色木头的珠子。有一个卖野生兰花的老妇,粗布蓝衣,面容洁净,说着方言。西娅给她拍了照片,阳光恰好照过来,落在她的脸上,带着笑意。
有一座石头桥,桥下有溪水奔流,水里有光滑的石头。从桥右转的一排民居,是土房子,那种经年累月的敦厚的土,门前有着柴火。
还有一对小孩,在青石板路面拉下长长的斜影,两侧映照着金色的阳光。那一瞬间,西娅也觉得美,用普通的手机,拍下照片。
中午时分,搭乘小车离开,在秦岭山脉间穿行。所有的山峰,带着秋季的黄绿色,缺乏水分的干燥,西北的凌厉,一峰绕过一峰,盘旋而过,似乎永无尽头。在路上的时候,西娅告诉朱,自己就要到西安市了,朱说来接她。
最终,西娅到了西安市的汽车站,入城时见到累累城墙,环绕着城市,天空飘荡着烟尘。西娅到了朱所在的大学门口,等朱过来。
从初中时,西娅和朱在同一所学校,初三时分到同一个班,直到高中三年同班,才渐渐建立了友谊。高中的夜晚,两个女孩骑着单车,在路灯与车流间穿行,分享着情感和故事,看的小说。
大学后,分隔在不同的城市,在西娅特别想出门旅行时,也没想到多少地方,就沿着武汉,湖北陕西的交界,一直往西安靠近,直到站在朱的面前。
朱蓄起长发,依旧戴着眼镜,十月的西安燥热,一路前来,最终站在你的面前。
西娅记得高二时,因为父母给的压力,偶有一次的成绩退步,如同泰山压顶。疲惫、竞争、无法喘息,在朱的面前流泪,黄昏的光线静谧,空气里浮着微尘,朱静静地看着西娅,无法说任何话,只是伸出手指拂去她面颊上的泪。这样的场景不止一次。在那一刻,西娅的一切悲痛,都被朱完整的接收到,那种无声的关切,比一切言语都要有用。
西娅住在学校外三十一晚的小旅馆,白天她们一起在西安城里行走,从鼓楼到回民街,鼓楼一带,店铺林立,热闹非凡,如同所有热门旅行区,人声鼎沸。试戴十元三个的彩色陶瓷的小戒指,看各种小东西。老板遇到外国人时,会把价格抬高几倍,用计算器算汇率,用英文说美元价格。西娅与老板争论,不应该这样。朱扯扯西娅的衣袖,说大家都是如此。一家书法店挤在其中,清净自有气质,写书法的姐姐,盘发利落,面容安宁,在人群中,十分显眼。
在巷道间窜走,吃便宜的小吃,大声笑。西娅忽地和朱提起在网上看到的清真寺,一扭头,旁边就是那座有名的化觉巷清真寺,买票进去。寺中古朴,石头建筑,雕刻、植物、门栏、午后垂下的影子,风中摇曳的叶子,穿行的游人。木门上彩绘的雕刻,有各色的水果,线条并如平常公园看到时死板,有着生机。西娅看的有些着迷,这些是被用心造出的建筑,用心绘制的雕刻,以致八百年后,依然留存下建筑的精魂,它的美,仍然被人接收到。那是朴素的、直接的、真诚的美,毫无夸张与矫饰。更吸引西娅的是,她想到八百年间,从唐朝到21世纪,一座建筑,经历了无数春夏秋冬和风雨,走过无数的人,在存在的每一时刻,这些人与景中都流动着无限生机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