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饮不尽器
查看话题 >金秋大闸蟹&冬日养生酒醉酒指南
大闸蟹对于包邮区人民来说就像北方人民的暖气,一到秋冬必定开闸。而十一月正是啃公蟹的好时节。话说九雌十雄,气温渐冷,螃蟹也要贴秋膘保暖过冬,尝过了十月母蟹饱满的蟹黄,怎能错过十一月公蟹肥厚的蟹膏,反正我吃蟹也就图个蟹黄蟹膏。趁还没下市,赶紧唠唠啃蟹时喝什么。毕竟被酒精耽误的拖延症患者本人已经把标题从《中秋大闸蟹饮酒指南》改成《金秋大闸蟹醉酒指南》,等到下市,就只能冬日回味了。
假装回到正题——吃蟹喝酒,作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的黄酒是逃不掉包邮区人民的魔爪的。螃蟹性寒,脾虚的人吃多了怕扛不住。作为阴阳调和理论大国,祖先们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学会用性暖的黄酒来中和大闸蟹的寒气。
提到黄酒,即便至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李白眼里的“琥珀光”,是袁枚心中的儒雅“名士”,然而在现代人眼中,其给人直观的印象就是不fashion、老土,在年轻化市场中普及度不高,如果喝酒也有鄙视链的话,估计黄酒米酒是垫底的。毕竟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黄酒是下面这样的(自沪上某羊肉店内陈列的黄酒品牌)。


石库门、古越龙山、金色年华、会稽山、塔牌等都是江浙沪人民熟知的品牌,土是土了点,喝起来其实也不差,有些性价比真的很高,比如金色年华(6年)。这些牌子打颜值的高端产品线也有,当然价格也是高端得很美丽。在这个水深火热共克艰难的2018,以及过去十年最差未来十年最好的2019,奔四失业韭菜如我是消费不起了。
可喜的是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年轻化品牌,试图通过视觉改变和新型的营销方式将传统酒类推向年轻市场。由于工作关系,近几个月内也接触到不少这样的新品牌,风格各异、唯一的共同点是由80、90后主导,用新营销新零售的思路在黄酒领域试图开辟山河。
1. 日系古风:若耶溪
关键词:加饭酒、专注一款、小容量瓶身(290ml)、可定制化、小众
若耶溪是个很有意思的牌子,有意思到市场上根本看不到它。
先来说说这名字,熟悉绍兴的人或许知道若耶溪是绍兴稽北丘陵流入山会平原的最大溪河,也是绍兴的母亲河,古往今来光是关于这条河的诗词就不下百首,从南朝到明代历代文人雅士都流连于此,而且都是像李白杜甫孟浩然王安石这样的大家。诗情画意、风光如画自然是不必多说,像西子采莲、秦皇望海这样的神话传说也是流传已久。这里不得不夸一下浙江人不光是做生意的好手,也是起地名的高手。


许是生长于经商之家,90后老板敏锐地捕捉到“若耶溪”的价值,将这三个字注册商标和版权,成为90岁外公手作加饭酒的品牌,想让更多人尝到外公的加饭酒,更想让黄酒的玩法也能时尚好玩年轻化起来。毕竟人家在家喝黄酒是用short杯和香槟杯玩的(6666666)。

然而老板实在太佛系了(这是好听点的说法,其实就是懒),自顾自跑去大阪买了两栋楼做民宿,也叫若耶溪,两手一甩卖酒靠天。这酒只有这么一款,不搞其他口味花头。老板说了,只有专注才能把产品做好(你确定不是在为自己懒找借口吗?)。除了部分出口日本,国内只在亲友圈里分享,根本没有做过任何市场推广。这怎么对得起他特意从日本进口过来成本5块一个的酒瓶子!连我这个不称职的酒鬼都看不下去了,于是狠心斥巨资定了两瓶以表支持。收到一看还真不赖。酒标上的“胜”、“人生”、“牛逼哄哄"等字样都是老板随性加上去的,想玩啥字就玩啥字。加饭酒本就是半干型,所以甜度不会很高,闻上去特别香,290ml的容量小巧可爱,不用担心开瓶后喝不完,真是死宅酒鬼之良心饮品。



一个不成熟的建议,圣诞节可以试试用short杯干一排,或者加点梅子加热喝,年年喝热红酒还有啥意思啊,是时候换换新花样了。不过黄酒属发酵酒,喝到肚子里会再次发酵,还是得悠着点,毕竟能干白酒的汉子也在黄酒坑里栽过。
1. 青春江小白风:绘璟
关键词:增味黄酒、多种果味选择、黄酒奶茶和冰棍
说来也巧,自从我瞄上了黄酒,去各处展会活动有意无意都会注意下有没有比较新鲜的品牌,绘璟就是在杭州文博会上看到的牌子。跟现场其他品牌比,绘璟的展位搭建得还算有趣,看到有卖黄酒冰棍,出于好奇就试了一下,借机跟老板唠了会嗑。原来老板跟我一般年纪,是土生土长的绍兴人,有一天不知那根筋抽了一下,辞掉了近十年的投行工作,转而卖起了家乡国粹老黄酒,誓要让黄酒放下千年历史的包袱和文化偶像的封闭,多一些现代年轻人的青春活力。

毕竟是在投行工作过的金融精英,一下子就意识到黄酒的酱味是年轻人不能接受的第一因素。于是改变传统黄酒一成不变的口味,增加贴近现代人的风味成了首要任务。然而由于黄酒酿制需要丰富的经验积累,传统黄酒除了浸泡黑枣等常规养生酒,不会像精酿啤酒那样水果、巧克力、咖啡什么都可以往里投,想加什么味就扔啥进去,毕竟牛啤堂跟杰克大叔可是搞了一款牛欢喜啤酒。
找到原因,剩下的就是身体力行了。老板大冬天埋头钻进酒厂,像做实验一样学习酿制黄酒的整个流程,再研究每个步骤的差别,探索怎么进行优化,从完成基酒到酒厂化验室研究十几款产品的参数阙值,再到最后每天几百个杯子摆面前进行口味挑选,经过3000多客户的口味测评,最终选出了桂花、青梅、桃子等几种口味。包装也更趋年轻化,小瓶装,很适合混搭选择做伴手礼。今年又陆续出品了出口日本的璟鲤和高端手工原酿山阴系列,很遗憾展会上只展示不售卖,没有机会剁手。


其实早在六七年前,还在金融业风生水起的老板已经偷偷地在鲁迅故里对面用自家祖上的书房名“绘璟轩”开了一家店,没想到因为一款黄酒奶茶成了绍兴的网红店,下次去绍兴打个卡。不知道这算是老板重新定义黄酒之路上的惊喜。

迷了一段时间黄酒,有天兴起问精酿啤酒群里五湖四海的小伙伴们是否有人喜欢喝黄酒,想探探黄酒在各地的接受度。北方小伙伴表示接受无能,南方小伙伴喜冬日热饮,可见这酒地域性和季节性都太强。不打紧,喝不了黄酒,我们也可以喝米酒啊。不过我对米酒的偏好不是很大,还处于看颜值甜蜜蜜的阶段,也可能偏重口,总体上觉得太甜腻,除了两三个月前喝到的一款颐生纯米酒,不甜不腻印象深刻。
3. 颐生纯米酒
关键词:百年历史、香味醇浓、清甜不腻味、分量大(1L)
推荐这款米酒不是因为它的颜值,因为根本没有颜值啊,而是因为这款米酒我迄今喝到过的最特别的一款。色泽清醇透明,呈晶莹的淡黄色,没有过度的甜味,米香味很醇,口感清甜绵软,回味绵长,甚至还潜藏着丝丝黄酒的味道。朋友送我很久一直没有机会开瓶,容量1升实在太大怕喝不完。直到九月份饭饭来找我玩,借着撸串的时机把这瓶酒扛出来,没想打大家都很喜欢。饭饭还特意在日记中推荐过。

出于好奇,我百度了一下这个牌子,来自南通,竟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由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晚清状元张謇于1894年创办,更让人意外的是,颐生米酒在1906年的意大利万国博览会上还获得过金奖,据说比茅台酒获奖还要早9年。此款酒易产生微醺感,但也不太容易上头,值得一试。
4. 花田巷子 & 米客米酒
关键词:颜值高、口味多、易入口、很甜蜜、撸串佳品
若是寻求香甜易入口,花田巷子和米客米酒是不错的选择。两家都主打80、90后年轻群体市场和小资文艺青年,从口味的延申上来看,两家都很看重女性市场。毕竟女酒鬼也越来越多,大家拼的都不是酒量,求的只是微醺,在轻社交的环境下从日常繁琐中释放一下,不刻意也不过度。
听名字我是绝对想不到花田巷子是来自陕西的品牌,也是因为工作关系接触到的品牌,于是就抱着乙方跪舔甲方的姿态买了几瓶。正值喝不下啤酒的阶段,花田巷子的甜蜜口感成了补给。她家的酒种类也挺多,有打中华清酒概念的高端米酒,有走古风的“长安处处有故事”,还有度数略低的粉红桃花酒,很容易让人想到《东邪西毒》里的“醉生梦死”。也不时推出高颜值新品,比如最近大受欢迎的米露,柔滑香甜,酒体看上去很粘糯。因为好入口,十几分钟内就喝掉一瓶,速度进入微醺状态。嗯,看瓶子包装,这喝得已经不是酒了,是文案。



米客米酒是我在撸串的时候喝到的,有且只喝过一次。大概因为成都串串比较辣,在很多串串店龙虾馆火锅店都看到过米酒的标配,大多是迷你坛装,不像米客家这种白色为主基调的极简小清新。所以尽管只喝过一次,视觉印象比较深刻。职业习惯拿起酒瓶就找品牌信息,发现从2015年上市就只主打三种口味,原味、桂花和苹果,销量似乎也不错,称得上是网红米酒了,打破了年轻市场群体中米酒无品牌的尴尬局面。

5. 勃艮第女公爵
关键词:比利时老陈醋、漱口去腥、让味蕾回归
照理说勃艮第女公爵是款啤酒,也属寒性,不合适再跟寒性大闸蟹同食。但是她酸啊,这酸爽堪比镇江老醋,所以酒鬼们爱称呼她比利时老陈醋。啃完螃蟹完全可以来一口漱漱口去去腥气,让味蕾回归到最初的状态。这酒我在两年前的圣诞节喝酒文《抖机灵又卖萌,适合女生带去圣诞趴的精酿啤酒》里具体介绍过风格口感等参数,不再做具体介绍。

啰里啰唆了那么多,才发现这大闸蟹喝酒文从十月写到了十二月,从在职写到了失业,真是恍然一梦啊!惊醒之后再问一遍,螃蟹到底下市没?如果下市了,这篇自动改名叫《冬日喝养生酒指南》,小酒怡情,养生为大,我这个奔四失业韭菜已经是时候进入朋克养生阶段了。
有豆友私信问若耶溪哪里买,我问了老板,结果他什么购买链接也没有,并且懒到直接让我给他对接,想要试试的可以直接私信我,接受企业/个人伴手礼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