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辞退了北京
文/柏舟
野马君按:
有很多年轻人在毕业之后往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跑,他们期待着更高的薪资、更好的生活。
然而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却想要往外跑,想去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
今天的故事是一位念完博士的女生,她放弃了稳定的高薪职业,去四川的小村庄里,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
我在北京呆了十多年。从家乡那个小镇考到那所全国知名的985,本科、研究生、博士。
写下这句话的时候,其实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此刻的我,身处的是一个小村庄。这个村庄位于一个离成都一百多公里的小城,它在山峦之间。
我住在半山腰的位置,向上攀爬到山顶你能看见一座古庙,据说是当年文成公主入藏的休息之所;向下你会经过一所小学,小学旁有一家小卖部,常常能看到拉着横幅来支教的大学生。
但是比较有趣的是,这个小村离小城的市中心并不远,这个不远,指的是直线距离,只有五六公里。若是往年,你必须翻越几座大山才能进城;但是如今修好了隧道,于是那条长达一公里、灯光昏暗、时常滴水的隧道,就成了小村和外界接触的主要途径。

做出离开北京的决定时,是博士毕业的那个夏天。曾经我对自己的规划也和身边的同学一样,去国外工作、拿内推去谷歌或是留任高校。但就在准备工作的节骨眼上,我选择退后了一步,离开北京。
刚开始并没有特别明确的想法究竟要去哪里,但是的确是觉得,自己那时的生活如同死水一滩,我活得没有热情。我想给自己留一些余地,去有能力思考,我不想一直在焦虑中生活然后连认清自己的能力都没有。
实验室的同学劝我:“一旦你选择离开,再想回到北京,就很难了。”
我当时不知道是不是迎来了晚来的叛逆期,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突然有了孤注一掷的勇气。不过,也的确要承认一点,我那时也有了一份固定工作,为一个温哥华的互联网公司写程序,线上工作。还算不错的工资让我有了选择的资本。
我从北京,一路南行,先是回了故乡,但最终没在那里停留,而是继续旅途,最后在这个小村停住了脚步。
和它的邂逅是一个偶然,我去那个还算得上名胜的山顶古庙拜访时,下山却走错了道路。我沿着那条路一路下去,终于走到了那个村落。那是一个夏日,我看见家家户户都在晒玉米,路边从山上流淌而下清泉哗哗作响,一头水牛悠闲的嚼着草从我身边走过,山腹地的村庄被树林和田地围绕。

我一眼就喜欢上了那样的景色,它让我想起我在农村的童年。当天,我就做出了一个如今仍觉得庆幸的决定,我开始去找人询问,是否有出租的院落。
寻找的历程出奇顺利,我用极为低廉的价格租到了我如今的新家,这个小院的主人是在城里工作的,一年也回不来几次,我索性就租了两年。
第二天,我就搬进了新家。
刚开始的生活是忙碌、充实却又宁静的,我抽时间慢慢清理家后面那片接近荒芜的田地。刚开始那几个月,生活还远不能到自给自足的地步,于是我定期出山采购。每天的时间,属于工作、读书、耕耘。
我和村民们成为朋友,在这样的小村,留下来的,几乎都是老人与孩子。有一段时间,我的每个上午,都用于去探索山林。
我沿着大家踩出的林间小径,遇到过山间的池塘,后来那成为了我固定的野餐和采风之所,我曾花一个下午的时间,坐在池边用画笔慢慢描绘蓝天湖水与山峦;我时常坐在家里的那个磨盘上欣赏黄昏;在还没有耕耘作物的时候,房屋后方那片田地就成了我夜晚烧烤的地方。

我没了曾经生活在城市中的那种焦虑,自然与书籍成了我生活的主旋律。书桌上的装饰物,经常是一两块路边或者溪流中拾到的石头,好看的花朵与树枝,简朴而美丽。
但这样的生活并不是全然所谓乡村田园的美好,草木多的地方总是很多虫子,它们给我造成了很大困扰;学习邻居进行播种,那个老奶奶把我当作自己的孩子,尽心尽力的教导,我却还是时常累的想要放弃;虫子总会光临我的田地,我却坚持不打农药;收获时长时间弯腰会造成疼痛,汗水流入眼睛却也因为双手满是泥土不能擦拭……
时常也觉得孤独,经常看星空思考一些毫无意义的哲思问题,后来我朋友来拜访,评价道:“你的生活就像隐居。”之后,她就问我,这段时间过去之后我要选择什么工作,什么时候结婚,要去哪个城市。
我知道,她在害怕我和这个时代脱轨,同时,她也在被焦虑裹挟。

当时,我思考了很久,我们坐在小院子里,看着林间秋色浓重,我终于向她整理了自己的思绪。
作为被收养的孩子,我的母亲在我很小时就去世了,父亲很早就重新组建了家庭,生身父母也从没和我有所联系。按我的能力,我可以在北京生活下去,每日通勤、上班、回到出租屋。北京最大的优势是,它是一个大平台,有好的医疗与教育资源。
但是,我的人生却可以说,我只需要为自己而负责。那么这样看来,我需要的东西,真的不多。医疗资源,我大概如今还不太用得上;教育资源,我已经接受完了学校的教育,并且,虽然我还有继续求学的想法,却也还有更多其他的选择;平台情况,我追求的并不是高薪高职博尊敬,我想去寻求,我自己渴望的东西,去真正的生活……
朋友听了我的话,突然把握住了关键,问道:“难道你就没想过组建家庭?即使你不需要那些东西,你孩子也需要啊。”

我想问她,是不是只有那样,才是完整的人生。我只是觉得,我活着,就已经很不容易,我还暂时没有勇气,去把自己的人生和一个家庭捆绑,或许“幸运”的话,再和几十年房贷挂钩,就这样,过完一生。
虽然我很喜欢孩子,我却不想结婚,所以,以后我大概会如我爸妈一样,去收养一个。
如今在这个小村,我已经生活了一年多,下一步的计划是去欧洲。我很喜欢一本书,叫做《托斯卡纳艳阳下》,那本书的作者后来还出版了一本书籍,讲述她在托斯卡纳乡下生活的故事。我也想去有所体验。
现在计划的路线是先去格鲁吉亚,再去欧洲,另外,我已经申请德国本科,这次,读与我原来专业没什么关系的日耳曼文学。

有些朋友说羡慕我的生活,只是我觉得,这是人生各有的选择。
我认为自己还属于那种年轻、可以多折腾的年纪,虽然,我很多同龄人连二胎都有了。
我自己孑然一身的生活,控制欲望,去寻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最深的感触是,一个人,真正想要的其实不多,你一定要有所取舍。
我感恩这段还在进行中的经历,根据四时和自然去生活。我也不曾后悔,离开城市的选择。
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可以获取更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