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只读有用的书吗?
在阅读时,并不需要二选一。不需要考虑哪类书多读,哪些书少读,这是一个互相补充的过程。读书就像吃饭,不管某类食物再好,只吃这一种就会偏食,营养失调。想要营养均衡,每一类都要吃一些。

应该只读有用的书吗?
原创: 战隼 warfalcon 2月25日
年前有人写了一篇文章,里面谈到文学书因为用处不大,最好少读或不读。应该多读一些有实际用处的书籍,可以帮忙自己来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这类观点最近几年看到过不少的人都在谈,但这个观点并不正确。
相信这个观点的,明显是书读得少,想的太多。
正文
单纯从数量上来说,不管是文学书和实用类书籍,我相信我读过的书要比那篇文章作者读的多。而在我人生中发挥关键作用,反而是文学书大一些。
我在10多岁的时候,花过不少时间去大量的阅读文学书籍,而这些书籍给我带来最大的好处就是,眼界的提升,让我在30岁的时候过上自由的生活,时间自由、事务自由、心灵自由,有足够的能力去选择我自己想要的人生。
从实用性上来比较这两类书籍:
当你在10多岁世界观还没有形成的时候,阅读过足够量级的文学著作(这个足够量级是指不少于100本真正的名著),有助于让你比其它人更早的形成三观。而三观这东西,在人的一生,能发挥的重要性,超出你的想象。特别是在人生的一些关键选择上,比如选择专业、学校、婚姻、职业、生活方式、人脉、人生目标时,当你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剩下无非就是去达成目标。但当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没有明确的三观时,你会很可能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当你的方向不明确的时候,你无法聚焦自己的时间、精力和能力。
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在人生的重要时刻做出不后悔的选择 ,谈过选择的问题。
在现在来说,想在20岁前读到一定量级的经典书籍越来越困难,20、30年前没有网络,娱乐方式也有有限,读书是种很好的娱乐方式,只要时间就能读下去,没有什么干扰,但现在有网络,普通人想净下心来阅读,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并且很多经典书籍,是有阅读门槛的,需要引导的,如果随便拿本书来说,可能读不懂或者看不进去。
实用性类书籍是最大的作用,是帮助你更快的达成目标,应该如何去做。当你的三观明晰之后,用实用类书籍来帮忙自己解决问题或者达成目标。
我在10年前开始在网上写Blog,一直到现在运营微信公众号,主要方向基本全部是实用类书籍,目前大概输出过1000多本读书笔记、思维导图、读后感之类的文章。从影响力、数量和实用性上,我不知道还有目前其它个人比我做更好(不算机构类)。整体读过的实用类书籍,没具体估计过数量,但不会低于3000本。在这方面觉得我有足够的发言权。
在阅读时,并不需要二选一。不需要考虑哪类书多读,哪些书少读,这是一个互相补充的过程。
读书就像吃饭,不管某类食物再好,只吃这一种就会偏食,营养失调。想要营养均衡,每一类都要吃一些。
100天行动读者反馈
@Lilith
@ॐAmbika-Fanny·范范ॐ
法语学习打卡Day12 读书打卡Day3 生命的重建
新出的对抗拖延课程:我是如何战胜拖延症的?
想了解更多关于100天行动内容---->不需要意志力的习惯养成法:100天行动
阅读 34023311
广告
叶檀财经
为什么穷人越穷,富人越富。
关注
精选留言
写留言
35
李丹
请问文学名著为什么对树立三观有帮助呢?
319 作者
你会随主人公一起经历着你从来没想象过的世界和人生,经历的次数多了,自然就会也有自己的观点。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不同人是如何处理和考虑事情的,好一点的文学经典大都写的是人性,里面有些道理是可以超越时间的流逝,跨越当时的环境和社会观点的。这些经历让让你去思考
121
小麦色的Lynn
竟然说文学书读了没用?!这种想法细思极恐,看到的是急功近利,心浮气躁
82
caelyn
把书分成有用跟没有用本身就有问题,,。。。
8
小w
如果我一年读100本,那也得30年
,看来我得把今年的读书目标4.本提升至80本了!!!
74 作者
不要心急,别用数量来判断,关键是质量。比如你今年要是能读懂一本书:《原则》、《穷查理宝典》,我相信都会对你的生活或者人生有改变。哪怕你去完成一次100天行动,都能让你距离目标更一些。
50
刘飞
读书要多,且杂,不同种类书的化学反应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而促成这一化反的正是你的思想,而且,它又会反哺你的思想。这才是读书进步的根本。
48
大少爷换个心情做自己
在我20岁的时候,我问一个很有成就的亲戚叔叔,我这个年纪,该读些什么书好,他给我的回答是,先读厚,在读精,他解释了一下,意思是先读很多书,慢慢就知道读什么书,也给我推荐了一些,今年29,一直是这样践行的,很感谢年轻的时候有人给出这样的金玉良言
30
旸
的确,文学书对于三观有一定的影响,可以让你发现历史是相似的,同样读历史书也一样,记不清哪位作家曾经说过,大意如此,你读的书忘却的部分将沉淀为你的气质。
28
🎀飞虹
但网络文学是不是没什么用浪费时间?虽然有时候少女心看的心花怒放一下就高兴的作用
19
天蓝色
无用即是大用,如果从实用的角度来看,文学,哲学又有什么用呢?它们只是一些不切实际的漂浮的理念,但是恰恰是这些理念,完善了人的价值观,培育了人的人格,推动了文明的进步。这就是文史哲的大用啊,它们不是一些具体之用,而是吞吐万物的大智慧。
17
maong
真的,上大学以前读的大多是“无用之书”,如文学名著,古代建筑考记,各种杂物志等,读书时好像从来没有思考过一本书到底有没有用。过了20岁知道时间的宝贵性后却学会了“功力性读书”,好怀念以前无忧无虑想读就读的日子。
16
Anthony Woo
说真的。小时候几乎没读过书。直到大学,思维成熟了一点。对于知识的渴求更是让我知道知识面有多狭窄,不知道现在量变还能引起质变吗
15
jacara
拿有用无用来区分书,功利心也未免太重了。
大家还记得有篇外语的文章么?一群人在一个山洞里面捡到的石头,当时嫌重没多拿,出了山洞发现石头全都变成了宝石。
你看过的书,你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可能就会派上用场。文学书揭示的是一些很共性很根本的东西,实用书则可以立竿见影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有用无用并非那么绝对的。所以才会有人说,做小选择可以分析利弊,而做大选择更要遵从内心。
15
热心网友小李
并不需要二选一 每一类都要吃一些
14
平安普惠胡经理
应该先读有用的书
13
wxzhen.
读书让我有了更敏锐的洞察力 更容易看清事物的本质 比重不同的想法和理解 , 但是 世俗的快乐也难以再取悦我 ,简单说来就是,成为了许多人的情人知己,但找不到男友。
13
生生
这个时代太浮躁了
5
度
并不完全赞同,读书说到底也只是一种工具,工具的核心价值是要产生效益。相对于读文学名著来确立三观,其实人生的经历才更立三观。绝大多数普通人,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直接奔着目的看工具书本身就是不错的方式。书中纵有千般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而读何必呢?生活不只是读书。
12 作者
人生的很多关键时刻并不会有什么提示,在当时只是普通的一天,只要回过头才知道很多关键时刻就在普通一天中出现了。想靠经历建立三观,最主要是需要时间、事情,在很多情况下,等经历过时候,知道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就已经晚了。我前半天很多关键时候都是10多岁20多岁做出来,做完好几年之后才知道
12
小麦色的Lynn
读书时代看的文学书根植在我三观里的是:做人坦诚磊落,要重情义;做事不可冲动,逞匹夫之勇;要有良知道德和原则底线;要能吃苦耐劳,要上进等等,光这点信念都影响了我不同时期的面对不同人和事情的态度和抉择了。
11
专卖手机靓号17000173333
我只想说,如果把字写好看,我们只要学习颜体,柳体,欧体,但是如果想把书画写的有精神,那我们得按你甲骨文、石鼓文、继而小篆开始学习,这样才会成为一代宗师!从而不学文学也是如此。
10
紙有我最帥
读书 都是自己的事 散了吧 散了吧。
7
喵大王
我很喜欢读文学类书籍,读书时候我会把理科的公式编成故事,文科背诵的东西画成图,后来学语言,我最爱读的是字典,可以当成小说反复读。没有什么书是无用的,即使快消垃圾,读一下也可以知道“哦什么是垃圾书”,更何况是经典文学,做为一名吃货,唯一可以剥夺我饭钱的就是一本有趣的好书。
7
Jensen
把初中到大学的各门学科重新读一遍,并理解,应用
这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境界?
5
Su min
受到战隼的推荐,我买了一本原则正在看,这是一本好书,可以影响读者思考方式和行动的好书,希望你能推荐更多的精品书籍,质量高于数量,谢谢!
6 作者
不定期写书单推荐,努力推荐我读到的好书。去翻看历史文章,写过很多篇推荐书单呢
6
极简者
3000本也好,30本也罢,只是数字。一本《论语》,一本《道德经》,聪明人哪怕只读一本书也足够过好一生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