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书单
两条小鱼在水里游泳,突然碰到一条从对面游来的老鱼向他们点头问好: “早啊,小伙子们。水里怎样?” 小鱼继续往前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终于忍不住了,他望着另一条,问道: “水是个什么玩意?”
就像在学生时代,我们为了取得好成绩而学习课本知识;进入了社会,我们为了能升职加薪而学习新的技能。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学习中,可如果要问你:什么是学习?你的学习方法又是什么?估计你也会像这两条小鱼儿一样不知所措了吧?
我今天要分享的这几本书,就是关于学习方面的,希望它们能解开你的疑惑。
第一本是《学会学习:从认知自我到高效学习》

我们知道做任何事都是方法先行,学习也不例外。作者斋藤孝在这本书里总结了包括斯蒂芬金、歌德、香奈儿、爱因斯坦、村上春树等等16位杰出人物的学习方法,还有他自己的9种学习方法。虽然说他们的学习方法不一定适合我们,但这本书特殊的一点就是他从自我认知的角度分析了这些人物的学习方法,通过他的带领,你也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开始自我分析,自我发现,最后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节奏、学习方式,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接受着海量的信息,图书上的、杂志上的、网络媒体上的,但是回头想想,哪些还继续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估计所剩无几吧?尤其是读书,感觉自己读完了一本又一本,可要是问起某本书中主要讲了些什么,哪些部分比较精彩?估计也只记得个大概,有些甚至完全想不起来了吧?于是有段时间,网络上一度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观点,他们觉得读了这么多书,好像人生也没什么变化,读书来干嘛?
我想,可能是你读书的方法错了,知识还是知识,原封不动地躺在书里,没有内化成你的能力。所以接下来我要分享的两本书,一本会介绍如何有效吸收书中的知识,一本会介绍如何应用学到的知识。

这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是2008年版的修订版,相对旧版添加了许多具体的案例,书籍的可操作性强了,它的作者是日本有名的“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书中他从阅读的五步骤: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为我们介绍了一整套科学、高效的读书方法,另外在书的最后,他还分享了充实阅读体验的19个技巧和写读书笔记的26款实用文具,非常适合打算开启读书生活的书友们作为入门书籍,不过经常读书、自成一套读书方法的书友们也可以抱着空杯的心态读一读,也许你会从中发现新的方法。

这本《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书如其名”,以实用为前提,作者大岩俊之从设定读书目标、制作思维导图、迅速行动起来三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如何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行动中。这本书很薄,只有160多页,但是内容很充实,干货满满,里面甚至还介绍了记忆的方法和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书的指导性也很强,看完立马就能运用到生活中。
上面的两本书中都提到了“同时多读几本书”的方法,一方面,一本书要是看腻了,还可以换种口味,不至于中断读书,另一方面如果是主题阅读,几本书还可以旁征博引。所以我有个小建议,我们在阅读时可以对这两本书同时展开阅读,这样一来也许你对书中内容的理解会更加透彻。
《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中提到了一些记忆的方法,我想再做一些补充,分享这本《记忆的常识: 脑科学告诉你如何有效记忆》给你们。

记忆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习的好坏,同样的内容,记忆力好的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记住,剩下的时间就可以用来开展新的工作,而记忆力平常的人就没有这项优势了。不过我们都是知道记忆力是可以后期提高的,日本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生理学研究所教授柿木隆介在他的这本《记忆的常识:脑科学告诉你如何有效记忆》书里,为我们介绍了各种有关提高记忆力的实用方法,教我们正确地进行记忆。另外,书中还揭露了我们一直以来信以为真的有关记忆的一些常识,看了这本书,也许会颠覆你对它们原有的认识。这本书特殊的一点在于相较市面上有关记忆力的其他书籍,多数出自心理学家或者从事生理学基础研究的学者之手,他们是从心理学或者生理学对记忆进行的分析,而本书则是作者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以及15年的临床经验,从临床医学和生理学基础研究这两个角度,对记忆进行的分析,观点独到,而且趣味性也很强。
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开始学习之前,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章的最后,我摘了一些书中的金句,送给你们:
1.拓宽事业、丰富人生的关键在于学习,学习态度也反映着你的生活态度。
2.学习的意义就在于要培养面对任何困难都能勇往直前、沉着应对的精神。
3.比起想马上见到效果,首先要保证自己能游刃有余地坚持下去。
4.就算你做不好,也许只是你的“方法”不对。
5.“配合自己的节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如果能做到这几点,就能体会到成年人学习的有趣之处。
6.越是强迫自己就越容易心生厌恶,与其这样,还不如找一个自己不怎么排斥的学习方法,消除厌恶与抵触的情绪。
7.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式—坚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