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子
耗子原本不叫耗子,叫的人多了,叫的人久了,也就没人记得他的原名了。
耗子年轻时原本就是街上一个不学无术的混混,东边打堂西边亮,游手好闲、欺软怕硬。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近几年竟然摇身一变,变成了官子头的城管大爷。
耗子所在的镇地处山区并不大,来来回回也就几条街,平时并没有几个人。难得遇到3天一次的赶集天,邻里八乡的村民遵循着传承了千年的传统,拿着自家栽种的蔬菜啊、自家挖掘的药材啊等等到镇上去买卖,换了钱,顺便瞅个新鲜,给家里添置点物件。自从耗子穿上了那身官子皮,赶集卖货的村民突然发现,卖东西竟然要给钱了。
东边来的张大婶好不容易从十里开外的家里挖了些红薯提到镇上,按往年,多多少少可以换点钱给孙女儿置办身新衣裳,等到儿子儿媳过年时打工回来,看到自个儿女在家过的不错,也可以放心出门在外嘞。可现在,站在张大婶面前的耗子,手里拿着个章,说要给卖红薯的税钱。张大婶可不依叻,天种水养,我的红薯又没占你家一分地儿,凭啥收钱,税又是个什么东西。耗子见理说不清,拿出以前那套混混的本色,我说收就收,不然不要在这卖,这里卖都要收税钱,说着就要收了张大婶的红薯。
这下,镇上炸开锅了,以后卖东西都要收税钱了。棺材铺里,耗子挨个给棺材盖章,一个收五毛;猪肉铺里,一头猪盖一个章,一个收2元;卖水果的小贩那里,拄着篮子盖章,一个收一分,耗子算不过来,大气的说,今天算你200个果子,大小不论,2元……拎着簸箕、抱着编织袋的,只要摆在路边的,耗子不遗余力的都收。一天下来,耗子捶着脚、抽着烟,嘴里念念骂的说,这活儿真TM不是人做的。
镇子还是那个镇子,只是人们发现镇上多了个耗子,耗子穿着官字,拿着他们卖东西的票子,买了辆车给自己的儿子。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