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诗豪——刘禹锡
我喜欢这个叛逆的中唐后期诗人,刘禹锡。
1、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秋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首先,他和我的想法是一样的,都认为,秋天,应该是一个秋阳杲杲、金风飒飒、秋高气爽的季节。
悲秋,向来是诗人的职业病。比如说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了秋天落叶飘零,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又如曹丕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写了秋风吹凉,草木干黄,夜露凝成霜。但是,我们的叛逆中年刘先生,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就不人云亦云,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更有诗意。“我”觉得啊,那秋天,要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诗人以奔放的热情和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秋词》。
2、调个皮,惹个祸
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刘禹锡被贬到朗州(今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不过,他待了十年还没待够,刚被“原谅”,召回京后,在去都观赏桃花的时候没管住自己的嘴,作了这首《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扶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骨子里却是讽刺当时权贵的。那些自以为了不起的新贵们,为了富贵利禄,奔走权门,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之中,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呵!你们只不过是“我”被排挤出外以后才被提拔起来的罢了。他这种讽刺他的政敌们肯定看不惯,此诗一出,就开始在皇帝那儿背地里戳刘先生的脊梁骨,他便立即受到打击报复了。
所以,因这首诗,他又被贬到连州,一贬又是十四年,连我都佩服梦得先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确实太强大。
3、贬就贬,我照样diss
等他再回到长安时已经五十七岁了,那是“惹祸”的玄都观里的桃花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乱草了。但这位老先生还不罢休,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来表达自己是打不死的!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的前两句开始铺垫,与《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玄都观里桃千树”,“无人不道看花回”,形成强烈的对照,写出一片荒凉的景色,并且是经过繁盛以后的荒凉,使人们清楚地看到了玄都观的盛衰变化。后两句转到将打击当时革新运动的当权派喻为“种桃道士”,嘲笑到我这个被排挤的人又回来了,说我坏话的你们还不是“树倒猢狲散”了!从这首诗可以读出诗人的满怀胜利的喜悦,对于扼杀那次政治革新的政敌,诗人在这里投以轻蔑的嘲笑,从而显示了自己的不屈和乐观,可见刘先生手法之高妙。
据记载,就因为他这种不怕惹事的倔劲儿,当时人认为他刻薄不厚道。(我不禁笑出了声,梦得先生也太可爱了叭!)
4、记仇,可劲儿记仇
要知道,在古代,皇帝可没少冤枉过人,不过你是臣,人家是皇上,皇帝即便错了也不能算错,你即使有冤情也不敢怨天成就尤人,只得听天由命。但是,刘禹锡始终不忘自己是逐臣的身份,始终带几分桀骜不驯,写到:“二十余年作逐臣,归来还见曲江春。游人莫笑白头醉,老醉花间能几人!”(《杏园花下酬乐天见赠》)
连看见一棵漏摘在树了上的红柿子,他也会想到自己的被排挤。“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咏红柿子》)。
其实,做人就该有这么点倔劲儿,何必厚道得左脸挨了打再把右脸伸过去呢。
这就是我喜欢的旷达、开朗、搞笑、倔强的叛逆梦得,一代诗豪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