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摄影,学装逼(4)
说完镜头开始说附件。
相机和镜头是武林中的刀和剑,附件则是独门兵器。小李飞刀虽然在百晓生的兵器谱里只排第三,但我想应该是名声最大的武侠人物之一。知道第一和第二的不多,不过也都是独门兵器,天机棒、多情环,听名字就足见其装逼之处。两个装逼的摄影师遇到一起,不看手中的相机,瞥一眼身上的附件,基本上胜负就已经判定了,细节是魔鬼。
因为文章以数码摄影为主,我们先说说存储卡吧。有一年我去器材店等朋友,旁边坐了一老杆,给两刚刚买相机的小孩子们忆苦思甜。“你们配多大的卡啊?”“4G的。”“4G的啊,唉,我们刚刚玩摄影那盏,用的卡还是128M的,1000多块钱一张。”这时我很想凑上去说一句,“老子玩数码相机的时候,相机里插的还是内存条,液晶屏都是选配件”。存储卡本身可以装的逼不多,如果你想显得自己很有身份,最好把各个年代主流存储卡的容量和价格背诵一下,就像上面那老杆。放心,像我这样的人不多,想和你对着干去戳穿你的就更不多了。
存储卡大到现在的尺寸,摄影师拍摄过程中换卡已经很少,但如果你换卡,那么有几个能决定你身份的细节。首先,卡上的标签一定得有记号,可能是你的签名,也可能是卡片的编号,但如果什么也没有,你就输了。更牛逼的摄影师会把原来的存储卡标撕掉,换上带自己LOGO的纸条,遇到这样的摄影师就别和他比装逼了,你一定比不过。
比卡上标记更重要的是卡从哪里拿出来,卡放到哪里去。从原配的盒子里拿出来是个选择,但不是一个好选择,至于放回原配的盒子里去,那就太丢人了。至于还有少数拍完就用数码伴侣导数据的摄影师,还是用手机拍照吧。卡,一定要有专门的卡包放,但是那只是装满照片的卡。如果空卡也放在卡包里,那叫做作。换句话说,如果你对空卡和装照片的卡采用同样的条件存放,那说明你觉得自己拍照和没拍没有任何区别。最装逼的做法是把未拍摄的卡直接插在相机包的专用卡槽或者包盖上的杂物袋里,拍摄的卡以及其慎重的方式从相机中取出,做上记号放进专门的卡包。这就是将装逼贯彻到每个细节。我见过一种铝制卡包,将近一千块钱一个,能防辐射,如果你愿意买一个,断然能压过不少人。
使用胶片永远比使用数码更加装逼,玩数码的人至多研究一下卡包,但玩胶片的可以研究X光袋,听这名字就透着一股科技感。但选择X光袋,切记不要选择那些标注着超强保护能力的袋子,一来X光对于普通胶卷而言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二来现在大部分X光机都有功率自动匹配的功能,发现包里有打不透的玩意儿,立马增大功率。听一个朋友给我讲了这么个真实的故事,他一哥们在国外买了一加厚加大、360度立体护围、全面保护升级的X光袋,奥运回国的时候和安检的哥们吹牛。“我包里面有胶卷,不过没事,我用了一进口的X光袋,保护力超强”。天朝保安毫不含糊,“我们这X光机也是新配的,老牛逼啊,什么都能照穿。我调最大功率给你看看啊,这不是那一袋胶卷吗”。这哥们一看,啧啧称奇,回家转述给我那朋友,闻之破口大骂,“你这傻逼,你要把胶卷都看得一清二楚了,那卷子不都废了么”,这哥们才意识过来。碰巧这哥们又是个迫冲的主,于是乎……冲出来的卷子上依稀能看出那保安淫荡的笑脸奥运红色的LOGO
所以说,X光袋这玩意啊,到底还是个装逼用品,体会的是在人前往里面放胶卷的感觉,过机场和火车站的时候最好还是主动要求手检。那种对服务人员说出“我是摄影师”的感觉,完全一扫谢晓盟说“被活生生逼成了个小报记者”的颓唐。
说完这我们来说三角架,关于三角架有两个装逼金句。“三角架买过三支以后才能明白什么是真正适合自己的”,“买你能背得动的最重的脚架”。前面一句话是色影无忌早期的金句之一,后一句话在无忌上流传甚广,但后来才发现原文出自安塞尔•亚当斯老先生,老先生实在是个装逼的大家,这一点我们后面还要提到。
我一直惦记着在装逼指南写完后加上一本装逼金句集,这两句话应该能进前十名,因为他们适应性特别好。“相机买过三台以后才能明白什么是真正适合自己的”,“镜头买过三支以后才能明白什么是真正适合自己的”,“摄影包买过三个以后才能明白什么是真正适合自己的”,只要你量词没配错,类似的句子一定能打击到不少人。当然翻译成英文,这句话更容易说:You've got to buy three xxx at least to find your best match,连量词的问题都不用考虑。后面一句话更好套,“买你能承受得起最贵的相机”,“买你能承受得起最贵的镜头”,“买你能负担得起最贵的XX”,其实就是一个成语,量力而为。两相对比很容易发现为什么打白话文出来以后中国就没再诞生什么思想家,因为废话变多了,想的也多了。
我小的时候看到用三脚架的摄影师就觉得很装逼,但是后来才知道大多数人三脚架用得并不装逼。用三脚架装逼,有几个必须遵守的要诀。首先一定不能升中轴,如果升中轴一定不能被人发现,如果被人发现一定要记得灭口。摄影师走在街上一般都喜欢看别人手上拿的相机,我也有这个习惯。但如果摄影师在用三脚架拍照,那我第一眼就看有没有升中轴,如果升了中轴,对于他所有的设备我都会失去兴趣。装逼失败到这个地步是很可悲的,不过有不少人还真就这么装。
然后在拍照时人一定不要碰相机。使用快门线是最装逼的方法,也是最装逼的方法,还是最装逼的方法。如果再给自己配一个观察镜,那就更装逼了。如果没有快门线,用自拍档也行,不过装逼的效果要差点。按下快门以后,一定要镇定的站在一旁,神情严肃作思考状。如果你的相机只有10秒自拍没有2秒,抽这个空还可以点个烟,顺便给围上来的小孩子讲讲故事。
使用长镜头的用户,遇到三脚架装逼的机会比较多。比较初级的是用脚架接环把镜头安在三脚架上面,高级的可以用两个三脚架,一个架镜头,一个架机身。防抖镜头如果安装在三脚架上拍摄的时候,一定要关闭防抖系统。不过为了装逼,撑开三脚架的时候时间可以长一些,等大家都来看摄影师工作了,环顾周围是否有两个懂行的,再自言自语的说“嗯,还要把防抖关掉”,然后潇洒拨动镜身上的开关。记住,声音一定要能穿透人群的嘈杂,以能吸引到几个懂行的问话为准。
最后,拍完了以后,别把相机从三脚架上拿下来。腿子合拢,带着相机倒提了走,给人留下大师完美而寂寞的背影。
相机和镜头是武林中的刀和剑,附件则是独门兵器。小李飞刀虽然在百晓生的兵器谱里只排第三,但我想应该是名声最大的武侠人物之一。知道第一和第二的不多,不过也都是独门兵器,天机棒、多情环,听名字就足见其装逼之处。两个装逼的摄影师遇到一起,不看手中的相机,瞥一眼身上的附件,基本上胜负就已经判定了,细节是魔鬼。
因为文章以数码摄影为主,我们先说说存储卡吧。有一年我去器材店等朋友,旁边坐了一老杆,给两刚刚买相机的小孩子们忆苦思甜。“你们配多大的卡啊?”“4G的。”“4G的啊,唉,我们刚刚玩摄影那盏,用的卡还是128M的,1000多块钱一张。”这时我很想凑上去说一句,“老子玩数码相机的时候,相机里插的还是内存条,液晶屏都是选配件”。存储卡本身可以装的逼不多,如果你想显得自己很有身份,最好把各个年代主流存储卡的容量和价格背诵一下,就像上面那老杆。放心,像我这样的人不多,想和你对着干去戳穿你的就更不多了。
存储卡大到现在的尺寸,摄影师拍摄过程中换卡已经很少,但如果你换卡,那么有几个能决定你身份的细节。首先,卡上的标签一定得有记号,可能是你的签名,也可能是卡片的编号,但如果什么也没有,你就输了。更牛逼的摄影师会把原来的存储卡标撕掉,换上带自己LOGO的纸条,遇到这样的摄影师就别和他比装逼了,你一定比不过。
比卡上标记更重要的是卡从哪里拿出来,卡放到哪里去。从原配的盒子里拿出来是个选择,但不是一个好选择,至于放回原配的盒子里去,那就太丢人了。至于还有少数拍完就用数码伴侣导数据的摄影师,还是用手机拍照吧。卡,一定要有专门的卡包放,但是那只是装满照片的卡。如果空卡也放在卡包里,那叫做作。换句话说,如果你对空卡和装照片的卡采用同样的条件存放,那说明你觉得自己拍照和没拍没有任何区别。最装逼的做法是把未拍摄的卡直接插在相机包的专用卡槽或者包盖上的杂物袋里,拍摄的卡以及其慎重的方式从相机中取出,做上记号放进专门的卡包。这就是将装逼贯彻到每个细节。我见过一种铝制卡包,将近一千块钱一个,能防辐射,如果你愿意买一个,断然能压过不少人。
使用胶片永远比使用数码更加装逼,玩数码的人至多研究一下卡包,但玩胶片的可以研究X光袋,听这名字就透着一股科技感。但选择X光袋,切记不要选择那些标注着超强保护能力的袋子,一来X光对于普通胶卷而言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二来现在大部分X光机都有功率自动匹配的功能,发现包里有打不透的玩意儿,立马增大功率。听一个朋友给我讲了这么个真实的故事,他一哥们在国外买了一加厚加大、360度立体护围、全面保护升级的X光袋,奥运回国的时候和安检的哥们吹牛。“我包里面有胶卷,不过没事,我用了一进口的X光袋,保护力超强”。天朝保安毫不含糊,“我们这X光机也是新配的,老牛逼啊,什么都能照穿。我调最大功率给你看看啊,这不是那一袋胶卷吗”。这哥们一看,啧啧称奇,回家转述给我那朋友,闻之破口大骂,“你这傻逼,你要把胶卷都看得一清二楚了,那卷子不都废了么”,这哥们才意识过来。碰巧这哥们又是个迫冲的主,于是乎……冲出来的卷子上依稀能看出那保安淫荡的笑脸奥运红色的LOGO
所以说,X光袋这玩意啊,到底还是个装逼用品,体会的是在人前往里面放胶卷的感觉,过机场和火车站的时候最好还是主动要求手检。那种对服务人员说出“我是摄影师”的感觉,完全一扫谢晓盟说“被活生生逼成了个小报记者”的颓唐。
说完这我们来说三角架,关于三角架有两个装逼金句。“三角架买过三支以后才能明白什么是真正适合自己的”,“买你能背得动的最重的脚架”。前面一句话是色影无忌早期的金句之一,后一句话在无忌上流传甚广,但后来才发现原文出自安塞尔•亚当斯老先生,老先生实在是个装逼的大家,这一点我们后面还要提到。
我一直惦记着在装逼指南写完后加上一本装逼金句集,这两句话应该能进前十名,因为他们适应性特别好。“相机买过三台以后才能明白什么是真正适合自己的”,“镜头买过三支以后才能明白什么是真正适合自己的”,“摄影包买过三个以后才能明白什么是真正适合自己的”,只要你量词没配错,类似的句子一定能打击到不少人。当然翻译成英文,这句话更容易说:You've got to buy three xxx at least to find your best match,连量词的问题都不用考虑。后面一句话更好套,“买你能承受得起最贵的相机”,“买你能承受得起最贵的镜头”,“买你能负担得起最贵的XX”,其实就是一个成语,量力而为。两相对比很容易发现为什么打白话文出来以后中国就没再诞生什么思想家,因为废话变多了,想的也多了。
我小的时候看到用三脚架的摄影师就觉得很装逼,但是后来才知道大多数人三脚架用得并不装逼。用三脚架装逼,有几个必须遵守的要诀。首先一定不能升中轴,如果升中轴一定不能被人发现,如果被人发现一定要记得灭口。摄影师走在街上一般都喜欢看别人手上拿的相机,我也有这个习惯。但如果摄影师在用三脚架拍照,那我第一眼就看有没有升中轴,如果升了中轴,对于他所有的设备我都会失去兴趣。装逼失败到这个地步是很可悲的,不过有不少人还真就这么装。
然后在拍照时人一定不要碰相机。使用快门线是最装逼的方法,也是最装逼的方法,还是最装逼的方法。如果再给自己配一个观察镜,那就更装逼了。如果没有快门线,用自拍档也行,不过装逼的效果要差点。按下快门以后,一定要镇定的站在一旁,神情严肃作思考状。如果你的相机只有10秒自拍没有2秒,抽这个空还可以点个烟,顺便给围上来的小孩子讲讲故事。
使用长镜头的用户,遇到三脚架装逼的机会比较多。比较初级的是用脚架接环把镜头安在三脚架上面,高级的可以用两个三脚架,一个架镜头,一个架机身。防抖镜头如果安装在三脚架上拍摄的时候,一定要关闭防抖系统。不过为了装逼,撑开三脚架的时候时间可以长一些,等大家都来看摄影师工作了,环顾周围是否有两个懂行的,再自言自语的说“嗯,还要把防抖关掉”,然后潇洒拨动镜身上的开关。记住,声音一定要能穿透人群的嘈杂,以能吸引到几个懂行的问话为准。
最后,拍完了以后,别把相机从三脚架上拿下来。腿子合拢,带着相机倒提了走,给人留下大师完美而寂寞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