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中的音乐》-洛可可风格2
1.洛可可时期的音乐:是指18世纪欧洲,主要是法国音乐中的一种趣味、一种风格,它并未形成一种流派,也谈不上在音乐发展史上有个洛可可时期。其特色为玲珑纤巧、轻快、刻意、华丽,与巴洛克时期夸张和宏大的风格形成对比。
2.作曲家库普兰写了许多室内乐作品,多趋于玲珑秀巧、装饰华丽,深受国王路易十四的欣赏和喜爱。其特点与当时的建筑式样、装璜艺术有相似之处,这些作品便是洛可可风格在音乐上的早期反映。法国的另外两位作曲家达坎和拉莫在许多音乐作品中也表现了这种华丽、优美的风格,并且迅速由法国流传到欧洲各国。在德国,亨德尔和巴赫等人的作品中也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如亨德尔的《弥赛亚》中的一些装饰细腻的复调手法,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中某些变化多端的片断、甚至在海顿和莫扎特的一些轻松作品中,也常流露出洛可可的痕迹。
3.它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无比轻盈、典雅的阶段,线条繁杂、装饰富丽的形式,一直延续到1730年左右,称为“法式风格”或称“路易十六风格”,第二阶段大约延续到1760年左右,基本上是在第一阶段基础上沿着形式上更为夸张的方向进一步细节化,主要代表人物是皮诺。这一阶段所反映的洛可可风格是奇想、多变,曾受到包括伏尔泰等人在内的许多人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