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修改非虚构稿子

1. 在写完全文之前,不必急于与人分享,以免对方的反映让你对自己产生怀疑、自我摧毁写作勇气。
2. 可以等写完后再推翻,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地推翻自己只会越写越崩溃。
3. 写完后停几天到一周再回头修改稿子,只需要添加、删除和替换。
第一步添加。写稿是个体力活,尤其是素材很多时。最后制约你写得更好的是体力而不是脑力。写完后停下来休整一下重新阅读搜集来的素材,看看还有哪些能重新用到稿子里去。这是一个修补的过程,能让故事更丰满,逻辑更完整。
第二步删除。写作者自己删除的部分一般是形容词、副词、一些啰嗦的语句表达,所以还是交给自己的朋友去帮忙看,或者是男女朋友、先生太太,一个可以坦率说出意见的人。
第三步替换。考虑被动语句是否可以替换为主动语句,过渡句是不是要替换为其他语式等。

写作中要注意不要太过高冷或书面化而丧失日常感。
立体人物的代价:减少伤害 +接近真实
大部分的故事里都有人物。很多时候写人会把这个人写成单一维度的人,可能会写到此人有困难有痛苦,但是他人品比较高尚、动机比较纯净,这就会显得假。事实上生活中很少有单一的人。
为什么会写单一的人?首先采访和描写单一的人比较容易,其次是作为写作者不具有探索真相、写出真相的勇气。
随着采访的深入,一定会建立情感的联系。如果写缺憾出来,一定会伤害一些人。所以要把握一个度,可以不用伤害他但也要更接近真实而不是塑造一个老好人形象。如果一个人的形象从头到尾都是一成不变的话,读者会失望,大家想看的是多角度、多层次的人的形象。复杂和立体才是一个人的本来面貌。
文章三种构成
很多人的文章看起来会比较沉闷。一般来讲,构成文章的有三种内容:陈述、描写、与采访对象间的言语。如果写作者“一陈到底”,全篇都是陈述,就会显得沉闷,如果能交叉使用陈述、描写和引语,文章就不会显得沉闷了。
范文
学写作,最重要的可能不是老师或编辑,而是范文。细读、精读范文,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可以试着建立自己的范文库。在模仿中可以摸索、找到自己的风格,渐渐地会从模仿走向成熟。
(本文仅作笔记,不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