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慧
有时我不是很懂小慧。
比如,我告诉她我在写东西,没空再和她继续聊下去。
她会回复:你在写啥呀?很好奇呢。诶,你被分到哪儿了?很多老师都不想留在我们这儿了呢,我觉得你……
于是,我的QQ一直滴滴滴响个不停。尽管我根本不回信息,她也能自言自语,直到清空脑中所有的话语。
小慧是我的学生。
常伤春悲秋,常多愁善感,常觉世间皆孤空的小慧,一周上交五篇“周记”,长长短短述说着自己的哀愁。父母的“唠叨”,朋友的“背叛”,学业上的困难,情感上的迷茫,字里行间透出的全是躁动不安。
偶尔我也把小慧叫出来,一块儿去散步。
刚开始时,我苦口婆心,谆谆告诫,意味深长。她不断点头,觉得受益匪浅,转身离开。
到了晚上,你又能收到她的消息:老师,我觉得自己很无助……
以后,我便不再说话,让她一股脑说个够,或者干脆陪她在跑道跑几圈。她挺高兴的。
昨晚,刚从办公室回到宿舍,便听到一阵敲门声。
一打开门,是小慧。
“我想参加学校的征文比赛,想让您修改一下文稿。”
既然都来屋子里了,那就改一改吧。
“结构框架没问题,但语言文字缺乏雕琢,缺少美感。类似于这句‘他的班主任老师,也是我的物理老师,走到班上来让我把我爸的电话号码给他’。冗长,文字不够简洁。”
“那怎么改呢?”
“比如,‘他的班主任匆匆过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询问父亲的电话号码’,简洁些了,又有行为描写,画面感增强。”
“嗯,是的。”
“这一段,‘我每天起得早,睡得晚,刻苦学习,积极参加学校各种活动,希望能够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这类总结性语言,没有文学美。”
“可这些都是事实阿!”
“每日起早贪黑的学习,这是事实,但我作为读者,读完后,根本没被打动,生硬。写文字,特别是参赛,要考虑潜在的读者的存在。感染人,要靠事实,更要靠细节。”
“我每天早上六点就醒来了!”
“不够!比如,你六点醒来后,站在窗台洗漱,抬头望见山头微微泛白的天空,周围宁静,内心却一阵振奋;晚上坐在偌大空荡的图书馆,看着一堵堵书墙,踏实而满足等等。读者跟着你的文字,走进画面,走入你的内心,才能达到共鸣。”
“嗯……”
“表达情感也是如此,不能总是‘我很开心’‘我很害怕’‘好美啊’‘好高阿’……苍白无力,记住细节最能打动人。”
“嗯……”
“这里,你说弟弟是‘霸王龙’,这是怜爱的话还是责备的话?”
“责备吧,因为他很霸道,常打架。”
“他是霸王龙的角色,欺负人,有人说一句‘看不惯他’,你为何情绪那么激动,骂回去?”
“他是我的弟弟,被人说了,我当然生气。”
“可是对方只是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且这种看法可能有合理的根据,比如你自己就说弟弟是霸王龙,你情绪如此激动,还得出‘我们不能任人欺负’这样的观点,很难说服我这个读者啊!”
“我……当时我情绪上的确是这样反应的。”
“那你换个角度想想,看看到底是谁欺负谁。”
“……”
“哈哈哈,写文章无意中就输出了自己的价值观和私人情感。这是可以的,只要你能有条有理,自圆其说,说服读者!不能我几句话回过去,你就哑口无言了。不要出现逻辑上的破绽,好吧?”
她一脸茫然着起身,我塞给她汪曾祺的散文集,让她多阅读,回去好好修改。
她走后,我感觉刚才自己是在报复似的……
滴滴,收到一条信息,是小慧发来的。
“明天有空吗?一起去听昆曲?!”
真是一个奇怪的少女啊!
“好哦,到时看戏时不准在我耳边叨叨啊!”
真是个奇怪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