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期末论文
个人在生活上所面临的问题往往是相似的,我将其归纳如下: 认识自我的问题(我是谁,如何看待自我的存在); 个人与社会的问题(包括如何认识社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生存和死亡的问题(如何更好的享受生活,如何看待和接纳死亡) 我认为,这三个问题是个人生活中必须面对的人生三大问题,我想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谈谈我对此的理解和看法。 一、认识自我的问题 在古希腊,最强调的一句话即是“认识你自己。”这句话也被认为是西方文化的源头和开端,西方的哲学和艺术无不围绕着对自我的探索所展开。认识自我的确是人生中的第一大命题,我们从出生开始,便开始学习去认识自己,从性别,长相,性格等等方面。认识自我帮助我们找到自己在世界上应该存在的位置。 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我们常常是迷茫和受挫折的,因为人的出生并不是平等的,因此,不同的自我所遭受到的对待和态度也是不尽相同的。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我们会有无数的自我怀疑,自卑,迷茫。尤其是在青年阶段,这种迷茫会表现的更加明显。甚至有些青年会因为错误的极端的看待自我而误入歧途。 唯物论中说,物质决定意识。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和自身的状况,会决定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但是反过来,意识对于物质也有能动作用。面对不尽人意的现实,我们可以通过阅读,锻炼身体,开阔眼界来丰富自我的上层建筑。我在遇到困惑的时候常常读一些伟人的传记,比如《丘吉尔自传》《毛泽东选集》等等。通过阅读,我们会培养出坚毅的勇气和顽强的信念以及永不屈服的信心。这种积极的意识会帮助我们客服现实生活中的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 尽管我认为,认识自我在个人生活和发展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不认为应该过分夸大自我的作用和价值。应该理性客观的认识和对待自我。 二、个人与社会的问题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人一旦出生就要与他人打交道,人不可能脱离他人和社会而独自生存。因此应当正衣冠以入世。 但是个人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会有许许多多的摩擦和碰撞。我们时常会感觉被抛弃感,无力感,孤独感,空虚感。甚至会怀疑生活的意义。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当一个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的内心难免会感到焦虑和无力。理性看待我们生活中的压力和焦虑。相应的,学习去选择和接纳一些积极的正面的信息。而不是在网络世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积极的反作用。 个人的情感索求在很多时候无法在社会上得到相应的满足便会感到孤独寂寞,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而发展的过程又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所遇到的挫折和磨难,孤独和寂寞也正是发展道路上的“曲折”。不必介怀于此。因为前途是光明的。 许多西方艺术家都是极端个人主义的崇拜者,比如我们所熟悉的梵高。我对于梵高的艺术造诣极为钦佩并且我认为这样的艺术是人类社会的瑰宝。但是站在个人人生的角度而言,他的人生是极端的破碎的悲剧性的。那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幸福的人生”。因为对于自我的过分探索,使他的情感难以得到满足,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去追求爱情,尽管这个故事是动人的,但我却由衷心疼。 我认为,这是没有理性客观的认识自我,这种极端个人主义的艺术家做法不值得我们借鉴。我认为这犯了过分夸大意识的能动性的作用的错误。 我们所做所为应该基于社会实践而产生,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成为一个社会上的人,相应的应该遵循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同时,不能做一个只会空想的白日梦想家,要立足于实践。而不是空喊口号。 个人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看似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犹如一粒细沙,但是历史是由人民群众推动前进的。个人不能因为自我的平凡而低估自我的价值,要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 三、生存和死亡的问题 根据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同样,我们的生命也是物质的,没有灵魂和鬼魂之说。我们生命的诞生是奇迹,因此,当我们拥有了生命,就要好好珍惜生命。没有三生石,亦没有孟婆汤。生命一旦结束,我们就再也没有机会体味这人间风景,既然来此一遭,便要努力的活一次。才算不枉费这一生。 规律是客观的,生老病死,人人都要经历,我们总要学着去接纳这个事实。 如果我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努力地活过了一次,面对死亡的时候,也会更加问心无愧。如果我们用自己短暂的生命,为人类的事业而奋斗,我们的生命会更加有价值。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选择了用什么样的眼光看世界,这必然会对他的人生有着巨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需要用一生去研读的一本大书。活在世上,不免心酸惆怅失意落寞。有很多时候是不尽人意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却用一种科学的客观的理论和方法论教会我们如何过好自己的一生。我将会不断地从中汲取养分。不断丰富自我。不断地探索我所生活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