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拖拉机简史》读书笔记

跟《禅与摩托车的维修艺术》一样,这是一本被书名耽误了的好书。很多人看到书名就失去了兴趣:拖拉机?算了吧,又不是乌克兰美女。好吧,实际上这不是说拖拉机的发展史的一本书(虽然也有关于拖拉机的片段),但是实际上是一部小说。一部有趣的小说。
娜杰日达的父亲尼古拉是一位长居英国的84岁的老鳏夫,突然有一天跟她说他准备要结婚了,对象是36岁的胸大(这是重点)貌美的乌克兰离婚妇女瓦伦蒂娜。和瓦伦蒂娜一起过来的还有她十几岁的“天才“儿子,想要在英国剑桥获取丰富的教育资源。娜杰日达和她的姐姐薇拉当然知道瓦伦蒂娜的目的:想要通过婚姻移民到英国。于是故事就在老父亲执意要结婚、两结婚阻挠他结婚、婚后生活不愉快(瓦伦蒂娜暴力对待”新婚丈夫”、不行夫妻之事等)、两姐妹劝导父亲离婚等一系列事情之中展开了。最后父亲和瓦伦蒂娜成功离婚,搬去了剑桥附近的长者屋(离娜杰日那更近);而瓦伦蒂娜生下来一个女儿(不知道生理学上的父亲是谁,但是肯定不是父亲的,但是名义上的父亲是瓦伦蒂娜的前夫。他俩又复合了),然后一家四口(瓦伦蒂娜,她丈夫以及他们的一儿一女)开着破旧的、修好了的劳斯莱斯,带着行李走上了回乌克兰的旅程。 看上去是个happy ending.
瓦伦蒂娜在乌克兰有爱她的丈夫,杜波夫是一个电气工程师,为什么她还要离开乌克兰想方设法要移民到英国呢?因为当时的乌克兰,由资本主义家统治者,而这些资本主义家,掠夺着乌克兰的国有资产,榨取乌克兰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我们曾经是由农民和工程师组成的国家。我们不富裕,但我们够吃够用。现在那些敲诈勒索者们在掠夺我们的工厂,而我们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则飞往西方国家追寻财富。我们国家的出口业是把我们美丽的女人卖进妓院,以满足西方男性的贪婪欲望。这是个悲剧。”换言之,如果瓦伦蒂娜留在乌克兰,那么她的归宿有可能是某一家妓院。从这个角度看,也就可以理解她为什么即使嫁给一个84岁的不举老头也要换取移民处的那张移民许可证了。但是为什么到最后她又愿意和丈夫回到那个充满悲剧的乌克兰了呢?这大概就是作者想要传达的愿望吧:即使世界满目苍夷,依旧要满怀希望。
父亲尼古拉,84岁的老工程师,真的是贪图瓦伦蒂娜的酥胸而跟她结婚吗?或许是的,他还幻想着要跟她生个儿子呢。但是我觉得他不是一个糊涂人,实际上是一个十分清楚的人。他清楚瓦伦蒂娜想要通过婚姻移民而不是真的爱他;他清楚瓦伦蒂娜只是想要欺骗他的钱但是他心甘情愿地给了。不能说他没有贪图美色,但是更多的是感同身受吧:因为明白她想要移民到英国的迫切与不易,所以想要尽而所能去帮助她。尼古拉和妻子经历了世界第二次大战,经历了集中营,战争后携妻带子千里迢迢地从乌克兰、普热梅希尔、克拉科夫、波兰、奥斯特拉瓦、布尔诺、捷克斯洛伐克、巴伐利亚、基尔、汉堡,最后进入英国境内。和妻女在英国不声不响地生活了大半辈子。太珍惜这种来自不易的和平生活了。那么为什么最后为什么同意离婚呢?估计一是两个女儿的极力劝戒,二是瓦伦蒂娜确实太凶残了,一般伸手要钱,一般拳打脚踢,更过分的是人格上的诋毁。要知道当时他已经是84岁的一把老骨头里啊。有趣的是,身在漩涡中间的尼古拉,还有心思写了一部《乌克兰拖拉机简史》的作品,把对瓦伦蒂娜的不满写进他的作品中。
还有一条感情线是娜杰日达和她的姐姐薇拉。薇拉比她十岁,两姐妹感情不合,一见面就会掐架,每次电话都是以吵架结束。母亲离世后因为遗产的问题两个人的冲突达到了最高峰,两年都没有联系过对方。因为父亲的再婚两个人不得不联系,依旧是吵架。娜杰日那在处理父亲的事情的过程中慢慢地了解了一些她出生以前发生的一些事情,比如说战争,比如说集中营,比如说改造营。这些她都不知道。她出生在战后,父母亲以及姐姐刻意淡化了这方面的记忆,她在资源充裕的和平环境中长大,是和平宝宝。而姐姐薇拉,是战争宝宝,和父母一起经历了战争集中营改造营。不同的经历,是冲突的主要原因。所幸,父亲的事情后两姐妹的关系得到了缓解。这也是happy ending 了。
我觉得如果懂得多一些欧洲史的话,这本书会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