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聪明,就是不努力学习怎么办?
针对这个问题,能理解题主的意思是想说,孩子的基础条件很好,一旦愿意学习一定能取得好成绩。但是,请务必不要再在孩子跟前夸他/她聪明了!
问题不是出在“不爱学习”上,而是出在孩子反复被外界强调“很聪明”上!
孩子的认知是从家长和自己所处的环境中习得的,总是被夸聪明的孩子,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聪明”才是一个人成功的标志,那么孩子做所有事情的动机,都会停留在“展示自己是聪明”的这一点上。如果一件事情有风险,比如学习新知识,如果没有很快学会,孩子会觉得不够聪明,宁愿选择不学!导致的结果就是题主描述的现象:孩子很聪明,就是不努力学习。
斯坦福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伟克教授和她的团队,在对数百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七项实验后发现:针对孩子的智力水平进行表扬,会损害孩子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表现。因为“表扬智力”这个行为本身向孩子传递的是一种固定型思维模式:你的能力永远不会变,而我正在对你的能力进行评定。
德伟克教授的研究成果让很多学校和老师认识到,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潜力。这一观点对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7年德伟克教授凭借对“成长型心态”的研究成果,荣获全球最大教育单项奖——“一丹奖”。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卡罗尔·德伟克教授的这本《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书中详细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

“成长型思维模式”下的人,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取得的,他们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并积极寻求努力的方向和方法,正视失败的作用,因此他们的能力随着学习和练习不断得到提升,最终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则刚好相反,他们倾向于认为一个人的能力是固定的,而你的所做作为无时无刻就是为了体现你的能力,因此,他们轻视努力的作用,认为努力代表着“不够聪明”,特别在意评价和标签,如果一个学习任务有失败的风险,他们宁愿选择不做,也不想破坏自己的完美形象。

那么,成长型思维模式 要怎么养成呢,德伟克教授在《终身成长》中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步骤:

第一步:接受
为了方便阐述,书中直接将人们划分成了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固定型思维模式两种,但实际情况是: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部分固定型思维模式,或者说每个人的思维模式都是固定型和成长型的混合状态,连那些各个领域最杰出的人才也不例外。
通用电气的CEO杰克·韦尔奇用20年的时间,将通用电气的市值从140亿提升到了4900亿,他本人更是被《财富》杂志评为“最受人敬佩,最常被学习和效仿的CEO”。但其实他并不是一个天生的成长型思维领导者,甚至在早些年,他的评价是“非常自负,不能接受批评,过分依靠天赋”。 杰克·韦尔奇及时发现并正视了这个问题,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摒弃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他会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对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发展,而不是体现他们个人的重要性”。
因此,改变固定型思维的第一步就是要先接受并正视这个事实,然后采取正确的方法,并为之付出努力。
第二步:观察
观察的目的在于要明确是什么激发了固定型思维模式。
有的人是在面临压力时容易产生固定型思维模式,很多孩子害怕并逃避考试时的想法就是“反正我也考不好,干脆就不学习了”。
有一些人是在努力了一段时间但没有成效的时候,容易被固定型思维模式套牢,比如有的人减肥,很辛苦的节食了一段时间,发现体重毫无变化,就绝望的认为自己是体质使然。但其实他/她需要的调整减重的目标和使用更适合自己的方法。
还有一些人容易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受到挑战时,或者在拖延症爆发时,容易产生固定型思维模式……
当我们知道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存在时,尝试先不要做出任何评价,而是先观察一下,明确是哪个诱因激发了它的出现。
第三步:命名
明确了是什么激发了我们的固定型思维之后,德伟克教授建议,把那个固定型思维方式的人格有意识的分离出来,并取个名字,仔细观察它是怎么给自己加戏的。
比如因为害怕考试的压力,阻碍孩子学习的那个人格,我们给它取名叫小白。小白经常在考试前出现,它特别害怕考砸,更害怕考砸了被老师和同学瞧不起,因此干脆不学习,起码还能留一个“我只是没学,学了一定考好”的借口,保住自己小聪明的标签。
小白的存在,会提醒家长和孩子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也会提醒家长和老师,不要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智力评价上,而要放在学习行动上。
第四步:教育
接下来就是要教育并改造 “小白”了,你对固定型人格“小白”出现的原因越了解,就越能保持警惕,并尝试说服教育他。如果是题主这样的情况,在跟孩子沟(尤其是表扬孩子)时,除了一定不要夸孩子聪明,还可以这样试试这样表扬孩子:
“这件事确实有难度,但你一直没有放弃”(表扬孩子的坚持)
“这件事你能做的这么好,肯定付出了不少努力吧,真好!”(表扬孩子的努力)
“你对这件事情的态度非常不错”(表扬态度)
“你在***方面进步了很多”(表扬具体细节)
“尽管困难,你也尝试做了,勇气可嘉”(表扬勇气)
……
需要注意的是,经过接受-观察-命名-教育,固定型人格只是得到了暂时的抑制。《终身成长》中提到,如果你想让成长型思维更彻底一些,你还需要给自己和孩子设立一个成长型目标,尝试每天和孩子一起思考这些问题:
“今天我可以学到什么?”
“我将在何时、何地、用什么方式开始实施这个学习计划?”
学习的过程必然会遇到阻碍,此时千万不要用“我真笨”来给孩子贴无意义的标签,你需要的是和孩子一起重新制定一个新计划,然后继续:
“我将在何时、何地、用什么方式开始实施这个新的学习计划”
取得一定进步后,别忘了问孩子:
“为了持续的进步,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坚持下来,你的孩子一定会爱上学习,并享受学习的!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希望可以帮到你,如果有需要,我们可以进一步交流,共同学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