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一个完整的逻辑思考能力?
逻辑指的是什么?逻辑就是把语言合理的组织起来。
为什么要有逻辑?为了让任何人都能听懂并接受我们的方案。特别是在商务场合,要想让自己的方案得到认可就必须把自己想说的话按照逻辑组织起来。
要具备完整的逻辑思考能力应该怎么做?
我们把逻辑分为纵向逻辑和横向逻辑。纵向逻辑就是因果关系,横向逻辑就是总分关系。
当你提出方案对方不满意时,无非就是两种反应:真的是这样吗?仅仅如此吗?
真的是这样吗?这个问题针对的就是纵向逻辑,可能对方觉得你讲话逻辑有些跳跃;
仅仅如此吗?这个问题针对的就是横向逻辑,对方觉得你可能遗漏掉了某个事项。
了解到这个特点,我们来逐个击破。如何化解对方的“真的是这样吗?”你需要的是检查并完善你的纵向逻辑。一般而言,导致纵向逻辑薄弱的原因有三个:
1、前提条件不同
2、把不同性质的东西混为一谈
3、偶然的必然化
我们再来分别说说这三个原因。第一个前提条件不同,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价值观都不一样,脑海中拥有的对同一事物的隐性条件都不同,所以对一件事的角度就会存在千差万别。
举个例子。销售人员和上司建议,因为A公司是重要的顾客,所以应该和他们进行交易。上司肯定会质疑:“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在销售人员的脑海里有很多的隐形条件:A公司是公司的主要客户,他们的订单量也一直非常稳定,并且A公司在业界又是龙头老大,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会一直独占鳌头........
但是上司脑海里并没有这些背景资料,所以他完全不明白为什么销售人员会得出这样的推论。
这个就是因为隐性条件不同,造成纵向逻辑薄弱的第一个原因。我们再来看第二个,把不同性质的东西同质化。特别是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更容易犯这样的错误。
我们同样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公司员工和老板提议,“因为看护市场将会不断地壮大成为重要市场,所以我们应该进军这个市场。
老板一脸懵逼,“真的是这样吗?”
员工默认“看护市场”所包含的内容是一体,实际上,看护市场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它包括护理床市场、护理机器人市场、护理人员派遣市场、护理保险市场等等,而且每个市场的参与企业、顾客需求、行业结构、经营方法都不相同。所以老板听到这样的建议就会质疑:“真的可以这样一概而论吗?”
这个就是把不同的东西混为一谈,有时候就算是我们认为类型相同的东西在别人眼里可能是截然不同,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可以多问问自己:“是否有必要把这件事细致分类,再进行讨论?”
我们再来看看导致纵向逻辑不合理的第三个原因,偶然的必然化。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小米手机的销售人员对商场某个零售店的管理人员说,“如果把我们公司的产品放在你们的店里卖,肯定会卖得很好。”商场的管理人员肯定还要再考虑,不会马上拍板决定。为什么?
这个销售人员理所应当的认为,但凡手头不缺钱的顾客,只要进店看到他们公司的产品,就会产生兴趣,然后拿到手上研究用法,继而决定购买。
但事实上,这一系列现象不一定会发生。这样的推论随时会在每一个环节断裂。所以销售人员所谓的“肯定会卖得好”是不一定的。
因果推论非常牵强,但是销售人员却认为是理所应当。把偶然当成了必然。
找到纵向逻辑薄弱的原因,再针对这三个原因进行改进,直到不会再有人质疑“真的是这样吗”,这样才完善了你的纵向逻辑。
说完纵向逻辑,我们再来看看横向逻辑。合理的横向逻辑是能够合理的定义整体,没有遗漏和重复。建立合理的横向逻辑可以采用MECE分析法。什么是MECE分析法?就是覆盖范围广、分类细致(Mxclusive Exclusive,Collectively Exhaustive)。
使用MECE分析法有一个前提,就是确保双方都处在同一个语言层面上。有很多时候我们没办法使用MECE分析法,是因为我们的语言不在同一个平面同一个纬度上,呈现出一种扭曲的状态。我们可能混杂了很多八竿子打不着的概念,让听的人摸不着头脑,不知所云。
为什么会出现语言不在同一个角度上?一个是因为说话者和听话者“立场”不同,另一个是因为说话者和听话者的“切入点”不同。我们同样举例说明。
立场不同,这个在我们身边最是常见了。老板发工资,员工心里想的是怎么工资那么少;老板心里想的是怎样继续消减劳务费。一个是雇主,一个是员工,立场不同,对同一个概念自然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切入点不同,比方说一个吃货和一个画家同时拿到苹果,吃货以“吃”为切入点展开一系列联想,“看起来很好吃”“可能很甜”;而画家以“画”为切入点去展开联想,“很圆”“红彤彤的”。切入点不同,对于事物的把握也就截然不同。
那怎么解决这两个问题呢?很简单,对症下药:让说话者和听话者站在同一个“立场”,保持同一个“切入点”。这二者的关键点分别在于确认对方是以哪种立场来思考问题以及确认对方设想的是哪种场景。确保双方处在同一语言层面上之后,接下来就可以使用MECE分析法来回应对方“仅仅如此吗”的质疑。
MECE分析法分三步走,第一步是使用架构,第二步是避免遗漏,第三步是消除重复。
使用架构简单说就是使用现成的模板。但是不是生搬硬套,而是灵活使用。有以下几个典型的模板可以推荐使用:
·5P营销理论
·3C战略三角模型
·产业竞争的五力分析
·麦肯锡7S模型
·理特咨询公司的SPRO模型和SPCO模型
·AIDAS原理
·PDCA循环
有很多时候这些模板不一定能用,那就需要我们拥有足够的想象力,能够自己编造新的框架。如何构建全方位、无死角、无遗漏的框架呢?你需要“发挥六维度的想象力”。
什么是六维度?除了我们日常生活可看见的三维世界,还存在一个看不见的三维世界。怎么理解呢?这个看不见的三维世界包括时间的流动,信息、交易等物质的流动,还有人们的心情和习惯。
在考虑一件事情的时候,使用六维度想象力,可以描绘出任何的框架。跳出原来的思维模式局限,拥有一个更全能的视角。
最后再检查构建出来的框架中有没有重复的部分?如何检查?使用MECE模型进行检查。需要建立一个坐标轴,并且使用到集合概念,再运用减法运算,得出结论。我们用实际的例子和图表来解释说明。
我们举一个例子,一个应届生去一家咨询公司面试,面试官问他,为什么想要应聘资讯公司,他说:“我想让大家认可我的专业度,在工作中做到独当一面。”这句话并不难理解,但是听起来怪怪的,是吧?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怪怪的。
我们以A“大家是否认可我的专业度”作为纵轴,B“我是否能在工作中独当一面”为横轴,建立一个坐标系,来看看每个象限的重合度。具体可以看下面表格:
然后我们再运用集合概念,可以看到集合B完全包含了集合A,这时候需要做的就是消除重复的内容,运用减法运算,提取B中不包含A的部分(B-A),得出最后的结论。
这个就是使用MECE分析法建立横向逻辑了。
好了,经过我们介绍了逻辑思考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坑以及如何填坑,现在你应该能建立起一个非常完善的纵向逻辑和横向逻辑了,此时,把两者组合在一起,最终就形成一个金字塔般的结构。最顶层是你的总观点,每个横排由横向逻辑组成,总分关系一目了然,没有遗漏重复;每个子观点由纵向逻辑推论得出,因果关系顺理成章,如此一来,你的整体逻辑一定极具说服力。一个完整而又漂亮的逻辑思考也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