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堂记。苏轼
苏子得废圃于东坡之胁1,筑而垣之2,作堂焉,号其正曰雪堂。堂以大雪中为之,因绘雪於四壁之间,无容隙也。起居偃仰3,环顾睥睨4,无非雪者。苏子居之,真得其所居者也。苏子隐几而昼瞑5,栩栩然若有所适而方兴也6。未觉,为物触而寤7,其适未厌也8,若有失焉。以掌抵目,以足就履,曳于堂下9。 客有至而问者曰:“子世之散人耶10,拘人耶11?散人也而天机浅12,拘人也而嗜欲深。今似系马而止也,有得乎而有失乎?”苏子心若省而口未尝言,徐思其应,揖而进之堂上13。客曰:“嘻,是矣,子之欲为散人而未得者也。予今告子以散人之道。夫禹之行水14,庖丁之投刀15,避众碍而散其智者也16。是故以至柔驰至刚,故石有时以泐17。以至刚遇至柔,故未尝见全牛也。予能散也,物固不能缚,不能散也,物固不能释。子有惠矣18,用之于内可也19。今也如猬之在囊,而时动其脊胁,见于外者,不特一毛二毛而已。风不可抟,影不可捕,童子知之。名之于人20,犹风之与影也,子独留之。故愚者视而惊,智者起而轧21,吾固怪子为今日之晚也。子之遇我,幸矣,吾今邀子为藩外之游22,可乎?” 苏子曰:“予之于此,自以为藩外久矣,子又将安之乎?”客曰:“甚矣,子之难晓也。夫势利不足以为藩也,名誉不足以为藩也,阴阳不足以为藩也,人道不足以为藩也。所以藩予者,特智也尔。智存诸内,发而为言,而言有谓也,形而为行,则行有谓也。使子欲嘿不欲嘿23,欲息不欲息,如醉者之恚言24,如狂者之妄行,虽掩其口执其臂,犹且喑呜跼蹙之不已25,则藩之于人26,抑又固矣。人之为患以有身,身之为患以有心。是圃之构堂,将以佚子之身也27?是堂之绘雪,将以佚子之心也?身待堂而安,则形固不能释28。心以雪而警,则神固不能凝29。子之知既焚而烬矣,烬又复然,则是堂之作也,非徒无益,而又重子蔽蒙也30。子见雪之白乎?则恍然而目眩,子见雪之寒乎,则竦然而毛起31。五官之为害,惟目为甚。故圣人不为。雪乎,雪乎,吾见子知为目也。子其殆矣32!” 客又举杖而指诸壁,曰:“此凹也,此凸也。方雪之杂下也,均矣。厉风过焉,则凹者留而凸者散,天岂私于凹而厌于凸哉33,势使然也。势之所在,天且不能违,而况于人乎?子之居此,虽远人也,而圃有是堂,堂有是名,实碍人耳,不犹雪之在凹者乎?” 苏子曰:“予之所为,适然而已34,岂有心哉,殆也,奈何!” 客曰:“子之适然也,适有雨,则将绘以雨乎?适有风,则将绘以风乎?雨不可绘也,观云气之汹涌,则使子有怒心。风不可绘也,见草木之披靡,则使子有惧意。睹是雪也,子之内亦不能无动矣。苟有动焉,丹青之有靡丽35,水雪之有水石,一也。德有心,心有眼,物之所袭,岂有异哉?”
苏子曰:“子之所言是也,敢不闻命36。然未尽也,予不能默。此正如与人讼者37,其理虽已屈,犹未能绝辞者也。子以为登春台与入雪堂,有以异乎?以雪观春,则雪为静。以台观堂,则堂为静。静则得,动则失。黄帝,古之神人也38。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南望而还,遗其玄珠焉。游以适意也,望以寓情也。意适于游,情寓于望,则意畅情出,而忘其本矣39。虽有良贵,岂得而宝哉。是以不免有遗珠之失也。虽然,意不久留,情不再至,必复其初而已矣,是又惊其遗而索之也。余之此堂,追其远者近之,收其近者内之40,求之眉睫之间,是有八荒之趣41。人而有知也,升是堂者,将见其不溯而僾42,不寒而栗,凄凛其肌肤,洗涤其烦郁,既无炙手之讥43,又免饮冰之疾44。彼其趦趄利害之途45、猖狂忧患之域者,何异探汤执热之俟濯乎46?子之所言者,上也。余之所言者,下也。我将能为子之所为,而子不能为我之为矣。譬之厌膏粱者47,与之糟糠,则必有忿词。衣文绣者48,被之皮弁,则必有愧色49。子之于道,膏粱文绣之谓也,得其上者耳。我以子为师,子以我为资50,犹人之于衣食,缺一不可。将其与子游,今日之事,姑置之以待后论。予且为子作歌以道之。”
歌曰:雪堂之前后兮,春草齐。雪堂之左右兮,斜径微。雪堂之上兮,有硕人之颀颀51。考槃于此兮52,芒鞋而葛衣53。挹清泉兮54,抱瓮而忘其机55。负顷筐兮56,行歌而采薇。吾不知五十九年之非而今日之是,又不知五十九年之是而今日之非。吾不知天地之大也,寒暑之变,悟昔日之癯而今日之肥57。感子之言兮,始也抑吾之纵而鞭吾之口58,终也释吾之缚而脱吾之鞿59。是堂之作也,吾非取雪之势,而取雪之意。吾非逃世之事,而逃世之机。吾不知雪之为可观赏,吾不知世之为可依违。性之便,意之适,不在于他,在于群息已动,大明既升60,吾方辗转,一观晓隙之尘飞。子不弃兮,我其子归。 客忻然而笑,唯然而出,苏子随之。
客顾而颔之曰:“有若人哉。”
【词句注释】
1胁:山腰。 2垣(yuán):矮墙,这里是动词,用矮墙围起来的意思。 3偃仰:安然仰卧。《诗·小雅·北山》:“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马瑞辰通释:“偃仰,犹息偃、堪乐之类,皆二字同义,偃亦仰。” 4睥睨(pì nì):斜视。 5隐几:凭着几案。《庄子·徐无鬼》:“南伯子綦隐几而坐。”《孟子·公孙丑下》:“隐几而卧。”隐:凭倚。 6栩栩然:欣然自得的样子。《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7寤(wù):醒来。 8厌:满足。 9曳于堂下:指拖着鞋来到堂下。 10散人:散诞之人。《书言故事·渔钓类·江湖散人》:“无系累曰江湖散人。唐陆龟蒙以舟载茶灶、笔床、钓具,往来江湖,号江湖散人。”陆龟蒙《江湖散人传》:“散人者,散诞之人也。” 11拘人:为物所系累的人。 12天机:灵性。《庄子·大师》:“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13揖(yī):拱手为礼。 14禹之行水:指以疏异的方法治水。 15庖(páo)丁之投刀:指庖丁洞悉牛的骨胳肌理,运刀游刃有余。见《庄子·养生主》。 16散:分散。这里是发挥的意思。 17泐(lè):石依其纹理而裂开。 18惠:通“慧”,聪明、智慧。 19内:指内心。 20名:名声,声誉。 21轧:倾轧。《庄子·人间世》:“名也者,相轨也。” 22藩外之游:摆脱由于使用心智而为外物所累的束缚,进入自由的境界。 23嘿(mò):同“默”。 24恚(huì):愤怒之语。 25喑(yīn)呜跼(jú)蹙(cù):怒嚷踢踏。蹙:同“蹴”,踢,踩。 26藩之于人:人所受的束缚。 27佚(yì):通“逸”,使安。 28身待堂而安,则形固不能释:身体靠雪堂获得安宁,则形体不能得到超脱。 29心以雪而警,则神固不能凝:内心因雪而警觉起来,则精神无法凝结。 30重子蔽蒙:给您多加一层蒙蔽。 31竦:同“耸”,惊动,耸动。 32殆:危险。 33私于凹而厌于凸:对凹处之雪偏爱而讨厌凸出部分的雪。 34适然:随遇而为。 35靡(mǐ)丽:华丽。 36敢不闻命:哪敢不听命。 37讼:争论是非。 38黄帝:上古帝号。传说称轩辕氏,即有熊氏,诛蚩尤之后被诸侯尊为帝。《庄子·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以“玄珠”喻道。 39忘其本:忘记自身。 40内:纳。 41八荒:八方荒远之地。《说苑·辨物》:“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 42不溯而僾(ài):没有逆风而行,却有窒息之感。僾:窒息,呼吸困难。《诗·大雅·桑柔》:“如彼溯风,亦孔之僾。”郑玄笺:“如向疾风,不能息也。” 43炙手:炙手可热的简称。比喻权势气焰很盛。 44饮冰:比喻忧心。《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阴阳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成玄英疏:“诸梁晨朝受诏,暮日饮冰,足明怖惧忧愁,内心熏灼,询道情切,达照此怀也。” 45趦趄(zī jū):同“趑趄”,且前且却,犹豫不进。 46俟(sì):等待。 47厌膏粱者:吃腻了肥美食物的人。 48文绣:用华美的丝织品制作的衣服。 49皮弁(biàn):古代管理杂务的武官的帽子。 50资:资用。《诗·大雅·极》:“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 51硕人之颀颀(qí):《诗·卫风》中《硕人》篇赞美庄姜,有“硕人颀颀”之句。硕人:旧称美人,这里苏轼自指。颀颀:身长的样子。 52考槃(pán):《考槃》是《诗·卫风》中的篇名,诗赞美贤者隐处山林涧谷之间,有句:“考槃在涧,硕人之宽。” 53芒鞋而葛衣:脚穿芒草编的鞋,身着葛麻织的衣。 54挹(yì):舀,汲取。 55抱瓮而忘其机:比喻安于拙陋,不贪机巧。《庄子·天地》:“子贡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阳,见一丈人(老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貌)用力甚多,而见功寡(效率低)。” 56顷(qīng)筐:斜口之筐,后高前低,容量不多,《诗·周南·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57癯(qú):瘦。 58纵:放纵。 59鞿(jī):马缰绳。比喻受人牵制,束缚。《离骚》:“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王逸注:“鞿羁,以马自喻。缰在口曰鞿,革络头曰羁,言为人所系累也。” 60大明:太阳。
【白话译文】
苏子在黄州东坡的高冈处寻得了一座久已荒废的菜地,经过修整把它用墙围起来,建造了一处厅堂,正屋取名叫雪堂。因为堂是在大雪这个节气中建造的,故而在堂屋的四面墙壁上都画满雪,几乎没有空隙。坐着躺着,环顾四面都是雪。苏子住在这里,真可谓找到了最佳的住处。苏子伏在几上歇晌睡下,飘飘然像是想要到一个地方去,刚刚起飞,还没有弄清要到哪里,被什么东西碰了一下醒了过来,因为要去的地方没有抵达,所以怅然若失。他抬起手揉揉眼睛,伸出脚穿上鞋子,来到雪堂之下。 有位宾客来到这里问他说:“你是世间的懒散人呢,还是拘谨人呢?懒散人天赋悟性差,拘谨的人嗜好欲望多。如今就像是把马拴住,是有所得呢,还是有所失?”苏子心里像是明白他的意思但没有立即回答,而想慢慢考虑怎样回答他更好,于是朝他作了个揖把他让进雪堂内。宾客说: “哈,我知道了,你是想成为懒散的人却还没做到。今天我来把做个散人的妙诀告诉你。大禹疏导洪水,庖丁操刀解牛,都是避开众多的阻碍而分散它们的智慧。因此用最柔软的东西对付最硬的东西,坚硬的石头也会剥蚀。用最硬的东西对付最柔软的东西,因此庖丁说他的眼里看不见完整的牛。如果我能做到懒散,就不受外界的束缚;我做不到懒散,外界也就将我我全部放开。你有聪明智慧,用在自身就足够了。如今像刺猬缩在肉囊里,不时地活动筋骨脊胁,表现在外面的,不过仅仅是一两根刺毛而已。风是不能揉成形的,影子是没法捕捉的,这是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名声对于人来说,就像是风和影子一样,而你还留恋着它。因此愚蠢之徒看见你就惊叹,有智谋的人就会起来攻击诬陷你,我真为你这么晚才退身到此感到奇怪。你今天碰上了我,是你的大幸,我如今就请你与我同到藩篱之外去游玩,你同意吗?” 苏子说:“我来到这里,自认为已经脱离樊笼很久了,你还要带我到什么地方去呢?” 宾客说:“此话差矣,你怎么这么难以说透。权势利禄不足以称为藩篱,名声赞誉不足以称为藩篱,阴阳寒暑不足以称为藩篱,人世道德不足以称为藩篱。能够牢笼我们的,不过是智慧罢了。智慧存在于躯体之内,从口中发出就成了语言,语言一定是有所指的。支使着身体就是行动,行动一定是有所趋向的。它使你想沉默又不能沉默,想要休息又不能休息,如同醉汉的怒骂,如同狂徒的胡闹,即使是捂住他的嘴,揪住他的胳膊,他还唔哩哇啦地叫个不停,乱踢乱跺闹个没完,这么说藩篱对于人来说,是坚固了。人惹来祸患是因为有个身躯,身体惹来祸患是因为有颗心。在这个园子上建造堂室,是准备安养你的自身吗?在堂室四壁画上白雪,是准备安养你的内心吗?身体借助于堂室才能安养,那么你的身体就不可能被外界事物全部放开。心借助于雪才能警醒,那么你的精神就不能凝聚。你的智慧虽然已经焚为灰烬,但仍可能死灰复燃,那么此堂的建造,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加重你的蒙蔽。你看见了雪的洁白了吗?一片耀眼使人目眩。你看见了雪的寒冷了吗?令人汗毛都直竖起来。人体五官受到伤害,以眼睛受害最为严重,所以圣人从不用眼看雪。雪啊雪啊,我已看见它伤害你的眼睛了,你已经危险了。” 宾客又举起手杖指着四面墙壁,说道:“这个地方凹陷,这个地方凸起。当大雪纷纷扬扬往下飘的时候,各处的厚薄都是一样的。大风吹过雪面,凹陷的地方雪留了下来而凸起处的雪就被吹散了,难道是上天偏向着低处而厌弃高处吗?是形势所造成的。这种形势的存在,上天都没法违反,何况是人呢?你住在这里,虽然远远地避开了人,但是莱园子里有堂室,堂室有这么个名字,实在是于人有碍,这不就像是雪在凹陷之处吗?” 苏子说:“我的所做所为,不过是求个适意罢了,哪有什么用心?怎么能说我就危险了呢?” 宾客说:“你所说的适意,比如你对雨感到适意,就要画雨吗?又比如你对风感到适意,就要画风吗?雨是不能画出的,你看见天上乌云汹涌,就会产生愤怒之感。风也是不能画出的,你看见地上草木被吹得伏倒折断,就会产生惧怕之感。如今看着这雪,你的内心能无所感受吗?如果心有所感,就说明绘画之中也有奢华,冰雪之内也有水石,道理是一样的,道德是由心表现的,心是由眼睛促成的,万物的因袭,难道有什么不同吗?” 苏子说:“你所说的话是对的,我岂敢不听从?然而我认为你还没把道理说清透,因此我不能沉默不语。这就像是和人打官司,虽然已经理屈,但还没有词穷。请问先生:你认为登上供人游赏的高台和进入雪堂有什么不同吗?以雪来观察春色,雪就是静止的。以台来观察堂室,堂就是静止的。静就会有所得,动就会有所失。黄帝是古代的神仙,他游历赤水以北,登上昆仑高山,而后向南观望而回到南方,却失掉了纯真的道,游历是为了适意,南望是为了寄托情怀。心意适应了游历,感情适应了眺望,那么心意顺畅感情流露,忘掉了纯真的道。虽然有值得珍贵之物,又怎能得到并珍藏它呢?因此难免有失去道真的遗憾。虽然如此,心意不长久地留连外物,感情不再无限流露,必求恢复当初才肯罢休,这是为失去了道真而感到震惊要把它寻觅回来。我是想借这间雪堂,把远景收到近处,把近景收到堂中,睁开眼睛,就能略领天下四方的神趣。人是有知觉的,进了这间雪堂,就会见到他还没遇见风就感到噎气,还没遇见冷气就开始战栗, 他的肌肤会感到凄寒,他的烦闷会感到被洗刷干净,既不会受到权门的讥蔑,又免去了忧愁的疾患。那些在争权夺利之中挣扎进退、在忧愁患苦之中拼死摆脱的人,和用手试探开水等着洗手有什么两样?你所说的话是上策,我所说的话是下策,我能做到你那样,而你却做不到我这样。比如那些吃腻了精米好肉的人,你给他糠秕吃,他肯定会骂你。穿着美衣锦绣的人,你给他戴上一顶鹿皮冠,他肯定会感到羞愧。你所谈的道理,就好比是精米好肉、美衣绣服,可以说是上乘之论。我把你当做老师,你也必会把我当成一个说法讲道的对象,这就像人和衣食一样,缺一不可。我将跟随你出游,今天这事,暂且放开,等待以后再争论。我先为你作一首歌来阐述。” 歌词这样写道:雪堂的前后春草蒌萋十分整齐,雪堂的左右斜斜的小路仅容一人。雪堂之内啊,有个顾长高大的人。隐居在这里啊,穿着草鞋和麻衣。舀起清源的泉水啊,抱着陶瓮却忘记了装水。背起斜口的竹筐啊,边走边唱去采摘巢菜。我弄不清五十九年都错了只有现在才算对呢,还是五十九年并没错而现在才错。我不知道天地究竟有多大,寒暑怎样变,只考虑往日的清瘦而今天为什么反而肥胖。有感于先生一席之话,刚开始遏制我的放纵鞭打我的嘴巴,到后来解开了我的束缚脱去了我的缰绳。雪堂的建造,我并不是要取雪的情势,只是想取雪的寓意。我并不想逃避世上的事物,只是想躲开世上的机锋。我不知道雪可供人观赏,也不知道这个世上的反覆。性情的舒展,心意的闲适,并不在别处,而在于万物的萌动,日月的升起,我正在辗转之间,总算见到了佛晓的飞尘。如果你不嫌弃,我将依你的指点而行。 宾客欣然一笑,告辞出门,苏子跟随着他。宾客回过头来点了点头,说:“还有这样的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