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和新西游记的那群人
狗十三,观影体验很差,但与电影本身没太有关系,环境不佳。一同观影的人不多,十个以内,大家坐得很分散,离我三四排远的位置有两个男的,年龄不详,电影开始前十分钟,两人交谈甚欢,因为声音挺大,谈话内容源源不断的涌入双耳。其中一位男子仿佛是在向另一个人讲述大学时关于这家影院的回忆:宿舍小团体每到周末必来观影,美国大片和文艺片各种类型来者不拒,有时实在没有心仪的影片,小团体就直接去聚餐。以及最近一段时间也观看了很多院线电影,好几部电影的名字也出现在我的观影记录中。对于这位滔滔不绝的男子,我虽然没有去交个朋友方便以后一同观影的冲动,但在心底隐隐欣喜,(又)虽然给出的影评仅限于好看和不好看,以及朋友说好看但还没来得及看。
非常晃眼的电影开头例行出现制作公司的名字以及很快出现的电影女主的特写,两名男子的谈话丝毫没有结束的意思,但内容一与点点出现的剧情、主演挂钩,猜下一幕的剧情走向,将女主张雪迎认成出演长江七号的徐娇。。。由于我坐的位置正冲着音响(电影用来烘托情感的配乐质量欠佳甚至与剧情所处环境不太吻合,极少的瑕疵之一)以及一直在“发弹幕”的两名男子的位置离我较近,一直入不了戏的我内心有些焦躁,忍了一小段时间,情况愈演愈烈,我回了两次头并盯着那两人,试图用这种无声行为稍微提醒 一下,未果。又忍了很久,期间心脏一直怦怦跳,但强迫注意力集中在电影本身(多亏了电影很精彩又触人心弦,勉强做到)脑海里无数次涌现“可以不再发弹幕了吗”,终于回头小声讲出,那一刻释放的感觉很爽,但随即被两人的回应击破,嘲讽又惊讶的重复我所说的发弹幕,然后继续聊天。。。轻微的愤怒加上自我的理性竟让我对他们的回应感到可以理解,猜想我如果在公众场合被陌生人“提醒”自己的不当行为,大概也不会立即停止,而是发出点动静好让自己有台阶下,但一小会儿后会改正。事与愿违,二人仿佛没有听懂我所吐槽的发弹幕一事,继续无休止的发出对其他观影人来说是噪音的噪音。理性又带着一丝丝怯懦的我又一次选择了沉默忍耐,出于另一种猜测:大概两人大学毕业很久了,年龄稍大,不懂发弹幕的含义。电影逐渐走向尾声,情感冲击也一次比一次强烈,一些从小到大听过很多次的大人的训斥以及经历过很多次的画面所勾起的青少年期的回忆渐渐累计,像是找到了一个出口,和泪水一起噙在眼里。但耳边的噪音依旧没有停止,甚至谈话内容让人恼火。跳动速度加快了的心脏将理性击得粉碎,在心里重复了N+N次的台词“可以安静的看吗”脱口而出,甚至临时发挥加了句解释“这屋子里不止你们两人”。转身对着两人说这句话时看到其中一人发觉我的异常欠起身子聆听,随即是又一次的话中带笑“安静的看?呵呵”,但神奇般的渐渐停止了交谈。我也终于在李玩在家人惊讶的目光中笑着啃狗肉以及最后一幕弟弟在滑冰场一次又一次跌倒和教练说我真的没学会,扶着我的场景中泪流满面。
刚出字幕,两人就离开了,决绝又迅速。我发呆了一小会在黑暗中也离开了,在狗十三的海报前又发呆了一小会。
在敲下这些字时渐渐领悟了看完电影后想换种心情时在微博上刷到的一位VLOG制作新手所说的一句承诺或是希冀“希望能在未来给大家带来更多好的故事”,这是他在讲述自己对VLOG的理解之后对自己的鞭策。让我终于明白中译名字“视频日志”的含义,就是写开放日记的新形式而已,但又比单纯的文字记录或是贴几张照片更有可欣赏性和趣味度。没有准确的剧本意味着自由发挥的空间极大,个性不同又会塑造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专属风格,记录下美好又能带给他人欢乐或其他情感,等等
回到题目,关于新西游记的那群可爱的人。
1-6季连续看完,有些枯燥重复的外传姜餐厅也看得渣都不剩。
最戳我的是台前幕后所有工作人员的团队精神以及顺其自然所带来的信任感产生的火花,剧本之外的一切都那么珍贵。。。。
有点写累了,花春宋旻浩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