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死抗争不应该提倡——反对百度百科《家》的人物介绍
死亡的确是对生活的抗争,但却是最不应该被提倡的,不管怎么样,要活着,活着才有希望
偶然一次搜索,无意间看到了百度百科词条中对《家》的介绍,有些气愤:

“勇敢反抗,投湖自尽”

“蔑视等级制度与丫头鸣凤相爱”
多么令人讨厌的字眼
我不觉得觉慧爱着鸣凤
更不觉得鸣凤的投湖自尽是一种勇敢的反抗
在我看来,觉慧以一种怜悯世人般的心态,给鸣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却极度不负责任地没有带她走下去,而是任由她被逼死在旧世界和新世界夹缝中
而鸣凤的死,与其说是对生活的抗争,不如说,是对生活的绝望,是那一种,看到了希望,却看着希望一点点消失后的绝望
《家》中,我最讨厌的人,就是觉慧
于大义而言,他的抗争依赖于家庭的保护,他就像是个被家里宠坏的小孩,一边不满现状,一边享受家人的爱和纵容,连他最后的离开,也是在大哥的帮助下,真正的勇敢和担当,是在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坚持自己,而觉慧并不属于这一种,更多的是无知者无畏的任性
于私情而言,他连自己爱着琴还是鸣凤都分不清楚,就随便给鸣凤承诺,对于一无所有的鸣凤而言,这就是一生的寄托,结果呢,这个她以为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却连让她对他说出真相的勇气都给不了;书中的情节安排,没有让鸣凤对觉慧说出自己即将被送出去做妾的事情,这不过是为了美化觉慧这个形象,就算鸣凤那一晚对觉慧说出了自己的处境,又能改变什么呢,觉慧会为了她对抗整个家吗?觉慧或许会为了自己的自由,自己精神的解放,对抗旧世界,但为了她,不会!
不只是《家》,那么多文学作品,都偏爱用死亡,来作为抗争的一种升华和了结
《红楼梦》中的尤三姐(当然红楼里多数人结局是死亡,但尤三姐是前80回,且是自杀,对我触动最深);《京华烟云》中的银屏(她的抗争在我看来已经是很聪明勇敢了,却还是没能逃过);《安娜卡列尼娜》中卧轨的安娜......
彷佛当我们不愿陷入这个污浊的世界时,就只能用死亡来明志,尤其是女子,除了死,似乎没有别的出路,似乎活着是屈服现实,死了就是勇敢抗争
可是时代已经变了,世界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在这个有了更多可能的世界里,活着,一定要活着,活着才有希望改变自己,才能去经历,去检验,不管是饱受沧桑之后的一点温暖;还是得偿所愿之后的淡淡失落;还是看着被生活改变了的自己的惆怅...都要尝过一遍,才甘心离开
想起女诗人翟永明,为纪念死于舆论流言的戴安娜王妃,写下过这样的话:
她的死,消灭了她暗中的敌人;青春,一切都从,这一刻开始;就如一只蝴蝶,它的标本比它更美丽
的确,选择死亡,可以留下一些身后的什么东西,或许是别人的后悔惋惜,或许是世界的包容理解,或许是爱人的怀念与爱......
但对于自己,什么都不剩了,喜怒哀乐,你都看不到了
死亡,不是抗争的方式,活着,才是
在今天,实在不应该再用褒义的字眼,宣扬以死相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