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四季是属性,哪位作家是冬?
查看话题 >豆瓣3万人pick!适合冬天重温的经典
天气越来越冷,又到了窝在暖融融的沙发里,刷个剧看个书的时候了。
就像每年圣诞节都会重温《真爱至上》一样,有的书、有的作家就是天生自带冬季气质,很适合冬天拿出来重温。
豆友 @河倾月落: 安徒生。冬天适合读童话。
豆友 @茶里茶里: 欧·亨利,他的短篇小说里总是出现萧瑟的寒冷的冬天或者是和冬天有关的感恩节圣诞节~
豆友@霍琛布鲁西: 露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是每年冬天必须重温的,而且要窝在被子里。

哪位作家最有冬天气质?豆友们都有不同的答案。
票数最高的,还是下面这10位↓
01 萧红

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己以为得意。不得意怎么样?人生是苦多乐少。 ——《呼兰河传》
豆友 @我累特: 是萧红吧,一定是萧红了,她的《商市街》看了一遍就再也不想打开了。里面对冬天和底层生活的描写,太苦了啊,太冷了啊。
苏童的书看完我也只是觉得阴郁,可萧红写的真是让人浑身打哆嗦,冰雪真的会让人身体感到疼痛。冷,饥饿,贫困,想拼命逃离却不知去哪好。

我特别理解她那种拿到了稿费,就立刻花光所有去买一件负担不起的大衣这样的行为。
萧红是一个脑中没有明天,也没有人生这种概念的被冻住的苦虫,她见过唯一的炽热太阳就是鲁迅,可那太阳也并不能照耀她很久,她和很多女性一样,终归要回到寒冬的牢笼。
豆友 @翻滚的春熊: 萧红吧…她的文章有种冷到骨子里却还在寻找炉火的味道。
豆友 @夏影xmt: 萧红,呼兰河的冬天,人性的冷默,真是写到出神入化,看的心寒。
豆友 @穆熙: 萧红。 也许是因为她一生的漂泊,总觉她的文也有股子说不出的清冷。这清冷不是她对外物的疏离和冷漠,而是外物对她的不够温柔。
读《商市街》是很痛苦的体验,一个年轻的充满才情的女子,字里行间全是和爱人怎么又饿了,怎么又没有木炭了,怎么穷了,怎么去问人借钱了……才华和爱情,不足以消解或稀释掉生活的困顿。
02 鲁迅

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祝福》
豆友 @七月:
应该是鲁迅,凌厉如冬日的风,吹醒你热烘烘的头脑,冷峻的文字下面又隐藏着最真挚的希望,如那酝酿在寒冷里的春天。
豆友 @April Queen🍁:
鲁迅的乡土小说里,写过的食物真是不算少,只是因为那浓重的灰冷的笔调常常会被人忽略,而我却记得格外深。
大概因为他写得实在太苦楚,贫弱的人们冬天的生活是最艰难的。严寒使得缺衣少食的境况更加窘迫,又极容易生病,更何况年关难过。但是不管怎样的艰难,应着这传统的年的气氛,总是充满希望,茫然的却又坚韧的希望。
豆友 @小行星准备起飞: 鲁迅感觉总在肃杀的天地灰蒙一片的冬天。
豆友 @飞呀!: 鲁迅吧。 是冬天的笔刃但是内心却带着春天的希望。
豆友 @SamZhu: 鲁迅不光有犀利的北风,还有《这也是生活》这样纠结无望的文字,真的冷。
03 张爱玲

剑妮有个同乡常来看她,穿西装,偏于黑瘦矮小,戴着黑框眼镜,面容使人一看就马上需要望到别处去,仿佛为了礼貌,就像是不作兴多看残废的人。——《小团圆》
豆友 @ASHIiii: 张女士真的很冬了 还是下着刺骨的雨的那种

豆友 @NumberEight: 萧红是一片茫茫大雪的彻骨寒 张爱玲则有南方冬天的黏腻感
豆友 @星河入眸: 我心中的张爱玲,清冷、忧郁、但是并不太绝望,好像暮冬,将要冰雪消融,带着少女的任性活泼。
豆友 @猗猗: 张爱玲。 每次看完她的书都有冬天大雾笼罩,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现在还记得高中语文老师说,她每次看完张爱玲的书一定会出门走一会,不然容易抑郁。
豆友 @明月朗照胡枝子: 张爱玲。《小团圆》让人沉郁,每一句话仿佛都在诉说着老年的她对于往事是怎样的情绪,介于释怀和耿耿于怀之间,让人如鲠在喉,泪盈于睫。
04 老舍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济南的冬天》
豆友 @悦筝: 老舍??毕竟济南的冬天印象太深刻了
豆友 @种花家的兔子: 老舍,绝对的冬,倒是很多人说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作品中的确很理性与现实,但西伯利亚的雪与冰只是冷,它不是冬。
豆友 @早餐吃什么: 老舍,像是冬天天晴时候的下午,在院子里晒晒被子。
05 曹雪芹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红楼梦》
豆友 @刚刚该刚刚: 曹雪芹。 在东北长大的我,说到冬天,便想到白茫茫的大地。这正是贾宝玉最后出家时的场景,所有俗事都被白雪洗涤,落得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而《红楼梦》时期的贾家也正转向萧瑟,偌大的家族如雪崩般倾覆,传来一阵刺骨的寒冷。
豆友 @阿米卡星: 石头记已差最后大厦倾塌、雪落无痕之笔,可惜曹公八十回后未传。
宝黛初遇是春;贾府省亲是夏,那虚假的繁荣如百足之虫,虽死未僵;至抄检大观园是秋,叶落荷枯,晴雯等重要人物逝世,黛玉湘云联悲诗,贾府稍露崩亡之势。
叹叹!曹公笔下酝酿的那一场“落了个大地真干净”的雪落了几百年,终归没有落下。

06 余华

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活着》
豆友 @夜奚: 冬,丧失生机,生命在寂静下暗自涌动。就是说,能把希望在绝望中藏起来的作家。那不就是余华。
豆友 @布拉德·诺顿: 余华吧,因为他说自己血管里流的是冰碴子。
豆友 @时: 余华 活着 看着看着我就觉得自己是个影子
豆友 @示子i: 余华。 写出了社会的阴暗面。从另一个角度审视社会。如果说赞美文是春,是夏。那么余华的文章则是冬。
豆友 @Evelyn:
余华,他的文字直白露骨,写那吃人的现实,让人不寒而栗。
07 迟子建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额尔古纳河右岸》
豆友 @阿谖: 迟子建给我冬天的感觉。
我第一反应问自己是不是张爱玲,但我觉得不是,张爱玲像是秋天,比较萧瑟,又不失凄美。但冬天在我印象里不是萧瑟的,是温厚的,甚至,空气是甜的。迟子建的文章是土地的味道,并且飘满了大兴安岭洋洋洒洒的雪。
豆友 @歌无: 迟子建。大概因为她是漠河人,所以她的文字总让我想起北国的冬天,但并不孤寒,反而比较像大雪封山时节,独自窝在小木屋里,偶尔把窗户打开一条缝,闻到雪松带着寒气的清香味道~~
豆友 @馥麟: 迟子建。是温柔的冬天,有很好看的雪,很暖和的衣被,漫长的安宁的冬。
豆友 @今日份的喵丧: 比如有雪,松树,寒风,冻住的溪流,冬眠的动物,干枯的树枝,烟囱冒出的白烟,温暖的炉火。 文字笔力凛冽,又不乏温暖的亲和力 我觉得是迟子建 她写的 《会唱歌的火炉》 《群山之巅》 都是极好的作品
08 刘亮程

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寒风吹彻》
豆友 @忘了: 刘亮程 。 永远不会忘记在高中的语文课上,我无聊地翻到寒风吹彻这篇文章开始开小差,三分钟后,坐在最后一排的我,止不住地流下热泪。
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豆友 @大鱼鱼的QQ空间: 刘亮程吧,是那种西北干冷刺骨的冬。
豆友 @千山石: 是刘亮程啊,雪落在那些年雪落过的地方。
09 陀思妥耶夫斯基

谁最能欺骗自己,谁就能过得最快活。——《罪与罚》
豆友 @十万八千鲤: 巴别尔老师曾深情地点评过俄国文学,他说:俄国文学里没有阳光。我觉得俄国那老几位,比如托陀帕果契,谁也逃不开。
最神的是别车杜三位大哥,明明是搞文学评论的,但是他们的评论文章读起来全都感觉冷飕飕的。
豆友 @夕颜: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身处西伯利亚监狱寒冷的冬天,发掘了直达人性深处的阴暗面。
豆友 @呵呵呵呵呵: 揣着陀思妥耶夫斯基进来看到萧红忘了应该说啥了……
10 川端康成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雪国》
豆友 @村上羊男: 川端康成。 读他的书时总感觉故事里永远都在大雪纷飞。
豆友 @南方动物园: 川端康成吧,文笔里隐藏不了的冬意,清冷又沉闷,自己的一生也始终像一个天气不太好的冬天
豆友 @周某某: 川端康成,分不清山峦和大地的界限,你从远方向我走来,我们一起睡了一觉,你继续照顾情郎,我回了东京。
除了上面10位,豆友也从他们的作品里品尝了冬的冷暖滋味↓
豆友 @怀澈:
太宰治,看他的书总感觉是那种潮湿阴冷等不到阳光的冬天,像盖着潮湿的被褥,光腿走过有露水的草丛,无法治愈的咳嗦和肺炎。
豆友 @西诺落枫:
理查德·耶茨,被文学史长期不公正对待的大师,被遗忘的最优秀的美国作家。
他近乎白描式的写实主义风格透着一股绝望的真诚,就像冬天皑皑的大雪,静默地覆盖着苍凉的大地。这才是冬,冷寂,绝境,看不到希望的挣扎……
豆友 @徐老🐱:
路遥 有冬的沉重 也有冬的冷暖
豆友 @meh: 尼采。阅读尼采如在下雪天行走,清醒,冷静却能感受到宏伟,严寒,炙热。
豆友 @大安: 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和克莉丝汀·哈梅尔一起逛逛巴黎。我想和她一起去看看她在《只要群星依然闪耀》中提到的萝丝的家族烘焙坊。我想和她一起去看看二战前萝丝一家人位在卡穆将军街十号、在埃菲尔铁塔的影子里的房子。我想和她坐在窗边看萝丝眼中巴黎第一的风景——闪亮神秘的钢铁高塔旁上演的霞光大秀…

豆友 @hyaline: 海明威?大概。又倔又犟,像块冻硬的石头。不同于夏天的那种烧灼热烈,是风刀割过后伤口绽开,灌满寒冰渣子的,还是要继续行路的坚硬。
豆友 @乔八公: 史铁生应该算是冬吧看过人间起落最后落了个干净树干还在筋骨不倒但是万籁俱寂尘归尘土归土了了无生机的从容却又坚强
豆友 @Columbus: #木心#你再不来,我要下雪了。
豆友 @真色浸朝红: 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的风格太凛冽了。
豆友 @书尽浮生: 李娟啊,她的《阿勒泰的角落》。有点萧红的风格,但比萧红的文字更有生活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