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虽然说是应该打铁趁热的在昨天晚上火速的出一篇学会总结,但是连着两天从早到晚的日语轰炸只想在家里躺着看综艺。神仙也是要休息的更何况我这个傻子。
赶在周一下午占用本该学习专业课的时间写点总结好了。
上个周末12.1-2日去隔壁的南山大学参加地域学会,理由说起来挺简单的,自己的论文没出来不能上台发表,那就坐在下面听听别人的发表吧,距离近入场费1000日元也算便宜,还是原来老师挂名的学会,感觉理由也足够。
为期两天的学会,说起来和我专业不太相关,同样都是经济学,但是满满的隔行如隔山的感觉,怕不是对自己是个傻子有了更清楚的认知。
感觉我会写成流水账的感想文,但是想在30min之内结束战斗去看我的专业课。
重点:
1。先下好论文有个大致的方向去听。
2。讲得好的,长得好的,语言好的人会被记住。
3。厉害的人太多了,希望我也是其中一个。
4。站在台上,没有坏的发表,所有的问题都是源自准备得不充分,不管是自己专业知识还是语言方面。
5。不仅是要讲你觉得重要的,要去思考对于听讲座的人,他们想听什么,他们想要什么信息。
6。学会上男女比例真的很不平均,让我心里有点凉凉,如果我不是傻子,我会努力的发言,代表自己和女性群体。
7。拿到我师傅的联系方式真的很开心,每天他能和我说一句加油,我真的就会超级努力。
8。学会结束最大的改变,应该是彻底从之前感情问题中解脱出来,完全的专心在学术,此时此刻,我知道什么对我最重要,知道自己真正热爱什么,知道自己值得什么。
(我对经济学的感情,对计量的感情,就是我哭着说不会难过痛苦绝望的时候,我也满心只是对自己实力不足的埋怨和不甘心,也就是由夏天的那段天天哭泣的时光,我才发现我这么热爱着自己的学科,所以一个人怎么会逃避自己热爱的东西,所以相信,就算弱小也好是个傻子也好,这个世界的知识就在那里,只要静下心去一点点的学起来,我总会成为很厉害的人中的一员的,只是我等不了太久没办法慢慢的,所以想要快起来,快到勉强自己都好。)
分段总结
第一天
早上:两个中国人的英文发表。
1。公司地域类似博弈的模型。
模型很有意思,值得深挖,ABCD四家公司,当全在一个国家和2-2在不同国家的博弈分析,后面考虑中央-地方税收的问题
1。英语能力
2。表达逻辑和清晰程度,准备不足,对自己的论文了解不足
3。礼仪方面,说话和行为,在台上不要措手不及的晃来晃去。态度要好,不要轻浮,穿不穿西装都不重要,你站在台上能感觉到你对台下人的尊重是整体气场的问题。
(关于讲座,现在的两份工作都是上台讲课,喜欢舞台但是还是紧张,但是因为害怕所以才要不断地站在台上。)
4。比较细节的问题:
1 在谈到先行研究的时候,不要说 xxxx is proved by other paper, 要完整地 xxxx is proved by xxx,xxx年的xxx研究。
2 在表述名词的时候,要说明定义,缩写的时候FDI请写出全称或者直接说出全称,避免突然出现一个名词并且直接使用它的情况。
5。对自己的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的时候,要说明,基于什么理由或是test所以xxx更好,要让别人信服的证明xxx更好。
6。xxx做过什么研究之后,要说明自己的研究有什么优点和不同。
2。糟糕我已经忘记她做得具体研究了,只对模型式子还有印象
妹子的英语表达还挺好听的,但是缺少演讲的技巧所以我很快就忘记了她讲得是什么!
1。准备纸制版资料
2。ppt字太多看不清而且让人头大
3。语言表达方便,太平淡了,所以老师们都纷纷睡过去了。
4。比较细节的问题:
1 发表的重点问题,明显这篇论文重理论模型,直接跳过去3个模型的设定对比分析,很具体的讲先行研究和结论。
2 定义变量要很明确,如果和别人的论文相似的研究,那么说明在这里用的xxx是基于xx的xx年的xxx文献中的定义/理论。如果是自己定义的,一定要明确地说明定义和理由。比如你用在这里的C是指一个地区还是一个国家,为什么你一定要用它不用别的变量的理由。
3 之前的推导是impossible,首先要把之前做得模型和分析摆出来,解释为什么会不可以进行,怎么样做才可以进行,缺少什么步骤和条件使得放弃这个模型进行新的尝试,新的尝试有什么好处,同时有什么缺失的问题。不管是否定还是肯定都需要有充足的理由,不能主观的进行。
4 模型的新颖点。
5 回答问题的时候思维不要乱,思维的零乱程度会直接反映在回答和语言表达上。
6 英语的发音,漂亮的发音和语言表达会让论文的层次上升,相反语言表达水平不好的话会直接影响论文内容传递。
7 好的提问会让人记住这个人一个
上午
3。东大老师 东京数据分析有钱人和穷人的选址住宅问题(还挺有意思的)
收入和住所的个人信息很难收集所以操作起来很艰难
1。直观图,会比单纯的文字描述更好
2。最先说introduction和结论
3。part time收入会产生bias,需要考虑的问题
4。如果日本的情况通勤由公司支付,那么为什么要主要考虑通勤费用和住宅大小的trade off
4。空间计量小哥哥(一般)
(碰到我师傅啦)
probit model weight matrix 0-1 重点需要考虑内生性问题
选择模型的理由太弱,基于什么理由选择了现在的模型,模型的原始理论形式,按照我师傅的说法,空间计量很多情况下是没有微观理论基础,就是由数据用空间计量模型跑一下,所以在理论学科经常被大家批判,如果在这个方向写文章的话还是要避免在像这个学会的地方发表。
下午
5。女性part time 庆应大学老师
2006 2007 2008使用庆应自己的数据进行分析
1。为什么用庆应自己的数据,有什么更坚实的理由,比国家的数据统计更好的理由
2。变量方面
工资:wage(full time)/time 实际工资:工资/居住市町村的CPI 可借鉴方法
结婚用作dummy变量,;有没有6岁以下的孩子;是否和父母住在一起;企业竞争因素(x)
3。年龄用20-64岁的区间,问题在日本的劳动人口是从15岁开始计算,如果把15-20的年龄段人口去掉,需要可信服的理由
4。结论方面,日本已婚女性part time和不工作比较多,结婚后很难选择full time。
评论方面:
5。wage可取但是企业独占力data不可取,只凭主观性,所以日本的研究少,最大的原因在于难做下去。另外,即使企业没有独占性,各自之间也是具有异质性的。
6。可以再加上考虑都道府县ID
7。使用IV的理由不充分,但是当然主观想的话考虑比较好,但用在哪里需要思考。
大牛老师合集section 比起发表更像是讲座
6。又碰到我师傅啦,中途进去听不懂,但是是我用的教材的作者呢!星星眼!
7。空间计量,九州问题新干线,老师。
DID analysis; 内生性问题;对照组和研究组设定,但是如果是我的话会倾向作建设前后的dummy做对比;
1。只考虑新干线的情况下,fix effect不考虑么,另如果旁边有再来线之类也会有影响。
2。交通的话其实有车站(大小站)和通过区别很大,同时不同的地形和海拔即使同样的距离也会有不同的影响,成因不同的变量在一起考虑会产生bias。
8。我很喜欢的很帅气的讲得炒好自信的一桥大学小哥哥老师!人家的学校的老师阿!
日本住宅供给的弹性问题
1。泡沫时代之类的历史年表还是要了解的,要知道在什么年份加dummy,另知道时间节点。
2。日本完全没有要做最新数的思维方式。
3。把特殊地形,山河湖海去掉,但是其实对于日本来说极端的地形太多了,与其用去掉的方式,如果选择特定都市可能会更好。
4。内生性,操作变数法。2SLS本身有弱点和问题会产生bias,最尤法有没有考虑到,如果有问题的话,为什么会发生问题,能不能解决,怎么解决,有什么依据和理由。
5。整个房间除了我大家的思维全都在空气中做成了思维导图,我是个傻子。
9。很厉害的老师,交通和都市
完全听不懂。
晚上
10。获奖演讲
11。总会 没什么有营养的内容。最悲伤的应该是英文的部分休刊了和我的投稿选项A say 拜拜。
第二天
1。超好看的东大妹子,东京23区单身住宅
又碰到师傅
1。如果结果不显著的话要怎么整。
2。日本的情况比较特殊,对于单身公寓比如东京,不断有人搬进搬出,需求永远存在,会推动价格上升,但是相反一户建的情况,不会一直连续的出现需求者所以价格不会大幅度的上升。但是基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地区价格上升的因素很复杂,并不单纯的基于单身公寓需求。
3。混合情况,比如一栋公寓之中,有一半单身公寓一半不是的情况要怎么分析
2。东北大学 没印象了
只记得讲的一般。点评的是我很喜欢的庆应大学的老师,声音很清亮逻辑好到爆炸。
3。京大老师,香港和新加坡外贸
限定条件太多,模型研究。
讨论者是给我M1代课的老师,还挺怀念的,感觉就是如果你够厉害,你会碰到所有你曾经觉得很厉害的人。
4。东北大老师,土地利用和交通
不记得了!
下午
5。人口section,研究所老师,福冈的人口移动
因为是xxx的人所以做这个地区的研究系列,空间独立性来看,北海道会更适合做这个研究。另空间因素不考虑单纯作回归的话还是薄弱。
人口section有老师取消了发表,转移到产业实证分析section碰到我师傅
6。赶上我很喜欢的一桥老师评论,太好看了吧!他!
7。东京理科大学的苏死人的小哥哥!居然也是老师,我可以申请交换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