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而发的育儿想法
每天潜移默化的听到各种育儿专家谈论的育儿经,发现养一个小怪兽好难🤯
归纳大家共识的几个点:
1.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会决定孩子的层次。很多父母自己成长环境是散养模式,觉得孩子教育就应该丢给老师,导致孩子上课跟不上。小学老师的朋友说,现在小朋友的程度差距很大,有的入学新生连拼音都不会,有的孩子一进来就可以阅读文章说英语。孩子的不同入学起点会导致孩子的自卑感。不利于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2.孩子的0到3岁特别的重要。无论是从儿童心理学还是健康教育来说。孩子0到3岁形成的认知模式会转换为成年期的依恋关系、自制力、情绪稳定程度等等。这对孩子的一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0到3是人一生最重要的关键期!
3.不要轻视你的孩子。孩子的理解能力超出大人的想象。很多父母有一个误区,孩子在学习说话的时候用妈妈语和孩子交流,比如车车,吃饭饭,一开始是容易让孩子掌握复杂的语言模式,但是孩子的能力超乎父母的想象,即使父母用正常的交流方式孩子也能很快掌握语言结构。父母用成人的方式和孩子交流,孩子成长的反而比刻意用妈妈语方式成长的更快。
4.孩子是需要陪伴的。孩子在1岁以内,是依恋风格形成期重要时期,妈妈爸爸的陪伴对孩子来说特别的重要,孩子会特别有安全感也特别的自信。
5.孩子要培养兴趣爱好。有些父母经济困难加上自己偷懒,往往在家给孩子买个玩具让孩子自己玩就算了,自己却休息睡觉。其实这是非常不对的。孩子是需要外界刺激的,外界的刺激越多,脑神经的突触越多,孩子的联结速度越快。孩子是需要被培养发现自我的兴趣爱好,孩子需要去体验更多的东西增加社会概念,孩子需要外出结交小伙伴,形成他人意识。孩子需要大量的阅读培养阅读习惯的。(这一点很重要!)
6.不要被孩子捆绑住你的人生。很多妈妈特别的焦虑,担心孩子的成长,把自己主观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但是每个孩子的成长速率是不一样的。拔苗不能助长,妈妈达不成心愿的失落感更不能发泄在爸爸和孩子身上。有一些妈妈会意识不到,其实不是孩子离不开你,而是你离不开孩子。妈妈的人生不应该被孩子塞满还是要和丈夫寻找到婚姻的平衡点。也应该适当学习新鲜事物,提升自我。毕竟孩子不是你的一切。
7.听到太多丧偶式育儿,孩子不应该只是妈妈的责任,3岁以后父亲的重要性比妈妈更重要。孩子的人生观更多是从父亲身上习得。如果孩子是个女孩,那么父亲会深刻的影响孩子与异性的相处之道。
每一个爸妈都特别的不容易,但我想收获的快乐也是加倍的[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