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汕头连吃48小时

文章系原创,转载请联系
首发于公号原食堂eatAwait(ID:eatAwait)|
在汕头的第二天我掐着时间,在23点和表姐出了旅店的门。汕头真的是个疯狂的地方,半夜趿拉着拖鞋出门,还能吃到草莓沙冰。
它不像都市,以夜为划分,界线了人的两面;凌晨的街道上,失意的人从烧烤摊出来,肚子里是灌下的黄汤,一边踉踉跄跄,一边吵吵嚷嚷,隔天睡醒洗漱,与所有人一样在地铁大军挨挤,整洁无异。
汕头的半夜是日常的,它就像穿着睡衣从麻将馆出来的女人,在街头找到一家卖粿汁、肠粉的小店,以食物熨帖空空的肚子。

汕头就是这样一个城市,
24小时都可以找到美食。
这里肯定没有失意人,
因为吃饱的人不会伤心。
23点30
十二中草莓冰(11:00-23:00)

半夜来到草莓冰屋,仿佛抓住了青春的尾巴。中学附近总是有一大堆好吃、实惠,但是热量爆棚的小吃,炸鸡、奶茶、鸡柳、薯条、各式糕点……

十二中的草莓冰配方自然也是如此,洗净的草莓,几勺糖浆,和着纯净水、冰块细细打碎。来得早,还可以点到上面放新鲜草莓的招牌草莓冰。

除了现做的草莓冰,还有木瓜、芒果、西瓜等应季水果口味。要说和以往喝的水果沙冰有什么不同,先是“细”,因为打的够细,所以沙沙的可以完全当液体喝下去。其次是“鲜”,也许是离近热带,水果因为气温日照,在身体里藏满了糖分,这样的水果沙冰,不需要全靠糖浆提味,自可以喝到果味的香甜。
24点
镇平粿汁店(24小时全天营业)

从十二中草莓冰转战到镇平粿汁的时候,已经是真正的凌晨时分。凌晨走在大马路上的经历,让人觉得很奇特,不用左右看来往的车辆,只管大步往前走。虽然已是零点,路边还有不少开着的小吃店,偶有行人,并不冷清。

到达镇平粿汁店的时候,门口卤味点餐区还围着不少来吃夜宵的人。在汕头吃粿汁,你要像当地人一样很镇定地站在窗口,这个要一点,那个要一点的叫着卤味。

这家店的粿汁浇头以猪内脏为主,猪肚、大肠、猪肝等等。不过粿汁并不像粉面一样,面汤分得很开,是一种糊糊的汤底,整碗的调味都要靠一勺卤水,喜欢吃汤粉、汤面的人,也许会不太适应。

粿汁是用粿条做的,在南方,人们确实对米食有着独特的热爱,极细的叫粉干,粗一些的叫米粉,长方条状的在潮汕叫粿条,在台湾叫粄条,连一层皮一样的糊糊也有名字,那是锅边糊。这是米浆在南方的各种变形,让人眼花缭乱。
8点30
老牌福记加浓豆浆包(0:00-10:30)

通常汕头人的早晨不会太早开始,但是早餐却会。搭着夜宵+早点时段营业的小吃店,不在少数。想要吃这样店的人,真得赶大早。

老牌福记加浓豆浆的店在一个小区楼下,第一次去点单的时候会被豆浆的多花样,看花眼。以加浓豆浆为底,可以加鸡蛋、鹌鹑蛋,或者是姜薯(潮汕地区一种口感类似山药的薯类)、银耳。

店里比较受欢迎的餐品是加浓豆浆+鸡蛋+网红小油条,生鸡蛋打散在热豆浆里,把小油条撕成两半,浸在豆浆里吸汁,然后再吃。


油条因为短小,比平常的大油条要不塌软,外皮略微脆,里头还是保持油条本身的松软,吸饱了豆浆汁后特别合拍。
9点30
小吴肠粉(7:00-12:30 20:00-24:00)

从加浓豆浆出来,就可以看到小吴肠粉。在汕头,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在一家吃就吃饱了,吃东西的时候,要随时给胃留下其他空间,要不临时碰到好吃的店,就没地方塞了。

小吴肠粉最厉害的地方在肠粉皮。我吃过不少肠粉,广式肠粉粉皮是正常薄厚,而汕头的则薄得可以看报纸。正常薄厚的粉皮如果做不好,冷了之后会黏连在一起,一坨一坨,非常影响口感。

10月份了,小吴肠粉的摊主依然打赤膊在摊肠粉皮。这是个技术活,也是个锻炼耐高温的耐力活,皮要摊得薄,不破皮,高温让薄薄的皮晶莹透亮。

再加上肠粉里的馅料,虾肉、猪肉、牛肉、鸡蛋、蔬菜,虽然因为菜脯和酱汁,让有些汕头肠粉的味道会略微偏咸。但薄薄的皮和丰富的内馅,确实让人唇齿留香。
11点30
杏花吴记牛肉火锅(10:00-21:30)
陈记顺和牛肉火锅(9:30-14:30 16:00-21:00)

牛肉火锅在汕头绝对是重头戏,老牌店有八合里海记、福合埕、杏花吴记、陈记顺和等。其实去哪家店吃牛肉火锅,都不会大错,牛肉火锅只要牛好、够鲜,沙茶酱够浓稠都挺好吃。

我自己在杭州的时候,就爱吃牛肉火锅,虽然是连锁的,但是味道也不差。沙茶酱在我没尝试过之前,我是拒绝触碰的。因为在颜色上,我下意识把它等同于麻酱,想象中的口感也是齁齁的。其实沙茶酱里虽然有花生,但还有虾米、生抽等成分,是一种复合型酱料,口感鲜醇,并不会让人舌头被齁住。

在汕头一共吃了两家牛肉火锅,杏花吴记和陈记顺和。因为是十一去的,在杏花吴记等了快2小时,真是愁人。等终于排到了,赶快坐下点单,鲜肉丸已经没有,只能要了牛肉丸、粿条、胸口油、三花、匙仁、炸豆皮。

初吃牛肉火锅的人一定会晕头转向,这还是我平时吃的牛肉吗?这些乱七八糟的部位和名字,都是些什么?但只要肉上桌,下锅快速涮上,蘸上沙茶,就什么抱怨都没了。


想吃比较嫩的肉可以选三花、嫩肉,想吃比较大肉片的可以选匙仁、匙柄,吊龙和五花腱口感比较爽脆,胸口油虽然白花花的好像很油腻,但是涮完之后意外劲道又脆生。


先一口气把想涮的肉和丸子涮完,吃玉米、萝卜、炸豆皮作为中场休息,再烫粿条,同样拌着沙茶酱吃,最后,舀一勺牛肉清汤,撒上芹菜,作为收尾。

陈记顺和是几家老牌火锅中,不这么网红的,排队倒是不用排队,但是在牛肉肉质上来说,我感觉没有杏花吴记那么物有所值。
14点
老潮兴粿品(7:00-17:30)

在汕头你总是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粿。凡是用米粉、面粉、薯粉做的东西,都可以归纳到“粿”这个字。前面提到过的粿汁、粿条,当然还有老潮兴卖的鼠曲粿、韭菜粿、荷兰薯粿、水晶球这种糕点,以及南北之争口味分出的甜粿、咸水粿,都是粿。

鼠曲粿又绿又黑的外表,来自于鼠壳草汁,这和江浙一带的青团是类似的。

水晶球因为透明的外皮,可以看见里面的馅料,胡萝卜、韭菜、马蹄、豆沙,咸甜都可包在里面。汕头粿品让人印象最深的,在于馅料的扎实、朴实。

要知道现在很多面包里的红豆馅、绿豆馅都是买的成品馅,这种馅料调和的口味非常甜,没有自制豆沙馅的颗粒感。而老潮兴的粿品馅料一吃就是自己制作的,材料扎实,不论是甜馅还是咸馅,味道都与外皮很搭。
14点30
亚鸿甘草水果(12:00-24:00)

甘草水果在汕头街头随处可见。用甘草煮出汁,然后再将青芒果、杨桃等水果放汁水里浸泡,这样拌出来的水果,爽脆酸甜。

我们在亚鸿选水果的时候,旁边的当地人就推荐一定要加青芒果,甘草汁可以去除水果里的酸涩,所以选一些本身就很酸涩的水果,经过腌制,怕酸的人也能吃下去。

重点推荐一下油柑,是潮汕这边特有的水果,单吃有点苦涩,但是经过甘草汁腌制后,几口下去,口舌生津,很有解渴的功效。
16点30
广场老牌豆花甜汤(8:00-17:30)

我总说一个地方有了自己当地的传统甜品,才能真正算作美食之都。而甜汤,就是汕头美食丰富的最好印证。广场老牌豆花,也算是一家网红店了,来这里一定要点上一碗甜豆花。

这里的豆花和我们平时吃的并不太一样,虽然叫豆花,但是口感比豆花要扎实太多,因为加了薯粉,口感Q弹,反而更像布丁。

再加上豆花上特制的一层蔗糖做的焦糖,撒上芝麻、红糖、蔗糖混合的糖粉,真是中式版的“焦糖布丁”了!虽然汕头的甜品都有点略甜,但是这布丁口感一样的豆花,还是建议不要错过。
21点
灿记鱼生酸菜鱼(17:30-23:30)

实话说,一天吃到这个点,确实吃不下什么东西了。但不想留遗憾,所以还是拿着旅馆老板给的电话,叫了一次鱼生外卖。而且汕头卖鱼生的店并不多,多数离市区也不近,叫叫外卖挺便利的。

汕头的生食鱼生、虾生,用的都是淡水里的水产,草鱼和沙卢虾。日本的三文鱼是我们平日经常能吃到的海产刺身,但汕头的鱼生不像三文鱼,口感上没那么多脂肪、肥美感,草鱼片被片得薄薄的,鱼皮和鱼肉分开,吃起来有韧劲。

汕头鱼生配料极其丰富,第一次见到的时候,让人无从下手。辣椒、蒜头、菜脯、芹菜、姜丝、香菜、萝卜丝、罗勒,还有用潮汕普宁豆瓣酱、花生酱和芝麻油调成的蘸酱,以及酱油芥末。不过汕头鱼生的口感就是咸、香、油,非常看个人的喜好。
在汕头生活,有种自由感,生猛感。
第一天从潮汕高铁站出来打的,
被一口价拉到市区,没打表。
出来吃个饭,发现有些餐饮店,
做凌晨和上午场,下午休息,
或是做下午和夜场,白天休息,
这在朝九晚五的城市是不会有的。
好像是脱离了所谓的文明规章,
初看有些乱糟糟,
但是待久了,你才发现那种松弛感,
才是生活原来的样子。
👇
最后,记录一下汕头的零点街头!

-THE END-
文字 绘画 摄影:林缅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