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舒卷,情意长绵---观《无问西东》所感
今天终于看完了冉姐姐之前推荐的这部《无问西东》,一开始不知为何,无法入戏,直到看到师嫂打骂许伯常的那时,才肯认真看下去。出离心太强,竟然都失去了沉浸的乐趣。四个故事各有串联,绘出时代的光谱。原本一直在等待验证那句经典台词的某个瞬间,谁知后来带给我的触动远远不是那句台词而已。
感触最深的一点是时代对于个人命运的裹挟,从民国到二战,再到如今,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时代内做出抉择,从军或守家,升迁或守心,说出真相或是追求前程,揭发或是不揭发,没有人可以在时代的洪流内不被冲走。
师嫂在看到王敏佳嘴角的笑以后,大喊了一句打她,群众在奋力打人时竟把当事者推出了人群外,留下师嫂一个懵住,落寞似乎又顿悟的神情。如果不是生活在那样一个全民批斗,思想蛊惑,群众愚昧的时代,个人恩怨与偏执又怎能上纲上线到闹出人命的地步。而像许伯常这样不愿负人在悲凉现世生活的人,也许也会有不一样的人生。被我们所利用的东西反过来也会蛊惑我们,我们越是尝试逃离或抗拒,越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时刻发现我们身上烙着我们花了一辈子奋力抗拒的事物。个人放下我执已经很不容易,而在时代的洪流中保持清醒则更为困难。漫长岁月里,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时刻当然也会有,走在大路上万万没想到一个跟头掉进深渊的事情更是没少见,太接近欲望,被欲望吞噬;太听从我执,被执着毁灭;太顺从时代,被时代裹挟。人生当中应当寻求接近和抗拒之间的微妙平衡,出离和沉浸的状态之间的平衡。
迎接命运的来临或是自我归隐看似都是大命运上个人的小机关,实则代代传承,成为了一种信念。我是很少怀旧的人,在不同时间段的哪怕同一个体,其实也已经是被时间的鸿沟撕扯开的看似连续的整体,过去的自我已不是我,只是和我同名,拥有相同记忆的人而已了。
泰戈尔,许的恩师和许岭澜三代人,传递着听从本心,无问西东,追求真实的信念。
而三个儿时玩伴,因为李想追求前程的私心而离散,个人情感已经被国家和政治机器绑架,要保持自由清醒实在太难,我们自认为清醒,可能也是当局者迷的说词了。所幸电影中这三位玩伴都有属于自己的微弱的出口,陈鹏想成为托住王敏佳的人,王敏佳因这样一份爱毅然踏上寻找陈鹏的旅途,李想带着一辈子的悔恨,将这份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的亏欠与善念,传承给了张果果的父母,数十年后,也使张果果明白了正义和同情对于对抗世俗的价值,顺带着造福了差点被商业利益裹挟的四胞胎一家人。
第二点是对于人情纠葛的释然,人活一世,少有人孑然一生,不受人情负累,有爱有欲望的地方,也会有自私和亏欠,亏欠和圆满,坠落和自我救赎的过程从来都是不连续的,甚至像在电影中一样,跨越时代百年。那些微小的细节,渺小的个人,是一段历史中最容易被忽略,却也最动人之处。沈光耀违背对母亲发的誓言,参加了空军,为战争中的饥荒儿童送去糖和罐头,才有了后面陈鹏的故事。李想若没有对王敏佳抱着愧疚,又怎会在边疆为陌生的张果果夫妇慷慨相助,在临死时说出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之言。我有时觉得现在的人类在AI化,而机器人却在人性化,人这种生物最宝贵的东西远不是高于其他生物的智商,而是全人类互相交织的善念和扶持,让我们在两次世界大战,一次冷战以后还不至于毁灭。
观影过程当中,我也微微湿了眼眶,为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珍贵的人文情怀,在宏达的叙事背景下显得动人,时代毕竟是一面镜子,观照自身和当今的同时,也许也要问自己一句,支撑着你如今走下去的信念是什么呢?去感激那些带给你信念和善念的人,让人间的情意绵长,世间的善念传递到永远。
© 本文版权归 Raw honey 🍯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