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座适合精神出轨的城市
这篇文章是个人小说《北京,中式情人》的推荐语,不喜勿读。在线阅读地址:https://read.douban.com/ebook/57727080/
终于写完了,第一部。
中间忙忙碌碌,停停顿顿,最后还差一点没有太监。想想真是万幸,这半年内自己还是坚持了下来。在这里首先向部分读者道歉,这本是北京情史系列的开篇,但是写到一半之时便夭折了,一是因为自己对于前半部分章节并不满意,二是因主人公的强烈要求,不得不中断。
从八月份至今都没怎么更新,直到前几天一位网友私信给我,问是否继续更新。我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私信给他,说会的,请相信。之后的几天里我联系了下主人公,给她说了下我要把这个故事讲完,并把前面的敏感章节删改下。
最终她同意了,于是我便在第一时间写下了这段话。
作为《北京情史》的开篇之作,经历了诸多波折,这次终于可以明正言顺地向读者完成当初的承诺,就算有一个读者跟进,也绝不会太监。70后篇《北京情人》因与网络上其它作品重名,担心被人误解,所以思索了半天还是决定改成《北京,中式情人》。
在这之后我给自己了一个时间节点,要在阳历年之前完稿,至于前面的章节与人物关系会稍稍作调整与改写。说实话,我很喜欢这个故事与里面的女主人公们,也缘于她们跟韩国的一部经典情色片《密爱》有种类似 ,而且唯美浓郁,不过今天这个故事更接近于本土地气。
《北京,中式情人》并非完全是中国式肉体出轨的小说,而绝大部分的情节你仔细读过,其实都是精神在出 轨。这也便是我写这个故事的初衷。
主人公胡云喜是一位文艺气质出众女子,经历非凡,敢爱敢恨。在若大的北京很少能相遇到,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会写她的故事,每个人的故事都不同,但是这个故事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出轨,相爱,分手的故事。
关于她的名字,我很是赞赏,查阅了下诗经,整个诗是这样的: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即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即见君子,云胡不廖!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即见君子,云胡不喜!
我相信这名字是她那位有着浓厚的文学修养的父亲起的。而且后来据我无意中查看到了她的出轨对象在某论坛上对她的评价是:痴痴绵绵,洒脱率真,幽默诙谐,妩媚妖娆,知性善感。
这是很高的一句评价,若非红颜知己,岂能口若悬河。
犹记得当我写了前十节的时候拿初稿给她看,她说总体算满意,但只写了一半她的影子。后来我又写了十节拿给她看,她说这才是她的真面目。说到这她笑了笑,说原来自己真的很可怕,有些发生的事情真不敢相信是自己所为。
其实我在讲述这个故事时,相信大家心中有过的情感波动或者蛰伏已久的幻想份,都或多或少地被重拾了起来。如果说这跟情欲没有关系,那太有点装纯洁高雅了。这里面我写了五场性爱的部分,这些内容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我精心描述的,在整个小说中属于承上启下的作用,万万删不得。现实中的胡云喜与廖文杰的性爱远远不止这五场。我记得胡云喜曾问过我知道性爱的高潮吗?我笑笑说,知道。她说我不知道,等你到了一定的年龄后会明白的,那种与心爱的人在一起酣畅淋漓是非哪种文字所能描述的。
这句话很好理解,但是真正的做起来难上加难,因为现实中除了肉体的感官世界能满足,精神上的远远达不到。在这里我们没有必要站在道德上的制高点来进行议论该不该出轨,虽然大家都明白当局者迷的道理。而写这篇小说也绝没有表达支持人们在婚姻中要去出轨,去找什么红(蓝)颜知己。毕竟表面上很传统的国人是最听不进劝告的,但是情人里面,但凡受伤的多是女人,因为她们在情感漩涡中没有一个像杜拉斯那种风尘绝伦的女人,对于爱与性是完全认知透切。
故事里另一位配角晓杉我是很怜爱的,虽然现实中她并没有死去,但是最后仍避免不了悲剧的发生。她对于爱情和生活是那么认真,那么执著。但是到头来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悲剧,如日本电影里松子一般,她们什么也没有留下,静静地躺在一个小盒子里,无人悼念。
这篇《北京,最后一个情人》也有读者反映说文学性太强,如在读一篇语文课堂上的文章。我说自己写得这些是需要有些生活积累和情感沉淀的人才能真正读懂,且读下去。而这些人早已是步入而立之年,为人处事也不会再那么争强好胜,冲动不安,唯利是图。他们沉默,是沉默中的箴言;他们深沉,是深沉中的儒雅。
据一本书中讲道:肉体出轨是饿,精神出轨是馋。而现在的中国已基本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了,“饿”早已被填饱,唯有这个“馋”字众口难调。
但是北京不一样,这里有两千多万外来人口,这里有太多的孤男寡女,这里有太多的思想交融。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找到精神出轨的对象,既使是卖煎饼的小贩、扫马路的卫环工还是讲台上的教师与正襟危坐的干部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夜半倾诉的人儿,幻想着登堂入室,一步登天。
三个女人,三个年代,三个故事,这些故事中有的是缠绵,有的悲伤,有的残酷,有的平凡。总之待我讲完这些故事后,你会发现所谓的爱情至上最后不过是满满的柴米油盐,欲望贪念。待繁华与尘埃落尽,唯有精神上能像一座城,城里只住着他(她)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