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介/《斑马与降落伞》,克里斯托弗·伍德,1930
原文链接:https://www.tate.org.uk/art/artworks/wood-zebra-and-parachute-t12038
《斑马和降落伞》(Zebra and Parachute)是英国画家克里斯托弗·伍德(Christopher Wood ) (1901年1月 – 1930年8月21日) 最后的作品之一。这幅画作将看似没有联系的元素组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超现实主义的风格倾向:

“一匹斑马出现在以一座现代主义建筑为背景的画面上;斑马站在建筑屋顶平台上,身旁是一个凸起的花圃;由Z形坡道形成的视觉强烈的斜线以及由两个烟囱或塔形构筑物形成的圆柱形体,构成了建筑本身独具特色的线条。这与斑马条纹形成的迥异图案形成对比,不失为一种近乎抽象的编排。深色阴影恰好落在斑马前方,将平台右手边的区域置于半黑暗中,并且强化了整个画面的神秘氛围。画面上部一只降落伞由天而降。悬挂在降落伞背带上的小小人形显得四肢无力、死气沉沉。”
这幅画作中出现的建筑是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75)设计的萨伏伊别墅(the Villa Savoye)。该建筑位于巴黎郊区,始建于1928年,于1931年竣工。当伍德创作这幅画时它还在建造中。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萨伏伊别墅所代表的现代主义暗示文明社会,斑马则暗含一种蛮族风情。

创作这幅画的时候,伍德居住在巴黎。1921年3月,伍德第一次从伦敦搬到这里,对于巴黎的一切他如数家珍。在巴黎的时光,他一度在朱利安学院(the Académie Julian)学习绘画,并轻易地融入进影响力颇大的艺术社交圈。在那里,他接触到一些艺术家,如保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让·谷克多(Jean Cocteau)(1889–1963)等。20年代后期,他和艺术家本(Ben)(1894–1982)以及威尼弗雷德·尼克尔森(Winifred Nicholson)(1893–1981)工作于法国和英国两地,包括湖区(the Lake District)和康沃尔郡的圣艾夫斯(St Ives, Cornwall)。1930年7月22日,他回到巴黎,一个月之后的8月19日,他又前往英国。在这段时期他创作了《斑马和降落伞》。

在同一时间段,伍德创作了与这幅画紧密相关的另一幅画作——《老虎与雄狮凯旋门》(Tiger and Arc de Triomphe)。类似于《斑马和降落伞》将野蛮和人造物并置在一起,他在画面中放置了一头慵懒而侧卧着的老虎以及一头坐立着的花豹,画面的背景是一片森林以及其后的雄狮凯旋门。这两幅画让人不免联想起亨利·卢梭(Henri Rousseau)(1844–1910)的作品。卢梭因擅长用一种纯真、原始的风格描绘丛林中的动物而为人所知。

《斑马与降落伞》中的降落伞可能会让人想起卢梭晚期的风景画 View of the of the Bridge at Sèvres and the Hills of Clamart, St Cloud and Bellevue 1908,这幅画描绘了天空中的一架双翼飞机、一只热气球以及一只飞艇。

在《斑马与降落伞》中,由强烈阴影投射在人造环境上产生的效果则与意大利画家乔治·德·基里科(Giorgio de Chirico)(1888–1978)的作品遥相呼应,伍德本人也很熟悉这位画家的作品。

《斑马与降落伞》和《老虎与雄狮凯旋门》表现的超现实主义特征暗示着伍德进入了艺术生涯的转折点。然而,他却悲剧地死于返回英国的途中。受苦于停止鸦片带来的戒断反应,伍德产生了被追逐的幻觉。8月21日,他于索里兹伯里车站(Salisbury station)跳轨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