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天性》:一直在生成自己的学习

01
生成就是试错
在别人教给你答案前,先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效果会更好,哪怕在尝试中会犯下一些错误。
这点不就是网络上很火的[试错]、[迭代]吗?但这本书讲的时候我就很服气了,还有个很专业的名词叫[生成性学习(generative learning)],好高级啊!
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在我自己这两三年的学习之路上get 到这一点了!15年年底我辞职一头扎入整理师职业化探索道路的时候,前面是没有路的,蓝海茫茫,那就自己去找答案呗!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一定要做整理师的,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最适合做什么的,那就找找看吧!!在别人给我答案之前,自己努力去找找啊!最近又看了一些自由职业者讨论的事情,里面讲的坑我基本都踩过。什么收入不稳定很少让人焦虑啊,作息混乱啊,缺乏锻炼啊身体熬不住啊,社交恐惧啊,很多人很羡慕你/吐槽你,但是没人理解你的难过啊。。。
哈哈哈,不知不觉少华已经马上要进入第四年了。就如很多自由职业者所说的,最后能让你坚持在这一条路走下去的,必定是你找到你必须自由职业而不是去上班的理由——
对某项事业的足够热爱&足够能力!
很庆幸,我是找到了的。也是在这条路上,我逐渐逐渐生成属于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模式。我一点点地去寻找答案。之前因为长时间在家不外出身体不断肥胖不断肥胖,不断臃肿不断臃肿,为此我下定决心去上了半年的班,改善一下自己的作息。断断续续也有一些游泳啊,散步啊的训练。
现在也出现一些肩颈的问题,从9月开始不断鼓励自己开始启动体育课开启体育课,终于在11.10成功启动了10K快走的训练,至今已经有130公里的训练了。
这是生活方面的。工作方面,依然没有太稳定的收入,有人说要和我合作,帮我推介合作业务,但分成起码是5成。这就算了。从他的口气来看,我似乎要把赚钱放在第一要务,他说我不要当艺术家,要向钱看,开一家公司束缚自己有赚钱的压力,以后看上去有一堆应酬奔波见客户的安排。
见他那么认真地心疼我的处境,开始我还有点感动。后来想想,他这些做法,和我当年上班的状态不是一样吗?如果我那么热爱职场的话我也不会辞职来搞这个了啦,哈哈哈。好吧,关于如何更好经营自己的事业,未来想开工作室的事情,还是自己去探索吧。
不要找别人要答案,而是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这句话估计从小学开始就听了,可是又有多少人真的做到了呢?或者说少华自己,又有多少次做到了呢?我最擅长的应该是把头扎到沙里当鸵鸟吧。anyway,事情还是要一步步往前走的。关于明年要开工作室的事情,害羞的我,不大敢开口和人谈钱谈帮助的我,我还是要一步步往前迈出去的。
以我怂怂的个性来讲,我要告诉我身边的朋友,在文章里说出这个想法已经挺不容易的。具体一些细节措施也在每天每天的想,反正,一定会做到的。反正,就好像当年跑马拉松那样,每天练习练习,每天关注关注,每天交流交流,每天思考思考,最后还是可以跑下来的!
一定会有质和量的突破。
哈哈哈哈,我真是佛系创业啊!
没办法,我就是佛系本人嘛,答案就是要这样慢慢佛系生成嘛!

02
效率
效率的本质,取决于我们领悟周围世界的能力,以及衡量自己表现的能力。
哈哈哈,当时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有五雷轰顶的感觉!妈呀!这不是打辩论嘛!定义超级精准啊!!!我什么时候可以把话说的如此简单漂亮呢?
效率=(我们领悟周围世界的能力+衡量自己表现的能力)的平衡
首先,人对世界要有客观判断啊!其次,人贵有自知之明啊!
哎,说到这里,少华会有点小难过。因为这两项我都,呵呵。作为后现代的咨询师,我一直被活在主流社会金光闪闪的大师兄吐槽——你啊,你就是个很感性的女子!!!!
对世界的认知=自己的认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好吧,天生乐天派,活在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世界里,好像也没什么不好。但是呢?在现实世界里行走江湖的时候,就会受挫折了啦。就好像前面提到的,我想开展自己的事业,搞自己的工作室,发现,我除了会天天窝在家里写些不痛不痒的文章,周末和朋友搞搞辩论会,啥都不会了。。。
当朋友问我,少华你有资源吗?
我一脸懵逼啊。啥叫资源?
就是会给你活儿干的人。
木有。都是网上来的。
额。。。。。。好吧。。。。难怪你会焦虑。。。你都没有资源池。。。
我眨了一下我天真的大眼睛,一把年纪了在现实世界里如此天真都不知道是不是一件好事。哈哈哈哈。anyway,我倒是挺开心了,一把年纪了,我居然还有资本能让自己在现实世界里如此天真!
假装一下家里有矿,心中有金,哈哈哈哈。
嗯嗯,关于公平、效率这件事情,我一直和大师兄辩论来辩论去呢。至今没搞懂,不过呢,最近打辩论多了,确实温柔也好,强行也好,确实打开了我很多不想打开的视角。影响了很多我的看法。比方说,以前我对男性的态度很扭捏,经常一言不合就吐槽直男癌直男癌直男癌,用这种方式保护自己的玻璃心。
现在大方多了,哈哈哈。你们这些直男啊,都是硬理派男生!好固执,也好可爱!!
带着欣赏,好奇,八卦,以及向他们学习的心态和他们玩,也愿意很认真地关心他们,心疼他们,虽然偶尔会发脾气,打人,但还是收获了很多珍贵又深刻的友谊。
这些支持感和力量感,让我在广州越来越扎实,也越来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03
思考快与慢
没头脑的机制1和爱自省的机制2
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描述了人的两套分析机制。
他提到的“机制1”(自动机制)是无意识的、直觉式的,而且是瞬发式的。
它会调用我们的感觉与记忆,在一瞬间评估形势。
就好像吃东西的时候筷子掉了,你会条件反射地立马去抓它,不经过任何思考,即使筷子上沾满了酱汁会弄脏你的手。林丹在接李宗伟的扣球的时候,时间非常非常短,但是能接得非常漂亮,甚至反杀对方。少华在做咨询,和来访者对话的时候,有时候会想都没想,立刻反应对方话的时候。还有打辩论的时候的自由辩。
大家平时吵架的时候,意气用事的时候。
“机制2”(受控机制)是指有意识地分析与推理的过程,这个过程较慢。
这部分想法会权衡选择、做出决定,并进行自我控制。我们还会利用它来训练“机制1”,好让自己能当机立断。比如说林丹,辩手们在赛后复盘的时候,或者赛前讨论战术战略的时候,用的就是机制2。少华写文章的时候,反思,复盘的时候,也会经常这样。
大家写方案,做总结的时候。
简单来讲,机制1主要用情绪,本能,直觉,机制2会反本能,用脑子。
书里说,“机制1”很强大,因为它会调用我们积累多年的经验,以及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在生活中,或者说在所有你想有所建树的领域中,想要提高自己的胜任能力,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学习何时该信任直觉,何时该质疑直觉。
少华的机制1比较发达,这篇文章一经暴露了很多了,哈哈哈。
同时也在修炼机制2,写这篇文章这件事情本身,也说明了,哈哈哈哈。

啰啰嗦嗦写这么多,少华到底想说啥?
1.生成式的学习,真的很重要。 我这几年在努力生成自己的生活模式、工作模式、社交模式,自己找答案的过程很辛苦,很漫长,但也很刺激,收获满满。 2.提高效率。 更重要是学会更好理解世界和自己,找到适合平衡两者的方法。这点还需要继续加强。 3.思考快与慢 和前面两个点挺像的。直觉与后天思考调整模式。都在同步努力吧。 书读到一半,读完再写。哈哈哈,写了这么多之后,发现自己对这本书的理解又开始有点不一样了。当我开始写文章的时候,其实已经开始[生成我自己的学习了],哈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