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妈——写在妈妈60周岁
妈妈有严重的风湿,常常蹲下爬不起来,有近20年的高血压,常常头晕目眩,还有不知名的毛病,常常整个胳膊麻木,半夜麻得醒过来,却依然矫健地全凭一个人洗衣做饭养猪养鸡养娃种菜。
妈妈退隐“江湖”好多年了,自从比姐姐小六岁的我也独立后,她便回到农村老家,过上了田园的日子,再后来我也有了孩子,妈妈便在我和姐姐、老家之间切换,轮流帮忙照顾孩子,间或回老家小住。一度我以为,我的妈妈已经不是小时候作文里的妈妈了,直到最近发生的“保路运动”。
国庆节妈妈接到电话,是村里一个颇有些资产的“老总”托人打来的,“老总”在东北开了一家千人装修公司,本村连同周边村庄80%的务工者都在他的公司做泥瓦工、木工,他说通往我家的下坡路不好走,他要帮我们铺上水泥,顺便在附近修一个停车场。妈妈说谢谢他,不需要,请他不要动我家的路。
这个房子是外公外婆留下来的,静谧地,独此一户地矗立在村里地势最低处,矗立了30多年。我曾这样描写我的家:我家的院子,玫瑰和佛手,枇杷和李子,几畦青菜地,一方小池塘,一片小树林,一群小绒鸡,还有,勤劳的妈妈,可爱侄女。你可以在这里奔跑,享受这里的空气。妈妈说,这里才是真正的自由。



这条下坡路是我们回家的必经之路。小时候回外公外婆家,这条路也是我们百米冲刺的路,冲下来就是外公外婆的怀抱。
我不解:土路变水泥路不好吗?有人帮你修不是好事吗?妈妈告诉我:水泥路修完之后,路会变陡,我年纪大了骑车容易摔跤,现在的土路我们铺上的是石子,更加平缓和安全。最重要的是,他的目的是占用这条路,扩张他的范围。
我心里一惊,他一个大企业家,怎么会占这点便宜?
这才知道他在村里的所作所为。这位老总可能想为自己家里修建“后花园”,买通上下关系,在村里公然买村民的宅基地,以及公共土地。村民或是有家人在他公司务工,或是想要靠卖宅基地挣些钱,大部分也都配合了他的买卖,一座仿徽派的园林就这样修起来了,只是这“园林”房基总是要越界,死死抵住邻居的屋角,“让它三尺”的佳话断然是没有的,最后屋檐的水直接滴到邻居的院子里,有些邻居就是卖宅基地的人,有些邻居没有卖宅基地但是亲人在他公司务工,总之虽然吵得不可开交,却最终不了了之。
这位老总的妈妈也是村里的名人,见缝都要种树,以表示这块地是她的了。由于十分泼辣,是打架骂人的一把好手,村里无人敢招惹,十年前她把树种在了我家门前的路上,妈妈就和她干过一架,今年初她把树种在了我家的下坡路边,妈妈找村委会协调,最终往里移了一些,和帮这位老总打点这些的手下的伙计自是又一番争吵。
现如今,这条路又要遭遇怎样的命运?妈妈说国庆节先和孩子们过完,然后回家守着,却谁知,国庆节还没有过完,他们就趁我们不在家,在路上挖了沟准备砌停车场的围墙。亲人告诉我们之后,妈妈立刻电话给这位老总询问情况,老总说修的地方是在他买的地界上,与你不相关,妈妈说这是我家的必经之路,如何能是不相关?行好事修路当是越修越宽,你怎么越修越窄?电话不愉快地挂了,我听得很紧张,妈妈却很冷静,她决定连夜坐车回家。
我带着孩子和妈妈一起回家,我没有力量护路,也没有能力保护妈妈,可是我想陪在妈妈身边。
清晨5点到家后,发现自来水管也被挖断了,家里没有水。壕沟就挖在路上,本来仅通过一辆汽车的路又窄了近1米。
一宿没睡的妈妈麻利地收拾几个月没有住人的屋子,做好了早饭,开始到村里“上访”。村干部说“其实他也从来没有把我们放在眼里”。我看着村干部的逃避和不想搭理,着实很紧张,妈妈却很从容淡定,不吵不闹地执着着。村干部给老总打电话,老总说我让就是了,我们回了家。可是这“让”没有任何的行动,第二天他们开始动工了,在沟里铺钢筋,妈妈跳下沟扔掉钢筋,用身体护住这条路。老总手下的伙计(也是上次移树的伙计)自然又是骂骂咧咧,甚至上来推妈妈,妈妈毫不示弱,针锋相对。
后来村干部来了,进行现场调解。砌墙的位置往里挪了一些,最后纠结在几厘米,妈妈说给村长面子,就让出这几厘米。于是现场签订协议。后来又起几次波折和纠纷,墙最终按照协议约定的位置砌起来了。连日阴雨,50天了还没有竣工,妈妈只好在家守着,否则后面被施工破坏的路面不知何时才会修复。之后还会有怎样的冲突,我几乎不能预测。可以断定的是,必然还有波澜。然而妈妈始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我和老王双双出差,只好把孩子也放在老家,前两天回家看孩子,正是妈妈60周岁生日。做饭时和妈妈聊天,端详着头发早已花白的她,却看到了那个小时候,保护我,保护全家的妈妈。
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被一个工商局干部家欺负,妈妈坚持将他们告上法庭,身边人都劝:一个老百姓不要和当官的去闹了,肯定打不赢官司的,妈妈执着地要这么做,历经了几个月的曲折,最后终于胜诉,胜诉赔偿的费用也仅仅抵了起诉费。然而妈妈告诉我,人活着,不为名不为利,就是要这个气节。那一年,我在作文里写下了《我的妈妈》,妈妈成为了勇敢,坚毅的化身。
妈妈是一个裁缝,小时候我们在镇里的农贸市场开服装店,全家蜗居在市场里十几平的出租屋,然而妈妈却为我提供将近两平米的书桌,她在桌子的那头裁剪衣服,我在桌子的这头写作业读书。妈妈说,读书人就该有个读书的地方。
更小一些的时候放学回来不敢一个人在家里呆,妈妈就摆上板凳放在店门口,我一边等妈妈关店门,一边面对着来往的行人写作业。那时候妈妈说,毛泽东就是在菜市场读书的,心静了,在哪里写作业都行。
妈妈一边开着店,一边不舍得荒废家里的地,她觉得靠天收也能有点收成。于是常常在清晨五点拖着我和姐姐回家种地,7点回来开店门。暑假更是要求我和姐姐在地里干活,我常偷懒,妈妈也装作不知道。靠天收的玉米成熟了,又丑粒又少,妈妈煮熟了让我去叫卖。五年级的我就拎着小桶,去同学家推销我的玉米,又在农贸市场的店家推销。大家伙都很友好,买了这拿不出手的玉米。如今想来,却是童年挺美好的一段回忆。
小学毕业时,我们离开了从我记事起就蜗居的小屋,妈妈盘掉了年年亏本的服装店,和爸爸出去打工了。我周一到周五寄居在姨家,周末寄居在外婆家。想妈妈想得晚上哭醒,妈妈打电话跟我说:妈妈送你两个字,坚强。
初中那些年,我坚强地读书,初一时读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平凡的世界》。在那个世界,我觉得亲切。我开始给妈妈写信,都是些不寄出去的日记类的信。小时候我和妈妈总有说不完的话,问不完的为什么,妈妈总是一边忙碌着一边被问到词穷,还继续和我搭话。妈妈说我是“话奶奶”。在日记里,我继续和妈妈对话,时刻记着妈妈的教诲:读书,这样人才会明理。
中考时,我考上了市一中,当时家里要还债,姐姐也在上学。原来的初中是县里最差的中学,农村的孩子都被分在了这个初中。初中校长说我们要办高中了,你留下来,我们免掉你的学费。于是填志愿时,我一个人在家里做了这个决定。妈妈当然不忍心,她也劝我不要为经济担忧,砸锅卖铁她也会供我读书。可是15岁的我就是想为妈妈,为这个家做点什么。无奈,妈妈最后告诉我:我相信你可以做选择,做决定,妈妈只求你记住一点,永远不为自己的决定和选择后悔。
庆幸的是,至今我从未后悔过。读研时去内蒙古支教,妈妈送我去内蒙,不仅不阻拦我,还说跟着我看到了草原。后来的再支教,以及全职的公益工作,妈妈也都没有阻拦过。妈妈总是平静地告诉我,选择都是自己做的,不要后悔就好。
读研时,看到以前的小伙伴都开始工作挣钱了,本就贫瘠的家庭因为我的上学,更是毫无起色。我有时候会觉得对不起父母,会很焦虑。妈妈却总是宽慰我,她不羡慕别人,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好。后来的结婚,在家里婚礼都没有办,因为我不喜欢这些活给别人看的东西,妈妈也从不勉强我。妈妈稳固的内心,也延续到了养育我的孩子身上,比如拿出几十年前珍藏的我们的衣服给孩子穿,甚至把我的衣服改小给孩子,妈妈说吃穿是最不用去在意的。妈妈内心强大的自信就这样秒杀了我。
妈妈也很善良,把外公的衣服洗好整理好送给村里的一个残疾单身汉。在路上看见了残疾乞丐总要给一些钱。带她出去玩,看到一个穿戴整齐的中年人背着包在每一个垃圾桶捡瓶子,偶尔还要喝瓶子里剩下的饮料,妈妈会自己念叨,这可能是一个在外面打工的人暂时没有找到事做没有了钱,可能他还跟家里人说他在外面过得很好,她一路默默跟着这个人,观察着他,猜测着他的境遇……外婆中风的几年,妈妈呆在家里全职照顾,给外婆做康复,照顾饮食起居。
妈妈也有很多让我抓狂的地方,比如小时候水果要先吃烂的(店门对面就是卖菜卖水果的,妈妈常在一天清理的时候买回剩下的蔬菜水果,这样最便宜),直到好的水果也变烂了。同学生日到我家邀请我,死活不让我去同学家吃饭。现在帮我带孩子,用过的纸尿裤抖一抖还要继续给孩子用,她为能帮我节约一片纸尿裤而颇有成就感。翻出十年前散发着一股霉味的食品袋,装起给孩子做的馄饨放进冷冻室储藏,她珍藏的东西终于派上用场了,她也颇自豪。此类事情不胜枚举。我也试图和她争执过,然而,最终我投降了。如果让妈妈按照她的意愿做,她能感受到我爱她,我愿意这样。毕竟,孩子的屁屁和嘴巴都没有因此出现什么问题,不是吗?让妈妈用她最舒适的方式生活,是我现在能爱她的方式。

我的妈妈是万千想要通过自己的手艺和孩子的读书改变命运的农村妇女之一,妈妈的勤劳、勇敢、坚毅、善良,以及在经济窘迫中的韧性和稳固内心,也是中国妇女的缩影。相信你也在这里似乎读到了自己妈妈的影子。为我们的妈妈自豪。祝福60岁的妈妈。你一直是我寻找幸福路上的守护神。
2015年2月,翻到这张妈妈20岁的照片,当时写下一段“母亲记”,作为此文的补充。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母亲也有过策马奔腾的青春。她做裁缝,十三岁上工,南下做过制衣工厂女工,被软禁,逃离过。开过小店,开过服装店,被各种苛捐杂税不断上涨的房租压抑的气喘吁吁。和下岗的父亲北上打工,做泥瓦工,电工,及各种工种,每年年终为讨薪“斗志昂扬”。和父亲到姐姐身边照顾外孙同时为我挣学费,摆过各种类型路边摊,一路和城管斗智斗勇……55岁回乡务农,在这个村庄几乎所有人都成功逃离村庄之后。有时,我分不清是我对不起母亲还是这个国度让母亲这样的人活得如此艰难。小手工业者、个体户、农民工、小摊贩、农民,这是我母亲从少女到老年的全部经历中被这个社会烙下的全部身份。但在我心中,她曾是英姿飒爽的女民兵,她是手艺精湛的裁缝,她是不畏强权的女英雄,她是爱女爱家勤劳的母亲。她固执,也笨得很,她执拗地一路供我读书,不管村里人多早出来挣钱挣了多少钱。她太信赖我,无论我做什么样的选择她都尊重,选择伴侣选择工作选择人生都如是。以至于我所有的抱怨她都只一句:对你自己的选择负责。她执拗地劳作,哪怕毫无利润,她说因为人活着就要劳动。飒爽英姿的母亲。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我的消暑菜单609篇内容 · 22.1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063.9万次浏览
- 我的夏日出行计划318篇内容 · 10.2万次浏览
- 关于夏日的幸福小事201篇内容 · 13.3万次浏览
- 私藏夏日书影音清单288篇内容 · 17.8万次浏览
- 那些不上班的人都在做什么39篇内容 · 21.7万次浏览
- 跟文豪学说话28篇内容 · 9.6万次浏览
- 奇思妙想的夏日创作42篇内容 · 4.0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