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阅读指南(上篇)
https://mp.weixin.qq.com/s/oVGmTS2tSYAFaBIXti5fCg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让我推荐几本金庸小说看。我说没什么可推荐的,都看了吧。然而这两天在自己为各种读书报告急得焦头烂额之时,忽然意识到阅读真是讲究方法的,目的不同,方法也不同。虽然读金庸不需要什么独到的方法,但是对作品的选择与阅读顺序,却很值得讨论。因而,我便有了写一篇金庸小说阅读简明指南的想法。
但是需要声明的是,首先,在下并非中文系出身,没有受过严谨科学的专业训练;其次,在下实在没读过几本书,观点未免浅陋;最后,文中对于各部作品的观点都是在下的一家之言,因而会不同程度地带有一定主观色彩,如果因此而影响到您对于金庸作品的选择与阅读,那在下只好先行谢罪了……
首先放一个老爷子创作时间表:
《书剑恩仇录》,1955年
《碧血剑》,1956年
《射雕英雄传》,1957年—1959年
《雪山飞狐》,1959年
《神雕侠侣》,1959年—1961年
《飞狐外传》,1960年—1961年
《白马啸西风》,1961年
《倚天屠龙记》,1961年
《鸳鸯刀》,1961年
《连城诀》,1963年
《天龙八部》,1963年—1966年
《侠客行》,1965年
《笑傲江湖》,1967年
《鹿鼎记》,1969年—1972年
《越女剑》,1970年
(该表来自搜狗百科)
先从这五部读起:《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和《笑傲江湖》,阅读顺序如上。
为什么要从这五部读起呢?
首先,因为老爷子说过,自己的作品里,长篇的较短篇的好些,后期的较前期的好些。而他的作品里,最长的几部基本都在这里了,除了《鹿鼎记》。
其次,因为这五部作品,基本就把世人心中的“金庸小说”的特征都涵盖了。首先在语言风格上,从《射雕》开始,老爷子的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已经基本成熟——带着浅近的文言,喜用四字词语,流畅滑顺,看起来似乎朴素淡薄,但是笔力万钧;冷静地站在书外叙述,几乎不跳到书里大肆煽情或者说教,但是极少数的一两次情不自禁,又足以让读者沉浸其中。
(关于语言这点,且容在下多说两句。私以为老爷子的语言是他的作品中最值得称道的两点之一,在下读了十几年,每一部都读了将近二十遍,却从来没有感到厌倦的原因,正是因为老爷子的语言。悬念什么的,揭开了之后便索然无味了;人物就算魅力再大,也架不住十遍二十遍地看。只有语言,是常读常新的。)
其次在人物设定上,这几部的男主角大多都比较有金氏男主角的感觉:出场的时候都带点屌丝气(萧峰除外),总是能机缘巧合地捡到深山老林的秘籍或者捡到深山老林里的前辈高人(萧峰除外),总是能莫名其妙地获得一身浑厚内功而自己一开始往往不知道怎么用(萧峰除外),明明自己傻了吧唧或者姿色平平却总有美女来倒贴(萧峰除外,等等这么表达似乎有歧义,我不是指萧峰没有美女倒贴,我是说萧大侠不傻了吧唧也不姿色平平啊),等等。当然这些都是表皮,真正重要的一点是,这几部里的男主角,都是不同程度上的理想主义者,都带着很纯净的善良之心,老爷子在写主角之时,都是带着赞赏的目光来写的。
再次,这五部小说的格局的广度与主题的深度,都足以作为金庸小说的天花板了。《射雕》《神雕》两部,写尽了家国;《天龙八部》一部,写尽了命运;《笑傲江湖》一部,写尽了自由。至于《倚天屠龙记》……大概写尽了“渣男真是讨厌”?
顺便一提,在领略这五部作品的格局与主题时,阅读顺序是非常重要的。自《射雕》到《神雕》,能感受到家国情怀的逐渐升温直至沸腾;到《倚天屠龙记》,家国情怀已开始衰落,而对于全天下人的悲悯开始萌发;到《天龙八部》,对家国情怀的歌颂已完全转化为对每个人命运的感慨;而到《笑傲江湖》,这些都不再重要了。老爷子不再写郭靖式的民族英雄,也不再写萧峰式的赫拉克拉斯,家国与命运似乎都成了身外之物,他开始写普通人令狐冲,开始探求内在的、复杂的人性。
以及,在武功设定上,这五部小说中的武功也基本可以代表金氏武功的特点:比如重视内功,比如武功之中往往含着哲理,比如空明拳(空碗盛饭,空屋住人),无招胜有招和无剑胜有剑,九阳神功(他强任他强),和那个最经典的“这下我可全忘了,忘得干干净净了!”
最后,我们最熟悉的金庸江湖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少林武当、丐帮与魔教,在这五部书中是势力最强大的。此外,峨嵋派的门人在这五部书中出场时总是出家人,点苍派的门人在这五部书中出场时总是作为雷声大雨点小的龙套,青城派的门人在这五部书中出场时总要格一下老子。这些设定,可以说都是非常金庸的。
简而言之,读过以上的五部小说,世人熟知的那个金庸武侠世界,便已是有血有肉有轮廓了。如果您读完之后已经满足了,那完全可以停下;如果您还不满足,那请继续看下去。
以上五部小说,是用非常金庸的手法来写金庸武侠世界。那么下面的两部小说,则是以不那么金庸的手法来写金庸武侠世界。
它们是《飞狐外传》和《雪山飞狐》,也称“飞狐”系列。
这两部小说彼此之间的关系也非常有趣,建议您先看《雪山飞狐》再看《飞狐外传》,因为虽然前者的故事发生在胡斐27岁时而后者的故事发生在胡斐17岁左右时,但是前者的创作时间却早于后者(可参考本文前面的金庸创作时间表)。
《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中的内容,基本没有脱离我们熟知的金庸武侠世界。但是限于篇幅与其他缘故,这两部作品的格局偏小,然而风格均非常独特。
《雪山飞狐》的故事从开始到结束,只经过了一天。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采用了几个人轮流讲故事来还原曾经的一段故事的手法,以及开放式的结局,这两点都是金书中仅见。另外除了故事叙述手法和结局外,本书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也非常惊艳,胡一刀堪称金书中第一流的大侠形象。
《飞狐外传》最大的特点,在于添加了一些老爷子称为“文艺腔”的语句,整体带着较重的抒情气氛,这在老爷子的长篇小说里也是绝无仅有的。看完本书,就能明白,老爷子之于抒情,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读惯古龙的看官也不妨来看看这部,比较一下金庸式抒情与古龙式抒情哪一个更符合自己的口味。
看完了《飞狐外传》与《雪山飞狐》,老爷子构建的梦幻般的武侠世界,就已经完全成型了。
既然梦已经成型了,再睡下去,就只有破碎了。
于是下一部推荐的是《鹿鼎记》。
我猜可能有看官会疑惑,为什么不把《鹿鼎记》放在必读的几本之中。的确,按老爷子自己的说法,篇幅最长而成书最晚的《鹿鼎记》,应该是他的巅峰之作。而仔细分析,《鹿鼎记》从语言、格局、人物塑造、情节各方面来看,都是老爷子作品中的第一等。
但是《鹿鼎记》是残忍的,正是在这一部小说中,前几部作品惨淡经营构建出的那个理想主义者的江湖梦,破碎了。
而且这个梦的破碎,不仅因为时代的大铁锤在外面敲打,也因为这个梦自身的腐烂。
《鹿鼎记》里没有大侠,只有英明的异族皇帝、精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却不懂如何为民造福的官僚、形象高大却不得好死的江湖领袖、武功高强的白痴、心怀忠义却只会为了自己的小团体而窝里反的反清人士、饱读诗书却最终要推一个流氓上皇位的学问家和流氓自己。在《鹿鼎记》的世界里你再也无法光明磊落地活成理想主义者的样子,每个人身上都不得不带一点现实主义的猥琐味道。
这部小说里不需要命运那样宏大的字眼,甚至家国都成了个彻头彻尾的笑话——谁知道韦小宝是汉满蒙回藏哪一族的人呢?更何况,这个世道是换个皇帝就能改变的吗?纵观全书,又有哪一个人比康熙更适合做皇帝?
但是,老爷子毕竟让他的男主角做了最后的垂死挣扎。在《鹿鼎记》的世界里,韦小宝不在乎家国,不想活得光明磊落,也不见得多么善良,甚至连爱情都不相信了——然而,他还那样认真地守着义气,虽然这份义气里,也带了一点点市井气。
介绍到这里,金庸武侠世界体系便算真正地、完整地结束了。当然或许您会疑惑我为什么没提《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因为这两部小说的水平比之后来的作品实在是差了不止一个档次,不仅体现在人物塑造、情节等方面,也体现在语言上。看过了老爷子后期的作品再来看《书剑恩仇录》,会觉得语言的表现力大为逊色。
不过这两部小说也的确是金庸武侠世界体系里的,所以如果是真爱粉的话可以拿来翻翻。《书剑恩仇录》中的部分人物在《飞狐外传》中也有出场,《碧血剑》里的部分人物,在《鹿鼎记》里也有出场,可以对比来看,就能明白老爷子的笔力进步是如何之大了。
此外,《书剑恩仇录》里面的几段仿《红楼》和《水浒》的文字,因为刚开始创作的缘故显得较为生涩,模仿的痕迹比较明显,但是读起来还是很有味道,尤其是文泰来客店遇敌一段,纯是粗线条的描绘,读起来很有《水浒》的味道。此后金书里尽有爱喝酒吃肉的豪杰,然而再无第二人能吃喝得酣畅淋漓到浑身流汗的。
《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雪山飞狐》《飞狐外传》《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这十部作品,呈现了金庸武侠世界体系的全貌。
而《侠客行》《连城诀》《白马啸西风》《越女剑》《鸳鸯刀》五部作品,私以为并不在上述体系之中,且因普遍篇幅偏小、知名度偏低的缘故,在下打算另辟一文介绍。
……好吧其实是今天懒得写下去了,请列位看官原谅……
……忽然发现这样不知道怎么结尾了……
那就祝我的室友生日快乐吧!
在下的室友S,嗯,忽然发现我两个室友都姓S,那就在下的室友S1,呃,怎么感觉忽然回到了高中计算阴影面积的时代……
咳咳咳总之我的的室友之一今天满19岁了!她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女性,这么说貌似有哪里很奇怪……但是我是很真诚的。虽然在下没什么本事,但是向来处在眼睛长在脑袋顶上的状态,再加上常年看武侠小说和少年漫画,导致我中二得不大容易把不会武功也不会忍术卍解念能力和替身的人类放在眼里……
呃跑题了,总而言之我想说,这样一个眼高于顶的我都非常尊敬的女性,一定是个非常好的人!因而在这里悄悄地祝她生日快乐!
忽然想到她发现我用祝她生日快乐来结尾会不会揍我……
(《金庸小说阅读顺序指南·上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