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秒思考》--第一天 前言+第一章
前言
作者在前言中提出多数人无法进行深入思考的现状。
由于这个原因,导致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陷入困境产生焦虑。
但这个问题的产生并非由于个体智力不足,而是我们从小到大缺乏这方面的培训。
作者简要的提出了对应的思考方法。A4纸思考法,将每一个想法都用一张a4纸写下来,并且必须在一分钟内写完。每天写10张,放在文件夹里,在当天整理完毕。
全书一共五章,作者将在前两章内容中解释关于启发思考和“零秒思考”的内容,从第三章开始介绍具体的方法。
第一章 启发思考 a4笔记法的好处
1.1 将脑中的意向变成语言的好处 学会使用语言
我们的头脑会不停的产生各种想法,这些想法便是我们对不同的事物产生的最原始的思考。将这些初期的思考转化成语言,能帮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自己的想法,促进对思考的加工。
将抽象的想法通过语言具像,能够给我们带来好处:
第一, 将心情转化成语言能够发泄释放心中的情感。
虽然不抱怨不想说其他人坏话这样的想法很好,但是心中的念头却不会就这样凭空消失,终将卷土重来。并且,压抑的情绪可能不受控制的发泄到无辜的他人身上。
与此相比,写在纸张上,将它收到除了自己没人看得到的地方,造成的伤害微乎其微。
第二, 脑海中出现的,还有许多是一闪即逝的灵感和创意。在它们消失之前,用文字捕捉下来,便有机会将它们转化为现实。
1.2 以自如的准确使用语言为目标 适应语言的使用
记录想法的目标是,学会更好的用语言来准确的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如此我们能更好更顺畅的和别人进行有效沟通,避免词不达意造成误解。
生活中,我们面临的许多造成烦恼的问题,如果能够顺畅准确的和对方沟通,便能得到建设性的发展。然而往往令问题恶化的是,在事情的最初,由于过分焦虑,逃避沟通导致延误了解决的最佳时机。
如果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可能会导致产生想了也没有用的放弃心理,如此就放弃了动脑,人也就得不到成长。
而适应语言使用语言,我们就能够更加随心所欲和准确无误地表达自己的意图。
1.3 捕捉语言的核心思想和偏差 加强语言使用的技能
我们在使用语言时应该学会注意语言中的偏差。
在语言中每个人对其大致理解不会有太大的分歧的部分,是语言的核心意思。
但是基于每个人的标准、价值观、背景、经验的不同,语言又会存在不同幅度的偏差。比如说,做到什么样算是“全力以赴”。
经常思考解读不同的人使用语言时的偏差,以了解对方表达的真实意图。
长久的进行这样的锻炼,可以让我们对语言的感觉更加的敏锐。
语言感觉敏锐的人既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意图,也能很好的捕捉他人传递的信息,这样在工作时和生活中能够更加有效的解决问题。
1.4 肤浅的思考
作者认为虽然许多人以为自己经常进行思考,然而实际上只停留在非常肤浅的表层。肤浅的思考是指在遇到问题时,并不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也没有去寻找对应的解决方法,并对这些想法进行整理和说明。
没有进行深入思考的表达,容易带上表达者的主观情绪。情绪化的表达带来的结果是重点模糊,逻辑不清,让周围的人不明白说话者的意图。
有效的思考,应该是提出问题,分析造成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对于一个课题,不进行深入研究,也没有高质量的解决方法,而只是接触到问题表面就停止,这样的思考是徒劳无动的。它既不能让人更好的了解事物的本质,也不会提高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要做的是,不断的进行深入的思考,想出所有的可能性,并对其进行评价和排序等加工。这和举重训练一样,越加以练习越有力气。
所有的人都能够通过训练,让自己比现在更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能够更精确的理解和使用语言。
1.5 思考误区:沉思默想和滔滔不绝
接下来作者分析了两个思考误区:沉思默想和滔滔不绝
沉思默想是指将所有的思考都在脑中进行。由于头脑想法的瞬时性,这样的思考不能够做到全面,经常会产生绕圈子的结果,并且十分容易产生思想漏洞。
滔滔不绝则是指在想法一产生的时候就不加以整理的说给别人听,这样的做法虽然在表达过程中也会触发新的想法和观点,但是因为没有办法进行系统的整理,因此无法形成逻辑清晰系统的观点。
作者提倡用PDAC的模式进行思想的表达。plan计划-do执行-check核查-action行动,先对思考结果进行加工整理,清晰明确的传达给对方。
滔滔不绝这样的做法,在情绪不平静的状态下,还容易变成爆发式的表达,变成情感的宣泄,给对方带来情绪垃圾。而于自己宣泄之后可能就放弃了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失去了学会独立思考,整理问题,明确前进方向的能力。
因此,我们应当学会在面对问题时,在想法消失前,及时的将它写下来,对它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更全面的分析。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对一个课题的统观大局意识。了解它的整理,构架,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