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一些小温暖
不知道是不是性格的关系,我总是习惯回忆一些以前的事情。
尤其是那些让我觉得很温暖的事情。
一, 春天
家里是农村的,小时候,非常喜欢春天。
一到春天,走到田野上的小路,大约宽20里面的田埂吧,都是泥土,光脚踩上去,路面是软软的,还带着阳光晒过后的温度,暖暖的,很舒服。放眼望去,一片片的紫云英,风一吹,波浪一样起伏。
然后,会有蜜蜂。田里都是在农活的村民,爸爸妈妈也都在。心里就会觉得又暖和,又热闹。
早晨,还朦胧睡着呢,家门口的池塘边上已经有人在洗衣服了。那个时候的池塘水很干净,大家连洗菜都是在池塘里面。棒槌击打衣物的声音,特别清脆,很多个早上,就是在这样清脆的声音中醒来。
池塘边还住着一户人家,我叫他们分别是柴爷爷,柴奶奶。柴奶奶是一位非常爱干净的,也很会生活的人。她在自己家门口靠近池塘边上,磊了一个小花园,现在还能记着那些盛开的月季花,真的很好看。
再往远处,农田已经在耕种了,水牛拉着犁,偶尔传来赶牛的人的吆喝声,还有水牛的哞哞声,春天真的来了。
隔壁太爷爷家的屋檐下还有燕子的窝,经常能看到燕子飞来飞去。
那个时候春天给我的感觉就是 暖洋洋的,很松快,然后,热热闹闹的。连吹到脸上的风都带了一点点的甜味跟暖暖的温度。
二, 农忙
我们那个时候上小学,是有一个假,叫做农忙假。
意思就是家里最近一段时间很忙,地里的庄稼要成熟了,收割了,小孩要回家帮忙的。
1. 摘棉花
有水的,叫做田,其实就是水田,一般种稻谷比较多。当然,收割稻谷的时候,其实田里基本上也干了,泥土稍微有点软,踩上去其实挺舒服的,软软的,但是脚又不会陷下去。
而没有水的,一般叫地。旱地。
棉花一般是种在旱地上的。从小小的苗开始长,到后来开花,有淡黄色的,印象中好像还有白色的花,有点像一个小的酒杯,花瓣薄薄的吧,不是很惊艳,但是也还好看的。
然后,慢慢的就结果了,绿色的果皮,太阳晒,时间过去后,果皮裂开了,里面就是白色的棉花。
刚开始只是露出一点点,指头摸上去,其实是硬的,慢慢的,就整个都绽放开了,洁白色的,如果棉花质量好,真的是很像蓝天上的白云。
我会跟我妈妈背一个布包,再带一个大的竹筐,然后去摘棉花。因为那个时候我还在读小学吧,所以我妈妈给我一块大棉布,围在我的腰上,两边各留了个口子,摘下来的棉花刚刚好放进布包里面。
一个人负责左右两行,看到完全成熟的棉花,就摘下来,塞进我的布包里面。
小时候,个子也不高,一钻进去,基本上就只露出一个头。然后,暗暗的跟妈妈在比赛,摘到中间了,会抬头看看我妈妈摘到哪里了。
布包塞满后呢,就解开来,把棉花倒进竹筐里。基本上,2个小时左右,棉花地里成熟的棉花就摘光了,我就跟妈妈一起抬着竹筐回家。
如果时间还早,就得把棉花拿到晒谷场去晒,连续晒个几天,棉花里面的水分就晒干了,这样的话棉花就不会发霉。
最后一天的傍晚,我记得是晚夏,太阳下山的比较晚。
棉花晒在竹席上,妇女们都做在竹席上挑棉花,把不好的挑出来。
我们小孩就在竹席上玩耍,打闹,你追我赶的,特别的热闹。远处是淡淡的晚霞,有时候还能看到太阳缓缓坠入山谷。
回忆起来的快乐的童年。
2. 麦收
感觉很多人都没有看到过成熟的麦子吧。
其实我也是很久没有看到了。麦子分小麦跟大麦。据我有限的知识,小麦是用来磨面粉的,而大麦是用来喂猪的(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哈哈哈)。
麦苗青青的,其实真的跟草坪上的青草很相似的。慢慢的就长出来了麦穗,绿色的,麦粒会慢慢的变爆满,绿色的。这个时候如果咬开麦粒,会流出牛奶色的麦浆,慢慢的,全部都变成金黄色了。
收割麦子的时候刚好是夏天,晚上有很多的萤火虫。麦杆子中间是空心的,小时候会把萤火虫抓来放进麦杆子里,然后小伙伴们各种疯跑。
那个时候的夏天,比现在热闹多了。
3. 纳凉
小时候暑假,会去外婆家。外婆家在山村里。夏天晚上,外公扛着凉椅,拿着大蒲扇,我就跟在后头,一起走到村头的大空地里,各家各户的老人,成年人,小孩都z出来了。然后,开始有人讲故事了,有鬼怪的,也有童话的。其实现在回想起来,确实很热闹。
这些,都是我的人生中让我一回忆起来就觉得很温暖的场景。现在我的内心可能是一片荒芜,家乡也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回去,尤其是没有在春天回去过。
这些记忆中的,让我人生感受到的美好跟温暖,我会慢慢来一点点补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