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讲谈社·小岛毅)
“唐宋变革”是贯穿全书的主线。说到宋朝,文化、艺术、科技、经济领域都发展出新领域,宋词、汝窑、文人字画、造纸、印刷、纸票流通、市商经营等等诸如此类,也深刻影响了邻国日本的禅宗、字画、建筑、茶道。如果说,唐朝的性格是豪放大气,宋朝的性格则是殷实儒雅。
宋朝开国靠的是武力,无论宋朝历史如何美化,依靠武力在五代十国的乱战安身立命、问鼎中原,显然离不开实力,既要经济支柱也要军事力量。武力夺取政权的宋朝,在“杯酒释兵权”之后,却坚持选择了“以文治国,平天下”。为了坐稳江山,对内看似稳了,而对外却持续不安。
宋朝经济殷实,文化繁荣,所以有资本有实力。对外敌侵略以物资年贡换取和平协定。其实,这是一种极其不稳定的平衡,受制于对方的守信程度或政权稳定度。北宋灭于金、南宋灭于蒙古,多多少少都有此类因素影响。北宋岳飞、南宋文天祥,也因为充满民族情怀、奋起反抗精神,成为民族英雄,甚至跨越时空,在清朝统治时期被立为典范。
始于宋代的程朱理学,通过注释儒家经典的主要方式,构建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并通过进入官定的科举必读“辅导书”,成功占据文化的制高点,深化发展了儒家传统文化,从前的士大夫约束,延伸到对百姓庶民的全面规范,也诞生出可悲可笑的愚儒例子。
为宋朝灿烂独特的文化而自豪,也为宋朝衰微的军事队伍而惋惜。凡事有个度,超过就变质了。宋朝再有经济文化软实力,最终还是抵不过北方游牧民族金戈铁马的硬实力,这也许就是丛林法则的历史版。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