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站,天后 —— 郑秀文悉尼 Love Mi 演唱会
每一次看演唱会,更像是一场岁月的洗礼。成千上万的人,在不同的年纪不同的场合听到你的歌,曾被你用不同的方式打动,然后又在这一刻聚集到舞台前,各怀心事,来再一次重温那些片段。当然,其中也有你的片段,那些作者的片段,那些或欢颜或迷醉或泪眼朦胧的剪贴,好像是一股洪流,在短短两三个小时内迸发回荡消化。每一年或每隔数年的新专辑,也像不同年纪拍的照片,K歌记录着成长的岁月。
初听郑秀文是在1995年,初入华纳的第一张唱片《舍不得你》,虽然本人难以认同主打歌“舍不得你”所表达的价值观,但仍然被Sammi多变而出色的表现力所打动,不论是低吟迷醉的“Tequlia一杯”,还是有如狂澜的“爱的挽歌”,都令人难以忘怀,从此开始关注她的音乐生涯。其后的《放不低》与《浓情》两张专辑延续了动感丰富的风格,但未有太大突破。直至九七年《生活语言》与《我们的主题曲》将她的音乐生涯推向第一个高峰,尤其是《生活语言》我认为是迄今Sammi最出色的一张唱片,从头至尾一场峰回路转的音乐盛宴,它前卫、大胆、性感,但是又通俗而亲切。 九八年与九九年的专辑水准稍有下落,但与同期女歌手比起来仍然在浪潮尖端(我觉得其精彩与前卫甚至超过了那个时期的王菲)。2000年的《Lady First》开始了与人山人海的合作,延续至今,01年随着电影《瘦身男女》的上映,专辑《Shocking Pink》将她推上了又一个K歌天后的颠峰,陈辉阳与林夕作的“终身美丽”可以说是她音乐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单曲。02年的《爱是……》专辑尝试与LMF的合作,由此Rap也成为她唱片里经常出现的元素。04年的《La La La》专辑在我的Sammi List上排名第二,Bossa Nova风格的“调情”带来前所未有的新鲜感,改编朴树的“我爱你,再见”则将绝恋之痛发挥到极至。零零年至零四年也是她电影事业的高峰期。
然后,如日中天的天后生涯突然一个急刹车,她在乐坛影坛几乎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关于抑郁症、暴食、自杀、行为失控的传闻四起。究其源头,无非是电影《长恨歌》。
《长恨歌》原本就是一部具有杀伤力的小说,而电影的滑铁卢不仅让关锦鹏对导演能力丧失了自信,更给全心投入的郑秀文更带来了身心双重打击。在零五年到零九年年底之间,除了零七年的Show Mi演唱会,在音乐和电影方面没有任何进展。
等到零九年底,Sammi凭借专辑《信》以新的姿态出现。但让人感慨的是,虽然曲风仍然时尚,但内容已然全部是福音歌曲,她也成了一个诚心皈依天父的教徒,最后是宗教的力量让她重新站起来。听着这些关于罪与救赎的歌曲,其中没有K歌的畅快流离,没有男欢女爱的小情小爱,只感觉,像在阅读关于岁月的残酷寓言。
是夜,我们早早关了店,到市中心的 Sydney Entertainment Centre。在这里看演唱会的缺点是场地小而简陋,舞台也比较寒酸,远无法和红馆或是上海的剧场相比较。但优势也十分明显,因为场地小,内场区一共只有挤窄的20排,所以离舞台十分近,看得很清楚。澳洲的保安措施比较严格,拿手机拍照片就算了,拿摄像机录的话会被警告,但我还是在最后Encore的时候趁乱拍下了Sammi唱终身美丽的镜头。
整场演唱会让我最不满意的是:声音实在太响了!!!分贝数简直到达了武器的地步,低音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令人“肝胆俱裂”,坐在座位上几乎被震到弹起。演唱会结束后我的一边耳朵可以说处于半失聪的状态。
虽然原本就预料到本场演唱会将具有一定的宗教性,但还是没料到会这么像教堂的布道会,大屏幕的动画主题是禁果与末世,“罪与罚”的行尸走肉戏装,紧跟着“上帝早已预备”的褪壳成天使,都是摆明了普渡众生的用意。这让演唱会的定位显得奇怪:舞台风格是狂野的怪诞的性感的,但歌曲内容却是宗教的禁欲的。当然,信教者总是能从圣经中找到依据的。
由于这样的定位,演唱的曲目有一半都是新专辑中的歌曲,还有许多英文歌,让想要怀旧听K歌Melody的观众多少有些失望。但也不乏亮点,一个是唱华星时期的“娃娃看天下”,她说,现在唱这首歌的心态已经和十几年前大不一样,当再次听到从她口中唱出“如今自己继续每日制造我热热闹闹一生,但在美梦里又渴望再做个简简单单的人。回头问问这天空,这人生可轻易吗,这些你到底明白吗?”十数年浮华如梦,到头来返璞归真,最珍贵是当天的青涩,现在的她或许才能真正演绎出曲中沧桑。冯正写的歌很少,却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像陈慧娴“奇妙旅程”,容祖儿“这分钟更爱你”,莫文蔚“老地方”。
再次演唱“长恨歌”的段落也值得玩味,她说这首歌是她生命中一个重要的历程,让她领悟了很多东西,所以希望和大家再次分享。其实换句话说,这就是直截地告诉大众:我如今可以直面失败。虽然影片本身是失败的,但挫折可以是一种成长,如果你们从这个角度看,拍这部电影的经历其实是很有价值的,没有它也就不会有今天的Sammi。她的这种姿态给予了这部电影这首歌新的意义,也给了重返歌坛一个好的基础。但我个人其实一直蛮喜欢这首歌的,因为是老歌+典型PMPS电子风,我的软肋。比较吸引目光的是这时候背后大屏幕的幻灯片,从前未流出的长恨歌剧照,Sammi身着老上海的衣服,或许是新拍的也未必,总之颇有味道。
比起这些用心演唱的歌曲,旧歌的Melody就显得应景,没有“爱的挽歌”,没有“为何又是这样错”,没有“忘记巴黎”,没有“最后一次”,没有“交换温柔”,没有“调情”。但至少还有“落错车”,还有“生活语言”,还有“插曲”。反正众口难调,演唱会不是为我一个人开,也没什么好抱怨的,相信喜欢“叮当”或“叮叮当”这样的歌曲也一定大有人在。
主打歌“信者得爱”在唱片里感觉一般般,听现场的话果然震撼得多,非常天后非常霸气,但要我评论的话,铿锵有余,底蕴不足。
再说一下乐队,因为《信》由人山人海监制,估计这场演唱会的乐队也会有他们出现。果然蔡德才梁基爵都在后面。每次看演唱会,不管是在香港在上海还是在悉尼,后面乐队总是这几个人,这大概是注定的。
服装方面,雷人度比较高,而且都是清一色大坎肩。不过想想陈奕迅还敢穿婚纱,Sammi的喷射烟花装、金轮法王装、Mario蘑菇装和史泰龙背心也实在算不上出奇。
最后再说一下郑秀文本人。第一,现场唱功基础好,底气足,反正整场演唱会我只听到一个破音。第二,体力不算好,每唱两三首歌就要换装休息。第三,真的很瘦,但是不至于瘦到惊人(比如陈鲁豫),就是手臂上肌肉明显,不太好看。第四,真的是太平公主,穿上背心的时候,一点都没有。
演唱会结束的时候已经十一点,走到街上,唐人街夜市依旧。我觉得Sammi在音乐上还是可以再有突破的,如果可以用比较轻松的心态来做下一张唱片的话。
初听郑秀文是在1995年,初入华纳的第一张唱片《舍不得你》,虽然本人难以认同主打歌“舍不得你”所表达的价值观,但仍然被Sammi多变而出色的表现力所打动,不论是低吟迷醉的“Tequlia一杯”,还是有如狂澜的“爱的挽歌”,都令人难以忘怀,从此开始关注她的音乐生涯。其后的《放不低》与《浓情》两张专辑延续了动感丰富的风格,但未有太大突破。直至九七年《生活语言》与《我们的主题曲》将她的音乐生涯推向第一个高峰,尤其是《生活语言》我认为是迄今Sammi最出色的一张唱片,从头至尾一场峰回路转的音乐盛宴,它前卫、大胆、性感,但是又通俗而亲切。 九八年与九九年的专辑水准稍有下落,但与同期女歌手比起来仍然在浪潮尖端(我觉得其精彩与前卫甚至超过了那个时期的王菲)。2000年的《Lady First》开始了与人山人海的合作,延续至今,01年随着电影《瘦身男女》的上映,专辑《Shocking Pink》将她推上了又一个K歌天后的颠峰,陈辉阳与林夕作的“终身美丽”可以说是她音乐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单曲。02年的《爱是……》专辑尝试与LMF的合作,由此Rap也成为她唱片里经常出现的元素。04年的《La La La》专辑在我的Sammi List上排名第二,Bossa Nova风格的“调情”带来前所未有的新鲜感,改编朴树的“我爱你,再见”则将绝恋之痛发挥到极至。零零年至零四年也是她电影事业的高峰期。
然后,如日中天的天后生涯突然一个急刹车,她在乐坛影坛几乎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关于抑郁症、暴食、自杀、行为失控的传闻四起。究其源头,无非是电影《长恨歌》。
《长恨歌》原本就是一部具有杀伤力的小说,而电影的滑铁卢不仅让关锦鹏对导演能力丧失了自信,更给全心投入的郑秀文更带来了身心双重打击。在零五年到零九年年底之间,除了零七年的Show Mi演唱会,在音乐和电影方面没有任何进展。
等到零九年底,Sammi凭借专辑《信》以新的姿态出现。但让人感慨的是,虽然曲风仍然时尚,但内容已然全部是福音歌曲,她也成了一个诚心皈依天父的教徒,最后是宗教的力量让她重新站起来。听着这些关于罪与救赎的歌曲,其中没有K歌的畅快流离,没有男欢女爱的小情小爱,只感觉,像在阅读关于岁月的残酷寓言。
是夜,我们早早关了店,到市中心的 Sydney Entertainment Centre。在这里看演唱会的缺点是场地小而简陋,舞台也比较寒酸,远无法和红馆或是上海的剧场相比较。但优势也十分明显,因为场地小,内场区一共只有挤窄的20排,所以离舞台十分近,看得很清楚。澳洲的保安措施比较严格,拿手机拍照片就算了,拿摄像机录的话会被警告,但我还是在最后Encore的时候趁乱拍下了Sammi唱终身美丽的镜头。
整场演唱会让我最不满意的是:声音实在太响了!!!分贝数简直到达了武器的地步,低音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令人“肝胆俱裂”,坐在座位上几乎被震到弹起。演唱会结束后我的一边耳朵可以说处于半失聪的状态。
虽然原本就预料到本场演唱会将具有一定的宗教性,但还是没料到会这么像教堂的布道会,大屏幕的动画主题是禁果与末世,“罪与罚”的行尸走肉戏装,紧跟着“上帝早已预备”的褪壳成天使,都是摆明了普渡众生的用意。这让演唱会的定位显得奇怪:舞台风格是狂野的怪诞的性感的,但歌曲内容却是宗教的禁欲的。当然,信教者总是能从圣经中找到依据的。
由于这样的定位,演唱的曲目有一半都是新专辑中的歌曲,还有许多英文歌,让想要怀旧听K歌Melody的观众多少有些失望。但也不乏亮点,一个是唱华星时期的“娃娃看天下”,她说,现在唱这首歌的心态已经和十几年前大不一样,当再次听到从她口中唱出“如今自己继续每日制造我热热闹闹一生,但在美梦里又渴望再做个简简单单的人。回头问问这天空,这人生可轻易吗,这些你到底明白吗?”十数年浮华如梦,到头来返璞归真,最珍贵是当天的青涩,现在的她或许才能真正演绎出曲中沧桑。冯正写的歌很少,却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像陈慧娴“奇妙旅程”,容祖儿“这分钟更爱你”,莫文蔚“老地方”。
再次演唱“长恨歌”的段落也值得玩味,她说这首歌是她生命中一个重要的历程,让她领悟了很多东西,所以希望和大家再次分享。其实换句话说,这就是直截地告诉大众:我如今可以直面失败。虽然影片本身是失败的,但挫折可以是一种成长,如果你们从这个角度看,拍这部电影的经历其实是很有价值的,没有它也就不会有今天的Sammi。她的这种姿态给予了这部电影这首歌新的意义,也给了重返歌坛一个好的基础。但我个人其实一直蛮喜欢这首歌的,因为是老歌+典型PMPS电子风,我的软肋。比较吸引目光的是这时候背后大屏幕的幻灯片,从前未流出的长恨歌剧照,Sammi身着老上海的衣服,或许是新拍的也未必,总之颇有味道。
比起这些用心演唱的歌曲,旧歌的Melody就显得应景,没有“爱的挽歌”,没有“为何又是这样错”,没有“忘记巴黎”,没有“最后一次”,没有“交换温柔”,没有“调情”。但至少还有“落错车”,还有“生活语言”,还有“插曲”。反正众口难调,演唱会不是为我一个人开,也没什么好抱怨的,相信喜欢“叮当”或“叮叮当”这样的歌曲也一定大有人在。
主打歌“信者得爱”在唱片里感觉一般般,听现场的话果然震撼得多,非常天后非常霸气,但要我评论的话,铿锵有余,底蕴不足。
再说一下乐队,因为《信》由人山人海监制,估计这场演唱会的乐队也会有他们出现。果然蔡德才梁基爵都在后面。每次看演唱会,不管是在香港在上海还是在悉尼,后面乐队总是这几个人,这大概是注定的。
服装方面,雷人度比较高,而且都是清一色大坎肩。不过想想陈奕迅还敢穿婚纱,Sammi的喷射烟花装、金轮法王装、Mario蘑菇装和史泰龙背心也实在算不上出奇。
最后再说一下郑秀文本人。第一,现场唱功基础好,底气足,反正整场演唱会我只听到一个破音。第二,体力不算好,每唱两三首歌就要换装休息。第三,真的很瘦,但是不至于瘦到惊人(比如陈鲁豫),就是手臂上肌肉明显,不太好看。第四,真的是太平公主,穿上背心的时候,一点都没有。
演唱会结束的时候已经十一点,走到街上,唐人街夜市依旧。我觉得Sammi在音乐上还是可以再有突破的,如果可以用比较轻松的心态来做下一张唱片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