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旅行地图
查看话题 >福井&金泽|浮生半日闲

福井县,战国时的越前,这个充满历史感的地区,是日本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作为曹洞宗总寺院的永平寺,以世界三大岩柱奇观之一著名的东寻坊,是我们此行期待已久的小众目的地,也确实是一个值得慢下来用平静的心感受的地方。
此外,日本六大古陶瓷窑之一的越前烧、代代相传的越前和纸、精致涂花的越前漆器,还有当地盛产的越前荞麦面搭配独特的酱汁猪排饭,以及不可错过的越前蟹及丰富海鲜,作为一个爱好收藏工艺品和甘愿为美食不远千里的人,这些都是不可不来的理由。


从京都搭乘JR雷鸟线可直达福井县,JR开往福井县约一个半小时,右手边窗外一路沿着诺大的琵琶湖,不看地图还以为是在海边。伴着日本乡间的优美景色,开始一天美好的旅程。
抵达JR福井站后我们决定先前往车站附近的一家评分很高的荞麦面店享用早午餐,没想到这一顿竟然成为这一整天的唯一一餐。店内有各种套餐组合可选,既可满足米饭爱好者也不会错过福井荞麦面这一名物。

越前的荞麦面较有咬劲,配上大把的萝卜泥和各式高汤,听说福井人长寿的秘诀就是这萝卜泥荞麦面,套餐内搭配的鲭鱼寿司非常棒。炸猪排有点不太一样的是搭配了乌醋为底的酱汁,热气腾腾的盖在白米饭上,外酥里嫩,选米饭就肯定是不会错了。而荞麦面的口味确实是十分传统正宗的,说实话像我们这样的外地人恐怕是难以体会它的好,这一餐全当是体验了。
大本山·永平寺 Eiheiji Temple
到达福井站后再乘坐小巴士前往永平寺,巴士上与我们同行的多是白发苍苍的老人,看来如我们这般的年轻人会选择这样佛系线路的也是甚少了。
京都的大小寺庙有千千万万,虽说各有各美,但到过永平寺后,才深感不愧为日本第一巨刹,所到之处皆让人感受到庄严肃穆的气势和不凡的禅意。

巴士会停靠在山脚下的总站,然后步行前往永平寺,毕竟不像京都那样的热门景点,一路上真的没什么游客。


当看到寺院大门的时候就能感受的震撼,建筑群被树龄近700年郁郁葱葱的古杉环绕,形成恢弘的气势,也令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感。
永平寺坐落于三面环山的深山幽谷中,是道远禅师创建的道场,是电影《禅》中那座“只管打坐”的寺院,也是乔布斯心心念念想去禅修的寺庙。寺院大门的题字是道元禅师提出的“杓底一残水,汲流千亿人”,意思是说每次只使用杓中一半水,另一半倒回山谷,让余水流回河川,从此可以继续惠及后人。



从入口前往寺院正门的林荫参道,两侧是高耸入云的杉树,颇为震撼。


永平寺于1244年创立,共有70余座建筑,现有约150名僧侣在此修行。僧侣们遵守曹洞宗传统而简单的生活方式,寺庙提供住宿修行,可打坐参禅、念诵佛经。
永平取《永平广录》“天上天下当处永平”语,和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为后汉“永平”年间意。道元禅师1200年出生于京都,14岁在比睿山出家,24岁那年的春天前往中国天童山,从如净禅师受学,传承释迦佛“坐禅”之佛教教义朔返回日本。


寺院正门,门票500JPY。寺院占地面积大,需预留足够的时间游览。我们那天有些匆忙,也花了近2个小时,如若不急,应坐下来好好体会这一历史悠久的寺院,还可以提前预约体验打坐修习和抄录经文。


入院见高低间错的殿宇,全为木质结构,由长长的回廊连接在一起。寺院伽蓝按宋明州禅寺格局建造,呈禅宗寺院典型布局,尤其中轴线之天王殿、佛殿、法堂布置,与明州天童寺一脉相承,故又有“小天童”之称。



古寺依旧保存完好,古朴的木质建筑。

院里的红色桂花传来阵阵香气。


殿门古旧的青铜锁扣。


至最高处便是法堂,殿内有僧人正在诵经。安然坐于殿门外木阶上,可眺望远处层叠的山峦和渐黄的秋色,享受这一片刻的舒畅。在旅行中总有一些时刻让人在过后仍无尽回味,却不一定是那些无比开心欢笑的时光,而多是一些静默的片刻,仿佛能够与眼前的景色产生内心的某种联结。当时我坐在殿门外,便是感受到了这样说不清,也道不明的联结。


在这部名叫《禅》的电影里,道元对幕府执权北条时赖吟诵和歌:“春开见花,子规鸣夏,月当秋夜,隆冬茫茫雪送寒。”还有在分别时婉拒北条时赖的挽留时,用谦和的语气说的“我的寺院,不过是越前很小很小的永平寺。”
东寻坊 Tojinbo
从永平寺出来在巴士站乘坐公交可至东寻坊,建议提前看好公交时刻表。前往东寻坊的公交是普通的市内公交车,停靠的小站非常多,一路摇摇晃晃的花了两个多小时感觉像过了一个世纪那么久,到达东寻坊已近天黑。

一路经过城镇、大片的稻田、神社、小渔村,偶尔窗外略过一小片海。



终于下了车,顺着台阶往下走,出现平静的日本海和巨大的礁石。那天海风不大,没有想象中波涛汹涌的海浪。下车的地点不是主要的景区,有人在礁石上垂钓。无奈蚊虫太多,屏幕一有光亮就被成群包围,连拍照都困难。


虽说是自杀圣地,却并所臆想的那般,眼前望见日本海,一片豁然开朗。


在东寻坊有柱状节理(五角形或六角形的柱状岩块)的辉石安山岩岩柱,不仅在日本就是在世界上也非常珍稀,全世界只有三处可见到这种岩柱。被称为东寻坊大池的海湾,气势特别雄伟,这里峭壁高达 50 米,水深已达到 17 米。

顺着步道一直走,才来到有些许游客的主要景区,岸边的黑色岩柱群更为庞大壮观,在远处幽蓝的海水衬托下,有一番苍凉的美。



又搜集了一处大海,无论如何也得合照一张。

建议务必预留充足的时间,否则交通不便,在这荒郊野外连个人影都看不见。我们回程的时候大约是傍晚6点多,庆幸还有最后一班公交车,可达最近的JR站三国,再从三国返回福井取了寄存的行李后去往金泽。这一路可谓是多番折腾,筋疲力尽。


列车上随意在7-11买了甜食,意外的好吃。抵达金泽后找到民宿,我们一行四人已经累得没有力气出门吃晚饭。
金泽 KANAZAWA
金泽市位于日本石川县,是北陆最大的城市,曾是江户时代加贺藩的城下町,也被称为“小京都”。金泽不仅保留了许多江户时代的建筑与文化,同时又有许多现代的艺术与建筑,以及靠近北路海港的丰富渔产,不逊于东京筑地市场的近江町海产市场。
避开了人潮涌动的京都,在金泽可以体验到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饥肠辘辘的我们奔着近江町市场而去。从民宿一路直走不远就能到达市场,但这短短一路上全是精致的手工艺品店、古董店、美术馆...这一路真是让人来来回回走个没完没了。


途经一低调却看似不简单的料理店,院内的松柏可谓是大得成精了。

相比于京都,金泽甚是宁静,也有更多生活的气息。




这可真是买买买一条街,不同于景点处的普通纪念品店,这条街上的都是一些品味极高的艺术品店,能淘到独一无二的各式器皿。虽说价格也不低,但相比于京都还是更值得下手。

一路拖沓来到近江町市场,早市人流不多,都是些当地老人家提着菜篮子来采买,对比京都大阪市场人挤人的盛况,这种逛市场的气氛简直太棒了,不仅可以像个当地人一样闲逛,还有十分丰富的新鲜打捞的鱼鲜,此时的我们已是十指大动。





看着这些大螃蟹我们最终忍不住买了一只,准备回民宿解决。市场上这种红色的证明已经是煮过了,回去再加热即可。

靠近日本海的金泽海产品十分丰富,新鲜的海胆、“立吞”生蚝、现烤鳗鱼大虾,还有各种传统平民炸物等等等,让人眼花缭乱扶墙而出。

当然还有颜值很高的金箔甜筒。这里还有一些小摊子贩售秋季限定的栗子口味和果子,我们打包了一些准备路途上吃,这种自家口味的真的比店里的要好吃太多,总之这个近江町市场完全不踩雷,可以用完美来形容。
逛完市场你以为就结束了吗,不不不,顺带把午饭也解决了吧!
这家无论如何都不可错过的近江町食堂,位于市场内边角的一处小巷子,看着地图一不小心就会被略过。安培首相也曾经在此用餐留念哦。除了使用市场内最新鲜的时令食材外,店里最吸引人的便是被称为“宝石丼”的海鲜盖饭。

近江町食堂创业于昭和5年(1930年),是近江町市场内最具历史也是营业时间最久的餐厅。除了让人大满足的海鲜丼饭,还有当日市场新鲜进货的烤鱼和蟹料理等丰富菜单,且价格实惠,绝对是金泽在地美食大集合。


丼饭皆用传统的金泽漆器呈盘,搭配各种陶器小碟盘,使用的痕迹使得这些传统手工艺品更富有美感和价值。

再过一个月即是吃蟹的季节了,虽不当季但这小小一盘蟹肉也是鲜甜美味,必点。

手掌大的炸虾天妇罗肉质Q弹紧致,炸粉裹得适当不多,确实吃得出虾肉的饱满美味,甩外边小摊子上的好几条街。

菜单上盲点了这盘看似毫不起眼的烤鱼,却意外的超好吃,真可用鲜美来形容。总之这一餐实在是太合胃口了,结账的时候对着实惠的价格甚是惊讶,真是恨不得自己有八个胃。
酒足饭饱以后,下一站前往东茶屋街。

东茶屋街为日本重要传统建筑保存地区之一,于京都祇园齐名,木造的百年町屋保留了最写实的老街样貌,很适合四处闲晃度过悠闲的午茶时光。



茶屋街现营业的店铺多为各种传统手工艺品纪念品店,各式和果子甜品店、茶店。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此参观,也是一个很适合购买伴手礼的地方。


店内售卖的各种精致陶器、漆器,器皿上十分细致的涂花生动典雅,展现出精湛的手工技术和对传统技艺的坚持与继承。值得收藏,当然价格也不菲。

此行在金泽只停留了短短一天时间,还有兼六园、21世纪美术馆等没能来得及去的地方。金泽留给我们的印象确是一个古老与现代交融的城市,在保留日本旧时江户余韵的同时,更多的展现了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无论是古迹、建筑、庭院还是艺术、美食,都是一个能够带给你惊喜的城市。
避开京都的拥挤人潮,放慢脚步到安静惬意的福井和金泽,可是偷得了这浮生半日闲。
© 本文版权归 Pteridophyta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